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发性肝癌当代妙方

 循天园 2019-06-23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是男性和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三和第四位,其死亡率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占第三位,仅次于胃癌和食管癌。本病恶性程度极高,发展迅速,症状急剧,死亡很快,从发病至死亡的平均生存期为2.6~5.7个月。故而预后十分恶劣。本病大体类型传统上分为结节型(分单结节型和多结节型,境界清楚,多有包膜)、巨块型(肿瘤侵及整个右或左肝叶,瘤体巨大,常伴有卫星结节)、弥漫型(遍及全肝的灰白色点状结节)三型。从组织学上分为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和两者同时存在的混合细胞癌三型,其肝细胞癌占原发性肝癌的85%以上。原发性肝癌病因和发病机制迄今尚无定论,可能与乙型肝炎病毒、肝炎后肝硬化、黄曲霉素B1和其他化学致癌物质等有关。其转移途径有直接浸润、血行转移、淋巴转移、种植转移。本病在中医属“肝积”、“症瘕”、“肥气”、“臌胀”等范畴。

【诊断要点】

1.症状与体征

(1)早期症状:早期可无任何症状和体征。

(2)典型症状:出现症状时已属晚期。

①肝区疼痛:半数以上患者有肝区疼痛,多呈持续性胀痛、钝痛或刺痛,若癌肿累及横膈时,疼痛可牵涉至右肩背部。肝癌结节坏死破裂而致腹腔内出血时,可发生突然的右上腹剧痛和压痛,并伴出血性休克表现。

②肝肿大:呈进行性,质地坚硬,表面凹凸不平,可扪及大小不等的结节或包块,边缘钝而不整齐,常有不同程度的压痛。

③黄疸:常发生于晚期。

④肝硬化:伴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者,可有脾肿大、腹水、静脉侧支循环形成等症状。

⑤全身表现:可发生进行性消瘦、发热、食欲减退、营养不良及恶病质等。

⑥转移症状:胸腔转移多见于右侧,可有胸水征;骨骼或脊柱转移有局部压痛或神经压迫症状;颅内转移可有神经定位体征;肝外转移以肺癌为多见。

2.辅助检查

(1)定性诊断

①甲胎蛋白(AFP):对诊断肝细胞肝癌有特异性,正确率达98%以上。能有助于早期诊断,判断病情、疗效、术后复发和估计预后。

②血清酶测定:血清碱性磷酸酶(AP)、谷氨酸转肽酶(γ-GT)显著升高而血清胆红素和转氨酶正常时,或α1-抗胰蛋白酶、α1-抗糜蛋白酶升高时,应考虑肝癌的可能。异常凝血酶原(DCP)阳性率达77%,对亚临床肝癌有早期诊断价值。若岩藻苷酶(AFU)超过110Kat/L应考虑肝细胞癌。5′-核苷酸磷酸二酯酶同工酶在肝癌时可出现有特异性Ⅴ、Ⅵ带。上述检测方法对AFP阳性的病例有辅助诊断价值。

(2)定位诊断

①B超检查:可显示肿瘤大小、形态、部位及与大血管关系。可显示肿瘤实质性暗区或光团,若癌肿坏死液时,相应部位可出现液性暗区。此项检查可显示直径2厘米以上的肿瘤,对早期定位诊断有一定意义。

②CT检查:CT对病灶的分辨率在1~2厘米之间,对肝癌的诊断准确率在90%左右,如结合肝动脉造影有时可发现最小的肿瘤。

③选择性腹腔动脉或肝动脉造影:可显示0.5~1厘米直径的结节,阳性率达87%。但对少血管型和肝右叶病灶显示较差。

④放射同位素扫描:对肝癌诊断的阳性符合率约为85%,但对直径小于2~3厘米的病灶不易显示,近年来采用BCT,诊断准确率有所提高。

⑤磁共振(MRI):作定位检查。

⑥肝穿刺活检:在B超或CT导引下用细针穿刺阳性者可确诊。

⑦腹腔镜检查:可了解肝区病变分布情况,及直视下肝穿活检,可确定诊断。

⑧剖腹探查:对疑似肝癌经上述检查仍难以确诊,若患者情况许可,可行剖腹探查,以争取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临床分型】

1.单纯型 临床和实验室检查无明显肝硬化表现。

2.硬化型 有明显肝硬化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表现。

3.炎症型 病情发展快,伴持续性癌性高热或SGPT持续升高1倍以上。

【临床分期】

Ⅰ期 无明确肝癌症状和体征。

Ⅱ期 超过Ⅰ期标准而无Ⅲ期证据。

Ⅲ期 有明显恶病质,黄疸,腹水或远处转移。

【治疗】

早期、积极、综合性治疗是提高肝癌疗效的关键。

       一、西医治疗

1.手术治疗 是目前最有效的方法,早期肝癌手术切除后,1年生存率达80%以上,5年生存率达50%以上。手术疗法包括癌肿切除和不能切除肝癌的其他手术治疗。

(1)手术指征:①全身情况良好,能耐受手术者;②肝功能代偿良好;③无明显黄疸、腹水或广泛转移者;④癌肿局限于肝-叶或半肝以内或未侵及肝门区或下腔静脉。

(2)手术范围:①根治性切除:指肿瘤切除后断端及余肝无残癌存在,AFP在短期内降为正常。小肝癌可行局部切除或部分切除。②姑息性切除:指肿瘤切除不彻底或主瘤已切除而余肝尚存子瘤,门静脉有癌栓及肝外转移灶,术后AFP不能降至正常。

(3)不能切除肝癌的外科治疗:①肝动脉结扎;②术中肝动脉栓塞化疗;③微波固化;④液氮冷冻;⑤激光气化治疗等。

2.放射治疗 对原发性不敏感,但可缩小其癌块,缓解其症状,延长生命。主要用于全身状况良好,肝功能正常,肿块局限又不能切除的病例。一般用60Co照射,局部每次1.5~1.2cGy,每日总量为30~33cGy。

3.化学治疗 全身化疗应用虽较普遍,但效果多不满意。但肿瘤较弥漫,不宜施行手术或放疗者,且肝功能良好,肝硬化不严重,可考虑化疗。以联合化学疗法优于单一化疗。

(1)化疗途径

①全身化疗。

②肝动脉内灌注化疗药物:是目前原发性肝癌化疗的主要方法。灌注的化疗药物使肿瘤局部浓度更高,可大大提高药物杀伤癌细胞的作用,全身不良反应较全身化疗小。

(2)联合化疗方案

①FM方案:5-FU 325毫克/平方米,静滴,第1~5日、36~40日用;Me-CCNU(尼莫司汀)150毫克/平方米,睡前口服,第1日用。每10周为1个疗程。可重复应用。

②MAF方案:MMC 10~20毫克,1次动脉注入;ADM 30~40毫克,1次动脉注入;5-FU 500毫克,静滴。每周1次。共4~6周。

③FMeA方案:5-FU 325毫克/平方米,静滴,第1~5日、36~40日用;Me-CCNU 150毫克/平方米,睡前口服,第1日用;ADM(阿霉素)40~60毫克/平方米,静注,每3~4周1次。每6周为1个疗程。

