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芩夏鱼贝汤治疗咳嗽经验总结

 踏遍青山的中医 2019-06-23

芩夏鱼贝汤治疗咳嗽经验总结

芩夏鱼贝汤是吴润秋教授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探索后,反复完善所形成的一张针对于咳嗽有良效的方剂。临床中灵活加减后可适用于外感疾病所致咳嗽及部分内伤咳嗽之病。

1.芩夏鱼贝汤药物组成、用法、主治及证治机理分析

1.1药物组成及用法 黄芩 法半夏  鱼腥草 川贝母(剂量视临床具体情况而定) 水煎服;日2-3次,温服。

1.2 主治 外感风邪,痰热壅肺咳嗽证。咳嗽,咳痰,痰色黄稠(或痰中带血),身热微恶风,汗出或无汗,胸闷,口渴,咽干,小便黄,舌质红,苔黄,脉浮滑而数。

1.3证治机理 本证系由外感风邪,痰热壅肺,肺失清肃所致。肺热,炼津成痰,痰热壅肺,阻滞气机,肺气失宣,故咳嗽,胸闷,咳痰,痰色黄质稠;内热之邪充斥内外,则身热汗出;内热盛迫血妄行,则痰中带血;汗出而致伤阴,则口渴咽干;外感风邪,肺气闭郁,则无汗及微恶风;小便黄,是有内热之证;脉浮,有表邪,舌质红,苔黄,脉滑而数,乃是痰热之佐证。法当辛凉疏表,清宣肺气,化痰止咳。

    2.芩夏鱼贝汤方解及临床加减法

2.1方解 《名医别录》云:黄芩疗痰热;《本草纲目》记载:黄芩治火咳及诸失血之证;《本草正》亦云黄芩清上焦之火,消痰利气;黄芩苦寒,主入肺经,善清肺中痰热,且能凉血解毒止血;本草纲目鱼腥草有散热毒痈肿之功;《滇南本草》亦记载:鱼腥草治肺痈咳嗽带脓血,痰有腥臭;鱼腥草辛微寒,且味腥,主入肺经,善疏散风热,清热解毒,尚能消肿排脓,二药同用,清宣肺热《名医别录》中记载贝母:“疗腹中结实...咳嗽上气”,川贝母苦甘微寒,归肺心二经,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解毒散结,一方面能防黄芩苦燥伤阴,另外同鱼腥草相配能针对肺热不解,蕴化成毒,腐败血肉而肺痈,有解毒散结排脓;《神农本草经》记载半夏:“主伤寒寒热,下气,喉咽肿痛”,另外《名医别录》云:半夏能“消心腹胸膈痰热满结,咳嗽上气”,法半夏苦温,归脾胃肺经,善入脾肺燥湿化痰,降逆止咳止呕,同黄芩、鱼腥草、川贝母相配,一寒一温,不寒不热,黄芩得法夏不过于寒闭,法夏得黄芩不致太温燥,甚合肺为娇脏且易寒易热之性;黄芩、法夏及贝母的苦味降泄与鱼腥草的的辛味辛散,一宣一降,与肺的主宣发肃降之能甚为合拍,且法夏之温性能制约芩、鱼及贝的寒凉之性。诸药合用,共凑疏表清宣肺气,化痰止咳之功,体现了《黄帝内经》中“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甘;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甘苦”针对于风热之邪的基本配伍用药原则

2.2加减法

若肺热壅盛兼有外感风寒所致咳嗽者,加荆芥、防风、紫苏叶,以散其外邪;如外感风热侵袭肺络或者温病初期邪在卫分之证所致咳嗽者,加金银花、连翘、桑叶、菊花,以散其风热之邪兼以芳香避秽解毒;若暑邪伤肺,肺津失常而致咳嗽者,加麦冬、五味子、西洋参养阴清热,敛肺止咳;若湿邪伤肺,郁而化热而致咳嗽者,加藿香、芦根、车前子、佩兰等芳香清热利湿;若温燥邪伤肺而致咳嗽者,加桑叶、菊花、南沙参、麦冬疏散风热,润肺止咳;若火(热)邪伤肺而致咳嗽者,加黄连、知母、生地、竹叶清热养阴止咳若肺热甚兼有肺阴伤,见咳嗽痰稠,难以咳出者,加南沙参、麦冬养阴润肺化痰止咳(兼气阴两伤兼咳嗽无力者,再加西洋参、炙黄芪气阴双补);兼有痰湿见咳嗽痰黄白相兼者,加薏苡仁、陈皮健脾燥湿化痰;兼有脾胃虚弱及宿食积滞,见胃脘部胀满,食欲不佳,呕吐者,加党参、茯苓、生姜、白术、山楂等健脾消食化滞,和胃降逆止呕;兼有肝火上逆,木火刑金,见咳黄痰质稠,痰中带血者,加柴胡、竹茹、白茅根等疏肝理气、凉血止血等;兼见胆气不合,出现呕吐苦水等,胆气上逆者,加柴胡、黄芩、生姜疏胆和胃止呕;兼见咳嗽小便控制不住,遗尿者,加益智仁、五味子固精止遗

