分享

韩国首都汉城改名字为首尔,是什么原因?

 青木森森 2019-06-22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也影响到了我国的左舍右邻。

韩国就是其中的一个。

半岛民族和华夏民族的交往史,可追朔到隋唐之前。最早是商末箕子以及后来的几批华人来此定居。前总统卢武铉、卢泰愚就多次来华祭祖寻根。

两国长期的相互交流学习,使彼此的文化、习俗上都留有对方的印记。

清兵入关,剃发易服,而半岛仍着明服、袭用明制。至今,儒教被定为韩国国教,其宗祖传承不亚于中国这个发祥地。

在东亚汉文字文化圈中,只有国都和陪都才有资格称为京。

首尔最早称汉阳(汉江之北为阳之意),

1349年,朝鲜太祖李成桂把都城从旧都开京(即开城)迁往这里,首称汉城。为弥补没有京这一称谓,随把新都旧部合称为京畿道。

2005年前,韩国的首都有两个名字,韩语称首尔,汉语称汉城。之后,据说为避免叫法上的混乱,规定独称首尔。成了唯一没有汉字称谓的城市。

也有人认为,汉城过于汉化,改名为凸显半岛民族的个性。

其实首尔仍是汉字词一一首邑(即首都)之意。只是表象上凸显一下不同而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