4.肝动脉栓塞化疗 通过导管向肿瘤营养血管内注入栓塞剂及化疗药物,阻断通往肿瘤血管的血液供应,使肿瘤缩小或消失。其方法为:碘化油3~10毫升加半量60%泛影葡胺,再加MMC 10毫克或ADM 30毫克,顺铂2毫克/公斤体重,上药充分混匀后,在透视下5~10分钟内缓慢注入动脉,注入后用明胶海绵栓塞肝动脉。

5.无水乙醇癌内注射 在超声或CT引导下用无水乙醇作癌内注射。如为小肝癌此法可能治愈,即使较大肝癌可使其坏死、缩小。尤其适用于肿瘤直径≤2厘米,结节在3个以内,伴有肝硬化而不能手术者。

       二、中医治疗

(一)病因病机

情志怫郁,饮食不节,肝失疏泄,脾胃受损所致。忧思伤脾,脾虚则气滞,气机不畅则血行不利,气滞日久可成血瘀内结,脾虚为湿所困,肝郁可化火,嗜酒可滋生湿热,郁火与湿热蕴积于内而发黄疸,久之邪凝毒结,瘀阻不通,遂成肝积。

(二)辨证施治

1.脾虚腹块型 倦怠乏力,面色萎黄,上腹饱胀,胃纳减退,大便溏薄。舌质淡,苔薄,脉濡或濡滑。治宜健脾益气,消导化滞。方选:

香砂六君子汤加减,党参15克,白术10克,云茯苓15克,神曲12克,炒麦芽10克,炒谷芽10克,陈皮6克,木香5克,砂仁3克(后下),八月札30克,半夏10克。

2.肝胃不和型 病变早期,可无症状或脘腹胀满,胁痛不甚,饮食减少,疲倦乏力。苔白,脉稍弦。治宜疏肝和胃,行气活血。方选:

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15克,白芍15克,枳实12克,当归12克,香附12克,陈皮12克,莪术15克,丹参15克,铁树叶30克,半枝莲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

3.气滞血瘀型 气滞甚者,上腹胀满,腹部窜痛,胸闷嗳气;血瘀甚者,肝区疼痛,固定不移;气滞血瘀者胁痛增剧,肩背部有时亦痛,胁下肿块,质硬呈结节状或巨块状,食少饱胀,大便燥结,小便涩少。舌质紫黯,舌边有瘀斑,脉弦或弦涩。治宜活血逐瘀,疏肝理脾。方选:

(1)枳实消痞丸(气滞甚者)加减,枳实10克,川朴10克,神曲10克,生山楂10克,焦山栀子10克,云茯苓10克。

(2)失笑散加减(血瘀甚者),生蒲黄30克(包),五灵脂15克,生山楂15克,白花蛇舌草30克。

(3)逐瘀消积汤,当归12克,白芍12克,水蛭10克,鳖甲15克(先煎),九香虫6克,丹参30克,白术24克,茯苓24克,虎杖15克,龙葵15克,八月札15克,白英30克,败酱草30克,铁树叶30克,莪术15克。

4.肝胆湿热瘀毒型 肝痛剧烈,彻夜不眠,形体消瘦,腹胀如鼓,青筋暴露,四肢瘦削,全身黄疸,腹水较多,大便秘结,尿黄而赤。舌质红,苔黄腻,脉细。治宜清化湿热,破瘀止痛。方选:

(1)茵陈蒿汤加减:茵陈30克,生山栀子10克,云茯苓15克,神曲15克,生山楂15克,田基黄15克,平地木30克,半夏15克,水蛭10克,半枝莲30克,虎杖30克。

(2)逐瘀消症汤,当归12克,莪术15克,水蛭10克,人参10克(嚼服),败酱草30克,猪殃殃30克,半枝莲30克,虎杖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鳖甲15克(先煎)。

5.阴虚津枯型 肝癌晚期,口干咽燥,或五心烦热。舌质绛,苔或光或剥,脉细或细数。治宜养阴生津。方选:

养阴生津汤,生地黄30克,石斛30克,白茅根30克,芦根30克,麦冬15克,知母15克,佛手10克,藿香5克,佩兰5克。

(三)主方加减

1.柴胡蚤休汤

处方 炒柴胡10克,茯苓10克,赤芍10克,白芍10克,茜草10克,当归10克,郁金10克,制香附10克,甘草10克,莪术15克,黄芩15克,蚤休15克,虎杖20克,全瓜蒌30克,生鳖甲20克(先煎)。

加减 湿热加茵陈15~30克,车前草15~30克,半枝莲15~30克;气阴两虚加太子参15克,鲜石斛15克,玄参15克,麦冬15克。

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

疗效 共治原发性肝瘤19例,经治后平均生存523.5日,最短130日,最长6年4个月。存活1~2年5例,2~4年2例,4~5年1例,5年以上2例。

2.活血化瘀汤

处方 当归10克,杜红花10克,土鳖虫10克,赤芍6克,白芍6克,广木香6克,桃仁泥12克,紫丹参30克。

加减 脾虚加党参10克,炒白术10克,炒鸡内金10克,炒枳壳6克;痞块加三棱15克,莪术15克;肝癌痛加延胡索15克,炙乳香10克,炙没药10克;大便燥结加火麻仁12克,全瓜蒌12克,生川军9克;便血加地榆炭15克,槐花炭10克,仙鹤草15克;脾肾阳虚加熟附片6克,上肉桂3克,炒党参15克,炒白术10克;黄疸腹水加茵陈30克,炒白术10克,泽泻10克,猪苓15克,茯苓12克,车前子12克(包)。

疗效 共治转移性肝癌8例,经治后肝脏肿块缩小,生存期0.5年、1年、2年、3年、4年的生存率分别为87.5%(7例)、75%(6例)、50%(4例)、25%(2例)、12.5%(1例)。

3.健脾理气汤

处方 党参10克,白术10克,茯苓15克,甘草5克,香附10克,木香10克,陈皮10克,半夏10克,当归15克,柴胡10克,黄芪15克,升麻6克。

加减 腹胀,腹部窜痛,脉弦滑,加枳壳12克,川朴10克;发热伴大汗加生石膏30克,知母12克;便秘腹胀加生川军、芒硝各12克;肝区疼痛加川楝子10克,延胡索15克,白芍12克,甘草6克;纳差、恶心加神曲10克,麦芽15克,陈皮10克,竹茹10克。

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

疗效 共治原发性肝癌Ⅱ期患者42例,经治后生存1年以上21例(43.7%),生存5年以上8例(16.7%),中位生存期12个月。

4.疏肝化瘀汤

处方 当归10克,生地黄10克,桃仁10克,赤芍10克,牛膝10克,川芎10克,红花10克,枳壳10克,柴胡10克,桔梗5克,甘草5克,郁金15克,丹参15克。

加减 胸闷,两胁胀痛,乏力,纳呆便溏,加木香9克,砂仁9克(后下),陈皮10克,党参10克,白术10克,半夏10克,茯苓10克,焦山楂15克,焦六曲15克,薏苡仁15克;口干、肝区隐痛,舌红加北沙参10克,麦冬10克,川楝子10克,生地黄15克,枸杞子15克。