3.总结

吴师指导我们在临床之中治疗咳嗽疾病,首先要对咳嗽的疾病病因病机掌握清楚,在《黄帝内经》里就有专篇论述咳嗽的,也有散见其他篇章里,如《素问.咳论篇》开篇记载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该经文明确指出咳嗽病的产生,虽以肺为主,但是与其他的脏腑功能失常亦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如《素问.标本病传论》云:“心病先心痛,一日而咳”就是心病累及于肺而咳;素问.咳论篇》“肝咳之状,咳则两胁下通”是因为肝经之脉上注于肺,肝经之邪循经上犯于肺,致使肺失肃降,而为咳;《素问.咳论篇》“脾咳之状,咳则右胁下痛...动则咳剧”提示脾受邪,累及到肺,正如中医基础理论所云“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从而导致肺气上逆而出现咳嗽;《素问.咳论篇》“肾咳之状,咳则腰背相引而痛,甚则咳涎”,是因肾经脉与肺相连,其直者入肺中,肾病,其邪循经上犯于肺而致咳嗽,及《素问.评热病篇》“诸水病者,故不得卧,卧则惊,惊则咳甚”,是因肾阳虚水泛,水饮之邪循经上迫于肺而致肺气上逆出现咳嗽;《素问.咳论篇》“肺咳之状,而喘息有音,甚则唾血”,是肺自身有邪,而致肺失肃降而咳,严重时还会出现咳血。如果久咳不愈,就会脏病传腑,导致六腑功能失常,但不是向愈的表现,而是病情加重,如咳嗽时伴有遗尿、便,气虚,呕吐苦水,胸闷,水肿等表现,如《素问.咳论篇》“五藏之久咳,乃移于六府。脾咳不已,则胃受之...久咳不已,则三焦受之...咳而腹满,不欲食饮,此皆聚于胃,关于肺,使人多涕唾而面浮肿气逆也。”。外感六淫邪气伤肺,也能导致肺气失宣而咳嗽,如《素问.咳论篇》“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其寒饮食入胃...则为肺咳”,提示寒邪侵袭人体,所致肺气失宣降而致咳嗽;《素问.风论篇》“以秋庚辛中于邪者,为肺风...时咳”,证明外感风邪,侵袭人体也会出现肺失宣降,肺气上逆而咳;《素问.气交变大论篇》“岁火太过,炎暑流行,肺金受邪...少气咳喘”表明夏季暑热之邪过旺,,热迫津外泄,而伤及肺阴肺气,而致肺气阴两伤,肺失肃降而咳嗽;《素问.气交变大论篇》“岁金太过,燥气流行...岁木不及,燥乃大行...咳而鼽”提示肺主岁运太过或肝主岁运不及,都能出现燥气太过,伤及肺阴,而致肺失肃降之性而咳嗽,临床中视燥邪夹杂温邪还是寒邪分凉燥、温燥;《素问.生气通天论》云:“秋伤于湿,上逆而咳”及《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秋伤于湿,冬生咳嗽”,是因为秋季感受湿邪,湿邪郁闭肌表,肺失宣降,肺气上逆而致咳,或者感受湿邪不立即发病,湿聚于肺,郁化热,致使肺气失和,或冬季感受风寒邪气,外邪引动里湿热而致肺气失宣降而咳嗽;《素问.至真要大论》云“火淫所胜,则温气流行,金政不平...病本于肺,热淫所胜...火行其政...寒热喘咳”,表明火(热)邪太过,伤肺而致肺失肃降,肺气上逆而咳。

总之咳嗽的病因无论是外感还是内伤脏腑功能失常所致咳嗽,基本的病机是邪犯于肺,肺气上逆,肺的宣发肃降正常生理功能发生了紊乱,病位以肺为核心,与五脏六腑都有密切联系。临床治疗咳嗽组方的思路就必须要以宣发肺气为主,兼以降其肺气为辅,或肃降其肺气,兼以宣其肺气为辅,如是外感所致或内伤所致见有病理产物的出现,加以驱邪,以利于恢复肺主宣发肃降之性,从而缩短病程,提高临床疗效。

撰写此文,目的有二:一:为中医临床治疗各种咳嗽提供芩夏鱼贝汤系列且行之有效的方剂,供临床选用(当然治疗咳嗽的良方还有很多,后期还会陆续有病案介绍,敬请关注);二:从吴师组方思路及获取临床良效过程中进行反思,中医治疗疾病取效必须建立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之上,在中医的未来之路中,只有在继承传统中医药理论的基础之上,才能谈发展创新,只有在继承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创造出新的临床行之有效的良方,最终造福人类。

(版权声明:1本文内容仅供临床思路参考,非中医专业人员请勿试药。

2:本文涉及方药请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使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