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

疗效 共治原发性肝癌29例,其中Ⅰ期硬化型4例,单纯型20例,Ⅱ期5例均为硬化型。经治后生存1年以上22例(75.86%),3年以上8例(27.59%),5年以上2例(6.9%)。

5.活血化瘀汤

处方 当归10克,桃仁10克,赤芍10克,香附10克,郁金10克,八月札10克,凌霄花10克,红花10克,丹参15克,炮甲片15克,三棱15克,莪术15克,鳖甲15克(先煎),牡蛎30克(先煎),臭牡丹30克。

加减 气虚乏力加党参15克,白术12克;有腹水者加车前子30克(包),黑丑10克,白丑10克,泽泻15克,陈葫芦30克。

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

疗效 共治气血瘀滞型原发性肝癌25例,经治后1年以上生存20例,3年以上8例,5年以上1例。

6.补气活血汤

处方 红参20克(另炖),黄芪10克,白术10克,当归10克,柴胡10克,延胡索10克,枳壳10克,厚朴10克,蜈蚣10克,全蝎10克。

加减 气滞血瘀型加郁金、川楝子、桃仁、红花、三棱、莪术、陈皮;脘腹胀满,纳差加陈皮、茯苓、薏苡仁;肝胆湿热型加龙胆草、栀子、泽泻、茵陈、车前子;肝肾阴虚型加沙参、麦冬、熟地黄、黄精、制首乌、鳖甲。

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

疗效 共治肝癌疼痛218例,控制(痛止)65例,显效35例,好转90例,稳定22例,无效6例。

7.健脾理气汤

处方 党参30克,山楂30克,六曲30克,茯苓15克,白术15克,枳壳10克,制半夏10克,砂仁3克(后下)。

加减 随症加减。

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

疗效 共治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后毒副作用30例,毒副反应(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均较用甲氧氯普胺(灭吐灵)治疗低。

8.三甲护肝汤

处方 玳瑁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鳖甲20克(先煎),龟板20克(先煎),太子参20克,石斛20克,麦冬15克,丹参15克,茜草根15克,白薇15克。

加减 发热加地骨皮;黄疸加茵陈;腹水加猪苓、泽泻。

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症状缓解后改为每周2剂。

疗效 共治晚期肝癌25例,生存时间>6个月14例(能自理12例,半自理12例),生存时间<6个月11例,生存20~22个月3例(70岁2例,65岁1例),8~12个月5例(70~79岁2例,60~69岁3例),7~8个月6例(40~59岁5例,<40岁1例),4~6个月5例,<3个月6例。

9.益气健脾汤

处方 太子参30克,炙黄芪30克,虎杖30克,猪苓15克,茯苓15克,白术10克,苍术15克,香附10克,生薏苡仁20克,柴胡6克,陈皮6克。

加减 随症加减。

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

疗效 共治中晚期原发性肝癌46例(其中中期28例,晚期18例),晚期生存6个月3例,中位生存期19周;中期生存1年11例,中位生存期51周。

10.膈下逐瘀汤加味

处方 丹皮12克,川芎12克,赤芍12克,当归12克,香附12克,乌药12克,枳实12克,川楝子12克,延胡索12克,桃仁18克,红花15克,大黄9克(后下),三棱9克,莪术9克,虎杖30克,五灵脂10克。

加减 随症加减。

用法 每日1剂,水煎分4~5次服。并用支持疗法、对症处理。

疗效 共治40例,经治后平均生存时间、疼痛平均间隔时间分别为1年、6~7个月。

11.活血化瘀汤

处方 赤芍15克,王不留行籽30克,三棱15克,莪术30克。

加减 脾虚加党参、白术;阴虚加麦冬、生地黄、鳖甲;黄疸加茵陈、山栀子、淡黄芩;腹水加茯苓、泽泻、车前子。

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1个月为1个疗程。

疗效 共治原发性肝癌51例(Ⅱ期40例,Ⅲ期11例),症状体征均有好转(42%~84%);甲胎蛋白阳性者38例,下降15例,稳定13例,上升10例;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有改善;1年、2年、3年、4年生存率为37%、25%、14%、4%。动物实验表明:活血化瘀药能使荷S180或HAC瘤株小鼠血液流变学异常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在体内外均可抑制瘤株和延长生存期。

12.小柴胡汤加味

处方 柴胡35克,黄芩20克,清半夏20克,党参30克,甘草5克。

加减 腹水加龙葵30克。

用法 每日1剂,水煎分4次服,15日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2~3日。另用藏红花1克,沸水冲饮,至色淡无味时,再全部嚼服。

疗效 共治原发性肝癌15例,显效(4项以上症状改善或消失)10例,有效3例,无效2例。

13.一贯煎

处方 生地黄20克,当归10克,枸杞子15克,北沙参15克,麦冬15克,川楝子10克。

加减 随症加减。

用法 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疗效 共治晚期肝癌发热28例,显效(<7日体温正常,停药7日内无发热)15例,有效9例,无效4例。

14.小柴胡汤加减

处方 党参10克,柴胡15克,黄芩15克,法半夏15克,仙鹤草15克,炙甘草6克,郁金20克,牡蛎30克(先煎),田三七末3克(冲服),白花蛇舌草30克。

加减 热甚伤阴加地骨皮、五味子;高热加山栀子、石膏、大黄、虎杖;热结血瘀加桃仁、全蝎、蜈蚣;血亏气虚加黄芪、鸡血藤;热盛风动加羚羊角、钩藤;神昏谵语加安宫牛黄丸或冲服牛黄;湿热蕴蒸加黄连、绵茵陈、薏苡仁、金钱草;痛甚加熊胆、延胡索、麝香或外敷蟾蜍皮;呕吐甚加旋覆花、代赭石、竹茹。

用法 于术后第2日始,每日1剂,水煎服。

疗效 共治肝癌介入治疗后81例,胃纳的恢复、呕吐、消化道出血及疼痛缓解的疗效较西医对症处理好。

15.消瘀养肝汤

处方 丹参30克,炙鳖甲30克(先煎),炙龟板30克(先煎),三棱15克,莪术15克,川芎15克,当归15克,香附12克,青皮12克,柴胡10克,茯苓10克,薏苡仁10克,甘草10克。

加减 随症加减。

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用药1个月。

疗效 共治肝癌介入化疗后66例,症状改善、肝功能、AFP、CT检查治疗前后有显著效果。

(四)专方主治

1.姜桂行气散

处方 姜黄100克,桂心100克,枳壳100克,当归100克,红藤100克,厚朴100克,蜈蚣100克,郁金100克,柴胡100克,丹参100克,制南星60克,半夏60克,大黄60克,白芍200克,炙甘草40克。

用法 制成散剂。每次10~15克,每日3次。

疗效 共治肝癌疼痛88例,经治2日后疼痛消失者18例,3日后疼痛消失者28例,4日后疼痛消失者20例。

2.益肝抗癌汤

处方 夏枯草15克,海带15克,八月札15克,漏芦15克,丹参15克,铁树叶15克,党参15克,茵陈15克,车前子15克(包),海藻12克,当归12克,炙山甲12克(先煎),郁金12克,三棱12克,莪术12克,白术12克,赤芍10克,桃仁10克,王不留行籽10克,川楝子10克,白芍10克,木香10克,香附10克,白花蛇舌草30克,薏苡仁30克,甘草6克,炙鳖甲12克(先煎)。

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

疗效 共治原发性肝癌35例,经治后1年以上生存23例,3年以上生存6例,5年以上生存2例。

3.抗癌汤

处方 鳖甲30克(先煎),丹参30克,干蟾皮30克,半枝莲50克,生山楂30克,三棱15克,莪术15克,水蛭10克,全蝎5克,狼毒6克,白花蛇舌草30克,铁树叶30克,薏苡仁30克,土鳖虫10克。

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

疗效 共治原发性肝癌36例,经治后生存1年以上25例,生存5年以上5例,中位生存期12个月。

4.肝癌汤

处方 太子参15克,八月札15克,凌霄花15克,白芍15克,水红花子15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白花蛇舌草30克。

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并用清开灵注射液20~30毫升,加5%葡萄糖液500毫升,静滴,隔日1次,45日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40日。

疗效 共治54例,主症消失率为66.5%,主要体征消失率为15%,肝功能恢复率为44.92%。

5.抗瘤方

处方 红参20克,乳香20克,没药20克,天花粉20克,半枝莲20克,白花蛇舌草20克,白术10克,生黄芪10克,当归10克,茯苓10克,血竭10克,田三七10克,蜈蚣10克,全蝎10克,炮山甲10克,桃仁15克,红花15克,三棱15克,莪术15克,枳壳15克,厚朴15克,广木香15克,大黄15克。

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每次50毫升,半小时1次。停用其他药。

疗效 共治116例肝癌疼痛患者,痛止38例,显效14例,好转49例,稳定12例,无效3例。

6.溶岩胶囊

处方 藏红花3克,三七6克,黄芪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麝香0.1克,半枝莲15克,莪术15克,人参20克,桃仁10克,八月札10克,凌霄花10克,香附10克。

用法 共研细末,装“0”号胶囊,每粒含生药0.3克。每次4粒,每日4次,2个月为1个疗程。

疗效 共治34例,经治1个疗程,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25例,无变化4例,进展3例,总有效率为79.4%。1年、2年分别生存28例、22例。生存质量卡氏评分增加10分8例,稳定19例,减少10分7例。

(五)分型施治

1.分三型施治

处方

(1)气血瘀滞型用血府逐瘀汤加减,当归尾12克,赤芍10克,丹参10克,郁金10克,三七10克,乳香10克,没药10克,延胡索10克,穿山甲10克,三棱10克,土鳖虫10克,皂角刺10克,八月札24克,水红花子30克,石见穿30克,大黄6克。

(2)热毒内蕴型用黄连解毒汤合当归龙葵丸加减,白花蛇舌草30克,蒲公英30克,龙葵30克,蛇莓30克,七叶一枝花30克,夏枯草30克,紫草30克,青蒿30克,生大黄10克,黄芩10克,黄柏10克,天葵子10克,干蟾皮10克,山豆根10克,苦参15克,黄连3克。

(3)气阴两虚型用生脉散合大补阴丸加减,党参15克,太子参15克,生黄芪15克,黄精15克,五味子10克,白芍10克,阿胶10克(烊),天冬10克,麦冬10克,熟地黄10克,炙甘草10克,枸杞子10克,川楝子10克,当归12克,制首乌30克,桑椹30克,天花粉30克。

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并用榄香烯乳注射液0.5克,生理盐水500毫升,静滴,每日1次(或颈外或颈内静脉穿刺给药),20日为1个疗程。

疗效 共治肝转移癌10例,包括胰腺、胃、结肠、直肠癌,完全缓解(肿瘤消失>1个月)1例,部分缓解5例,稳定2例,无效2例,肝功能复常率42.8%。

2.分四型施治(有四种分型法)

处方

(1)肝郁脾虚型:柴胡10克,当归10克,茯苓10克,白芍10克,丹皮10克,白术10克,蚤休15克,炒莱菔子15克,八月札12克,黄芪30克。

(2)气滞血瘀型:赤芍10克,三棱10克,莪术10克,郁金10克,佛手10克,水红花子10克,延胡索12克,丹参15克,半枝莲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

(3)肝胆湿热型:茵陈30克,栀子12克,蚤休12克,车前子12克(包),大腹皮12克,大黄10克,黄芩10克,龙胆草10克,生甘草10克,虎杖15克,半枝莲20克,白花蛇舌草20克,大量腹水加十枣汤。

(4)正虚瘀结型:麦冬12克,女贞子12克,山茱萸12克,泽泻12克,北沙参15克,枸杞子15克,川楝子12克,丹皮12克,生地黄20克,鳖甲30克(先煎),半枝莲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

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高热(6例)用安宫牛黄丸半粒,每日2次,口服。

疗效 共治中晚期肝癌30例,用药30~40剂,存活1例,死亡29例,中位生存期5.75个月。

处方

(1)肝郁脾虚型用逍遥散加味,当归10克,白芍10克,柴胡10克,茯苓10克,白术10克,薄荷6克(后下),三棱15克,莪术15克,白花蛇舌草30克,七叶一枝花30克,甘草3克,生姜3克。

(2)肝胆湿热型用茵陈四苓散合黄连解毒汤加味,茵陈30克,生大黄15克,山栀子10克,茯苓15克,泽泻30克,猪苓30克,白术15克,黄连6克,黄柏10克,黄芩10克,七叶一枝花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

(3)气滞血瘀型用膈下逐瘀汤加味,桃仁15克,丹皮10克,赤芍15克,乌药10克,延胡索15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五灵脂15克,红花10克,枳壳10克,香附10克,三棱10克,莪术10克,丹参30克,七叶一枝花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甘草5克。

(4)肝肾阴虚型用滋水清肝汤加味,生地黄15克,熟地黄15克,山药15克,山茱萸15克,丹皮15克,茯苓12克,泽泻12克,当归10克,炒白芍10克,柴胡10克,山栀子10克,龟板15克(先煎),丹参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七叶一枝花30克,大枣10枚。

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2个月为1个疗程。

疗效 共治60例,生存期半年以上13例,1~2年13例,2年以上3例,3年以上2例,4年以上1例。

处方

(1)血瘀型:八角金盘15克,蜣螂15克,虫15克,莪术15克,水蛭10克,猫爪草30克,蜀羊泉30克,延胡索30克,黄芪30克,丹参30克,茯苓30克,当归12克,生晒参10克。腹水甚加葫芦壳30克,猪苓30克,半枝莲30克;高热神昏加广角片10克,生地黄30克,丹皮12克。

(2)阴虚型:八角金盘15克,白芍15克,延胡索15克,山楂15克,生地黄15克,炙鳖甲24克(先煎),知母12克,丹皮12克,鸡内金12克,当归12克,水牛角30克,猫爪草30克,龙葵30克,黄芪30克,西洋参5克,白花蛇舌草30克。

(3)气阴两虚型:八角金盘12克,蛇莓20克,西洋参6克,益智仁6克,炙甘草6克,生白术15克,芡实15克,怀山药15克,茯苓15克,党参30克,黄芪30克,生地黄30克,鲜石斛30克,煅牡蛎30克(先煎),糯稻根30克,炙鳖甲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

(4)阴阳两虚型:八角金盘12克,丹皮12克,泽泻12克,槟榔12克,别直参6克(另炖),附子6克,炙甘草6克,广角9克,生地黄30克,葫芦壳30克,茯苓20克,猪苓20克,沉香3克。

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服后胃肠道不适,加绿梅花、姜竹茹、砂仁。

疗效 共治50例,存活3个月、6个月、1年、>2年者分别为11例、24例、7例、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0%。

处方

(1)气滞血瘀型:柴胡10克,白术10克,云茯苓10克,枳壳10克,郁金10克,赤芍10克,当归尾12克,党参12克,丹参20克,牡蛎30克(先煎),半枝莲15克,仙鹤草15克,甘草5克。

(2)瘀毒伤阴型:龙胆草10克,栀子10克,黄芩10克,生地黄30克,木通6克,泽泻12克,佛手9克,车前子10~40克(包),赤芍15克,半枝莲15~120克,白花蛇舌草15~120克,大枣10枚。

(3)脾虚湿困型:人参9克(另炖),猪苓10克,白术10克,半夏10克,赤芍10克,黄连5克,干姜5克,甘草5克,云茯苓15克,泽泻15克,薏苡仁20克,天花粉12克,三七6克,仙鹤草30克。

(4)正气亏虚型:党参15克,黄芪15克,熟地黄15克,栀子15克,首乌15克,丹参15克,半枝莲15克,白术10克,云茯苓10克,当归10克,山药12克,赤芍12克,甘草5克。

用法 随症加减。每日1剂,水煎服,60日为1个疗程。配合气功。

疗效 共治原发性肝癌153例,经治1个疗程以上,完全缓解7例,部分缓解42例,无效60例,恶化44例。

(六)中西合治

1.主方专治加无水乙醇癌内注射

处方 西洋参30克,三七参30克,制鳖甲30克(先煎),白术30克,郁金30克,鸡内金30克,血竭200克,蜈蚣30条,壁虎40克,柘木提取物40克,制马钱子70克,山慈菇100克,水蛭100克,鼠妇100克。

用法 共研细末,水泛为丸。每次10克,甲基斑蝥胺片75毫克,每日3次口服,1个月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3~5日,其中49例在超声引导下用无水乙醇3~5毫升,每周1次注射,用6~8次。

疗效 共治54例,显效(肿瘤缩小,无转移,甲胎球蛋白转阴或下降,带瘤生存>3年)29例,有效21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2.6%。

2.主方加减加化疗 健脾抗癌汤加化疗

处方 生黄芪15克,党参15克,陈皮10克,三棱10克,莪术10克,葛根10克,炒莱菔子10克,炙甘草6克,炒白术30克,茵陈30克,丹参30克,生麦芽30克。

加减 腹水加益母草、茯苓;黄疸加栀子、连翘、生大黄;出血去三棱、莪术,加云南白药胶囊2粒(每日3次);肿瘤热加赤芍、女贞子、旱莲草;胁痛加延胡索、川楝子、郁金。

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用5日,间隔2日;替加氟(呋喃氟脲嘧啶)600毫克,维生素C 900毫克,复合维生素B 9片,每日3次口服;维生素E 100毫克顿服;配合支持及对症处理。

疗效 共治中晚期肝癌27例,生存率、生活质量评分疗效较单纯西药组为优。

3.主方加减加动脉插管导入 益肝消症汤

处方 西洋参10克(另煎),鳖甲15克(先煎),石斛10克,枸杞子15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延胡索15克,川楝子15克,柴胡15克,龙胆草15克,八月札30克,半枝莲50克。

加减 腹胀,恶心呕吐,纳差加半夏、陈皮;白细胞减少加当归、阿胶(烊)、鸡血藤;腹水加车前子、芦根、白茅根。

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其中行动脉插管导入治疗72例,拒绝导入8例。

疗效 共治80例,生存期>2年、1~2年、3个月~1年、<3个月,分别为32例、22例、20例、6例。生存质量评分(正常,无主诉及病态)80分、50分、0~10分分别为22例、33例、23例、2例。

4.主方加减、肝动脉灌注化疗、肝动脉栓塞

(1)疏肝健脾汤

处方 醋柴胡15克,白术15克,鸡内金15克,生地黄20克,黄芪20克、枸杞子20克,焦三仙各20克,赤芍10克,白芍10克,青皮10克,陈皮10克,川朴10克,女贞子10克,川楝子10克,郁金10克。

加减 随症加减。

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2~3个月为1个疗程;丝裂霉素10~20毫克、5-FU 1克、顺铂80~100毫克(或阿霉素50~60毫克),肝动脉灌注;用碘甘油10~20毫升,病灶栓塞;1~2个月1次,2~3次为1个疗程。

疗效 共治中晚期肝癌50例,部分缓解(肿瘤缩小>50%)30例,无进展18例,恶化2例,>1~2年生存35例。

(2)益肝消瘤饮

处方 生黄芪10~60克,白术20~30克,茯苓20~30克,薏苡仁20~30克,鳖甲10~30克,莪术6~15克,干蟾皮6~15克,土鳖虫3~10克。

加减 肝郁气滞加柴胡疏肝散、香砂六君子汤;气滞血瘀加柴胡疏肝散、血府逐瘀汤;湿热蕴结加茵陈蒿汤、黄连解毒汤;气阴两虚加一贯煎、大补阴丸、参麦散。

用法 每日1剂,水煎分3~5次服;并用5-FU 1克,丝裂霉素10~20毫克、表阿霉素30~50毫克,加生理盐水,肝动脉注入;再用40%碘化油10~20毫升栓塞。化疗后输液5~7日。对症处理。

禁忌 忌食油腻食物。

疗效 共治原发性肝癌50例,显效(≤3个月瘤体消失或缩小>50%)5例,有效38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6%。生存>3年8例。

(3)健脾汤

处方 党参20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柴胡15克,白芍15克,女贞子15克,炙甘草6克。

加减 肝区剧痛加三棱、莪术、丹参;恶心呕吐加砂仁、木香;发热加龙胆草、金银花。

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行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止呕用玉枢丹8毫克。用1~4次,间隔1~3个月,术后1周用本品。

疗效 共治32例,治愈2例,好转22例,无效8例,免疫功能经治疗后明显提高。

(4)加味茵陈蒿汤

处方 茵陈30克,鸡骨草30克,栀子15克,大黄15克,党参15克,白术15克,菖蒲15克,法半夏12克。

加减 热甚加蒲公英、黄芩;湿重加滑石、车前子、白蔻仁;气虚甚加黄芪、怀山药;阴虚甚加玄参、生地黄、沙参;夹瘀加乳香、没药、桃仁、红花。

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1周为1个疗程。停用抗生素、镇痛退热药。用2个疗程。

疗效 共治原发性肝癌48例,均为肝动脉栓塞化疗后2~5日,体温37.5~39.5℃,用抗生素1周无效者,显效(<1周体温复常,停药<1周无复发)31例,有效11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7.5%。

(5)健脾汤

处方 党参20克,茯苓20克,八月札20克,白术15克,川朴10克,陈皮10克,半夏10克,山楂30克,六曲30克。

加减 术后高热加生石膏60~90克,知母12克,寒水石30克;腹痛加川楝子15克,延胡索20克,木香10克;恶心呕吐重用陈皮、半夏,或加生姜、苏梗、竹茹。

用法 用Seldinger法经股动脉插管、灌注药物(5-FU 1 000毫克、丝裂霉素10~20毫克、顺铂60~70毫克、阿霉素30~40毫克或榄香烯乳500~600毫克),并用碘化油栓塞。于术前1周用本品,每日1剂,水煎服。术后用甲氧氯普胺(灭吐灵)20毫克,静滴。发热>38℃或中度疼痛用消炎痛栓肛塞;重度呕吐用昂丹司琼(枢复宁)。

疗效 共治肝癌介入栓塞后综合征39例,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6)健脾化积汤

处方 柴胡15克,白术15克,白芍15克,赤芍15克,莪术15克,八月札15克,炙鳖甲15克,当归20克,党参20克,云茯苓20克,丹参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薏苡仁30克,半枝莲30克,青皮12克,鸡内金10克,焦三仙各10克。

加减 随症加减。

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2~3个月为1个疗程;用Seldinger法:丝裂霉素10~20毫克,5-FU 1克,阿霉素50~60毫克(或顺铂80~100毫克),经股动脉穿刺注入,再用40%碘化油10毫克,栓塞病灶。每月1次,2~3次为1个疗程。

疗效 共治63例,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37例,稳定20例,恶化3例。0.5年、1年生存率分别为87.3%、42.9%。

5.专方主治加肝动脉灌注化疗加肝动脉栓塞

肝癌方

处方 薏苡仁50克,山慈菇50克,白毛藤50克,云茯苓15克,炒白术15克,丹参15克,炙鸡内金10克,陈皮10克,昆布30克,海藻30克,八月札30克,白茅根60克,仙鹤草60克。

用法 制成冲剂。TACE方法:电视监视下,用Seldinger技术,经皮股动脉穿刺插管,顶端至腹腔干,加压注入泛影葡胺,导管进入肿瘤血管后,先注入化疗药物和碘油混合物(含多柔比星50~70毫克,丝裂霉素10~16毫克,超液化碘油15毫升)3~5毫升,再注入顺铂60~80毫克,再将余药和碘油混合剂注入。用明胶海绵作近端栓塞。4~6周1次。于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TACE)前1周,用本品每次10克,每日3次。口服,2个月为1个疗程。

疗效 共治原发性肝癌30例,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19例。1年后存活18例。治疗后瘤体均明显缩小。

6.专方加肝动脉灌注化疗

(1)补肝软坚汤

处方 穿山甲20克(先煎),天冬20克,石斛20克,炙鳖甲20克,生牡蛎60克(先煎),仙鹤草30克,党参30克,半枝莲30克,海藻30克,陈葫芦30克,灵芝30克,天龙6克,三七粉3克(冲),八月札30克,昆布30克,三棱15克,莪术15克。

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2个月为1个疗程。并用甲氧氯普胺20毫克,肌注,再用阿霉素20毫克,5-FU 1 000毫克,丝裂霉素12毫克,加38%碘油15毫升,肝动脉注入1次。停用其他药物。

疗效 共治原发性肝癌80例,病灶部分缓解18例,稳定52例,恶化10例,近期缓解率为22.5%,生存期有效率为90%。

(2)健脾抗癌汤

处方 黄芪30克,党参30克,半枝莲30克,鳖甲30克(先煎),生山楂15克,白术15克,谷芽15克,麦芽15克,乌梅10克,茯苓20克。

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用Seldinger技术作介入疗法:局麻,将导管插入股动脉,在X线监视下,再送进腹腔动脉、肝总动脉及肝固有动脉,用5-FU 1 000毫克,顺铂80毫克,丝裂霉素20毫克,分别加生理盐水200毫升,缓慢注入。拔管后压迫止血,包扎。术后用水化、支持、抗生素3日,作动脉造影。

疗效 共治胃癌术后转移性肝癌24例,显效(症状消失或明显好转,肿瘤缩小>50%)3例,有效10例,稳定8例,无效7例,1年生存期15例,疗效优于单纯性介入治疗。

7.分型施治加肝动脉插管化疗

(1)分二型施治

处方

①脾虚湿盛型用党参20克,莲子20克,白术10克,半夏10克,茯苓15克,山药15克,山楂15克,甘草3克。

加减 呕吐甚加旋覆花;腹痛甚加苏梗。

②湿热内蕴型用茵陈15克,炒栀子15克,泽泻15克,白毛藤15克,车前子10克(包),白术10克,陈皮10克,山药20克。

加减 黄疸加金钱草;腹水甚加大腹皮。

用法 行肝动脉插管注射(5-FU 100毫克,丝裂霉素10毫克,顺铂80毫克,4%碘化油乳剂10毫升),化疗后,用本方每日1剂,水煎服。

疗效 共治肝癌化疗后并发症80例,显效(症状消失)14例,有效12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为65%。

(2)分五型施治

处方

①湿热型用茵陈蒿汤合三仁汤加减。

②瘀热型用茵陈蒿汤合丹参饮加减。

③瘀血型用桃红四物汤合四逆散加减。

④肝阳化火型用龙胆泻肝汤合四黄汤加减。

⑤肝肾两虚型用参苓白术散合水陆二仙丹加减。

用法 将复方丹参注射液(每支2毫升,相当于丹参、降香生药各2克)2~4支加10%葡萄糖液20毫升,经原肝动脉化疗的塑料导管注入,2日1次,2周为1个疗程。

疗效 共治晚期肝癌20例,均为肝动脉插管化疗后病情恶化者,显效5例,有效8例,无效7例。

8.专方施治加西药对症

(1)扶正抗癌汤

处方 党参10~15克,麦冬10~15克,黄芪20~30克,黄芩20~30克,半枝莲20~30克,白术15~20克,夏枯草15~20克,当归6~9克,鳖甲16~25克(先煎),莪术6~12克,茜草15~30克,大黄粉10~20克(冲),蚤休10~20克,白花蛇舌草30~45克。

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并常规西医一般治疗。

疗效 共治原发性肝癌27例,存活>6个月,存活最长5年。

(2)泻心汤

处方 大黄粉5~10克(冲),黄芩10克,黄连5克。

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6-氨基己酸6克,加10%葡萄糖液500毫升,静滴,每日2次;甲氰咪胍0.2克,加生理盐水20毫升,静注,8小时1次;血红蛋白<60克/L,或血压下降者给予输血、输液、升压。用药期间禁食。

疗效 共治中晚期肝癌上消化道出血40例,治愈8例,显效15例,有效8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77.5%。

(3)健脾凉血汤

处方 白及末10克(冲),三七末3克(冲),太子参30克,紫草30克,黄芪30克,仙鹤草30克,白术12克,茯苓12克,陈皮6克,墨旱莲30克。

用法 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普萘洛尔(心得安)每次10毫克,每日3次;去甲肾上腺素10毫克,庆大霉素8万单位,加生理盐水100毫升,冰冻,每日4次,均口服;西咪替丁0.4克,生理盐水100毫升,静滴;维生素K140毫克、止血敏3克、氨甲苯酸(止血芳酸)0.6克,5%葡萄糖生理盐水500毫升,静滴。分别为每日2次、1次;血红蛋白<70克/L者输血;常规补液。均7日为1个疗程。

疗效 共治肝癌并发上消化道出血19例,显效(出血止,大便潜血转阴)6例,有效9例,无效4例。

9.主方加减加西药对症

(1)凉血汤

处方 玄参10克,丹皮10克,栀子10克,生地黄15克,麦冬15克,大蓟15克,茜草15克,侧柏叶15克,旱莲草15克,女贞子15克,白茅根30克。

加减 气虚加北芪、太子参;热甚加服安宫牛黄丸。

用法 用云南白药2克(或田三七粉3克)冲服,每日3次;血止后用本方每日1剂,水煎服。氨甲苯酸、酚磺乙胺(止血敏)、维生素K1或垂体后叶素常规静注,巴曲酶(立止血,瑞士素高大药厂产)1单位,每12小时1次,肌注;大出血用巴曲酶(立止血)2~3单位,加葡萄糖液,静滴;吐血用凝血酶500~2 000单位,每日分2~3次稀释口服;并间隔用去甲肾上腺素10毫克,加生理盐水100毫升,冷冻降温后分次咽服;配合输血、补液等对症处理。

疗效 共治原发性肝癌并发出血38例,显效(12小时血止,1周内不再出血)12例,有效15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71.1%,生存2~5个月、1~8周、≤3日分别为14例、13例、11例。

(2)益肝饮

处方 大蜈蚣2条,生白芍60克,柴胡15克,当归15克,北沙参30克,甘草6克。

加减 痛甚蜈蚣、生白芍增量;发热加生石膏、生薏苡仁、生知母。

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配合西药对症、支持等治疗。

疗效 共治晚期肝癌疼痛26例,均无手术、化疗、放疗、肝动脉栓塞等疗法适应证,显效(疼痛基本消失)11例,好转9例,无效6例。

(3)益肝汤

处方 柴胡12克,郁金12克,川楝子12克,龙胆草15克,茵陈15克,苍术15克,田基黄15克,垂盆草15克,薏苡仁30克,白扁豆20克,山药20克,鸡内金20克。

加减 随症加减。

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口服困难者,浓煎,肛门滴注;黄疸重、肝功能明显异常者用茵栀黄30毫升,5%葡萄糖盐水250毫升静滴,用5日。常规用维生素、保肝、免疫治疗,部分患者予以化疗。

疗效 共治肝胆恶性肿瘤35例,经治2周,症状明显改善29例,无效6例;肝功能复常6例,明显改善15例,无效14例。

(4)健脾化瘀合剂

处方 太子参(或党参、人参)15克,茯苓15克,天冬15克,郁金15克,莪术15克,枸杞子15克,鳖甲15克(先煎),黄芪20~30克,白术12克,柴胡12克,枳壳12克,厚朴12克,桃仁12克,凌霄花12克,丹参30克,夏枯草30克,八月札10克。

加减 随症加减。

用法 每日1剂,水煎分2~3次服;维生素B、C、E、肝太乐等护肝治疗及支持、对症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

疗效 共治中晚期肝癌15例,经治2~3个疗程,显效(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肝脏缩小,B超或CT示病灶消失或缩小>1个月)3例,有效8例,无效4例。

(5)异功散

处方 北芪30克,太子参30克,白术15克,苍术15克,麦芽15克,茯苓15克,陈皮10克,枳壳12克,白茅根12克,甘草6克。

加减 黄疸、口苦加茵陈、泽泻;呕吐加制半夏;尿少加泽泻、薏苡仁;腹胀加乌药;腹水加大腹皮、泽泻;舌苔白腻加藿香、砂仁;苔黄加茵陈、龙胆草;上消化道出血加仙鹤草、紫草、云南白药。

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并予支持疗法及对症治疗,不用其他抗癌疗法。

疗效 共治Ⅲ期原发性肝癌28例,经治60日,稳定15例,进展13例。

(6)健脾化积汤

处方 太子参25克,白术12克,陈皮12克,法半夏12克,枳实12克,茯苓15克,郁金15克,穿山甲15克,猪苓10克,生黄芪10克,莪术10克,土鳖虫10克,鸡内金10克,绵茵陈20克,半枝莲30克。

加减 随症加减。

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30日为1个疗程;酌情对症处理及支持疗法。

疗效 共治中晚期原发性肝癌36例,经治3疗程,部分缓解5例,轻度消退9例,无变化13例,恶化9例,总有效率为75%。平均生存期为13个月。

(7)膈下逐瘀汤加味

处方 川芎12克,赤芍12克,丹皮12克,当归12克,香附12克,乌药12克,枳实12克,延胡索12克,川楝子12克,桃仁18克,红花15克,五灵脂10克,大黄10克(后下),三棱10克,莪术10克,虎杖30克。

加减 随症加减。

用法 每日1剂,水煎分4~5次服,并用支持疗法及对症处理。

疗效 共治原发性肝癌40例,平均生存时间1年,疼痛平均间隔时间8~10小时。

10.专方加减加放疗加手术切除

枳实消痞汤

处方 党参15克,半夏15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陈皮10克,神曲10克,甘草10克,枳实10~20克,厚朴10~20克。

加减 随症加减。

用法 用60Co全肝移动条野照射,前后各移动1~2轮,mTD 18~35Gy,间隔约2周,行B超定位缩野,继续照射至总量50~60Gy;放疗期间并用枳实消痞汤15~20日,改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减,用半年以上,近3年加用(或改用)肝复乐,用半年以上。放疗结束后3~4周,行二步手术切除。

疗效 共治大肝癌10例,均达肿瘤体积缩小;肝门淋巴转移灶2厘米及癌旁多个卫星灶各1例均消失;甲胎蛋白升高8例均降低50%,其中转阴1例;术后未见并发症,术后约半年死亡2例,生存1年、3年、5年、7年、10年分别为8例、5例、3例、2例、1例。

(七)内外兼治

1.主方加减加外治

处方

(1)内治:丹参15克,鳖甲15克(先煎),郁金15克,黄芪15克,白芍20克,鸡内金10克,延胡索18克,蜈蚣(去头足)3条,半枝莲25克,金钱草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

加减 气滞血瘀型加柴胡10克,水蛭4克;脾虚湿困型加泽泻、茯苓各15克,猪苓30克;肝胆湿热型加茵陈30克;肝肾阴虚型加生地黄、女贞子各10克;谷丙、谷草转氨酶升高加蒲公英、败酱草、虎杖;白细胞减少加女贞子、枸杞子、首乌、阿胶、龟板胶。

(2)外治:半夏100克(鲜),南星100克(鲜),三棱100克,莪术100克,阿魏30克。

用法 (1)方每日1剂,水煎服;(2)方捣烂如糊状,取适量敷患处,每次8~12小时,每日1次。

疗效 共治原发性肝癌60例,生存<0.5年、<1年分别为44例、1例;肿瘤体积稳定15/20例。

2.华虎内功汤加消癌散

处方

(1)华虎内功汤:炙华蟾10克,三七10克,人参10克,炒白术10克,茯苓10克,醋炙莪术10克,炙三棱10克,炙黄芪10克,当归10克,炒川芎10克,白芍10克,赤芍10克,威灵仙10克,金不换10克,大黄10克,重楼10克,鳖甲10克,延胡索10克,天花粉10克,姜南星10克,姜半夏10克,八角莲10克,土鳖虫10克,炙守宫6克,炙甘草6克,泽漆15克,熟地黄15克,白头翁15克,半枝莲15克,八月札15克,蒲公英15克,蜈蚣3条。

(2)消癌散:泽漆60克,华蟾50克,炙守宫20克,三棱20克,莪术20克,川芎20克,独活20克,延胡索20克,乳香20克,没药20克,当归20克,川乌20克,草乌20克,木香20克,麻黄20克,虫20克,大戟20克,皂矾20克,红花10克,甘遂10克。

用法 华虎内功汤每日1剂,水煎服;消癌散共研为粗粉,过筛,装入20厘米×20厘米布袋中,锅蒸20~30分钟,洒酒50~100毫升,用毛巾包裹,外敷患处,可上置热水袋,每次30分钟,每日2~3次,每剂用5日。

疗效 共治原发性肝癌118例,经治60~150日,治愈34例(28.81%),临床治愈39例(33.05%),显效40例(33.40%),无效5例(4.24%),总有效率为95.76%。

(八)外治

1.樟冰乙醇

处方 樟脑20克,薄荷脑20克,冰片20克,细辛100克,荜茇100克,95%乙醇1 000毫升。

用法 浸泡7日,过滤去渣。涂搽痛处,一般每日3次,痛时可加涂1次,连续用至疼痛消失或减轻为度。

疗效 共治肝癌疼痛47例,显效(疼痛消失或缓解)31例,有效(疼痛减轻)3例,无效3例。

2.香松散

处方 蜈蚣10条,生半夏45克,陈橘皮45克,硼砂30克,蚤休45克,全蝎30克,乳香30克,没药30克,紫花地丁45克,银朱10克,麝香1.5克。

用法 上药各研为细粉,混匀。用荞面粉打成稀糊,调药粉。敷于肝痛部位皮肤上,每2日换药1次。

疗效 共治肝癌晚期疼痛剧烈者45例,显效41例,无效4例。

3.鳖苋定痛泥膏

处方 活鳖头2具,鲜灰苋菜150克(干品90克),水红花子90克。

用法 共捣烂如泥。敷于痛处,一般连用2日。

疗效 敷后疼痛可明显减轻。

4.阿魏膏

处方 羌活15克,独活15克,玄参15克,官桂15克,赤芍15克,穿山甲15克,两头尖15克,白芷15克,天麻15克,红花15克,槐枝15克,柳枝15克,桃枝15克,生地黄15克,大黄15克,木鳖子(去壳)10枚,头发1团,麻油1 000毫升,樟丹适量,阿魏15克,芒硝15克,苏合油15克,乳香15克,没药15克,麝香9克。

用法 将上药前十六味入麻油内炸枯,去渣入头发再煎,发化去渣,入樟丹,再调入后六味,收膏,摊成膏药,外贴患处。并加朴硝、芦荟末同熨之。

疗效 共治原发性肝癌35例,总有效率为61.5%。

5.神效止痛膏

处方 甘遂100克,丹参100克,鳖甲100克,郁金100克,白芍100克,姜黄100克,独角莲100克,马钱子100克,蝎子60克,蜈蚣30条,乳香60克,没药60克,苏木100克,冰片100克,麝香10克,松节油适量。

用法 共为细末。松节油调为糊状。贴敷时以期门或剧痛点为中心,向四周及肝肿块上敷贴,每3日贴1次,10次为1个疗程。

疗效 共治肝癌疼痛68例,显效41例,有效19例,无效8例。

6.癌痛酊

处方 雄黄60克,三棱60克,莪术60克,延胡索60克,血竭60克,冰片60克,枯矾60克,95%乙醇1 000毫升。

用法 浸泡1周,取滤液。外搽疼痛部位。

疗效 共治晚期肝癌疼痛24例,完全缓解7例,部分缓解13例,无效4例。

7.直肠净化液

处方 黄芪30克,大黄10克,丹参15克,红花5克,海藻20克,蒲公英25克。

用法 水煎4次,每次1小时,过滤,浓缩成稠膏,加95%乙醇、蒸馏水、防腐剂。分装,每瓶250毫升,高压消毒。每次250毫升做保留灌肠,每日2次,保留30分钟,可再次灌入250毫升,5日为1个疗程。辅以支持疗法,利尿、补充能量等治疗。

疗效 共治晚期肝癌87例,均为肝癌所致的肝肾功能异常、腹水、尿少患者,平均生存天数为42.8±7.5日,并发肝破裂、上消化道出血少于单纯用西药。

8.大承气汤

处方 大黄30克(后下),枳实30克,厚朴60克,芒硝20克(冲)。

用法 每日1剂,水加1 000毫升,文火煎取500毫升,药温39~41℃。肛滴法滴入结肠40~60厘米处,尽量延长药液保留时间,7日为1个疗程。

疗效 共治原发性肝癌并发肝性脑病38例,治愈3例,显效13例,有效1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1%。

9.玉枢丹加减

处方 山慈菇100克,红大戟30克,千金子霜30克,五倍子100克,雄黄100克,制乳香60克,制没药60克,荜茇100克,朱砂30克,冰片30克,麝香3克。

用法 制成散剂。取本品适量,加稀蜂蜜水,调成糊状,均匀涂于双层纱布上,厚2~3毫米,贴于肝区肿块或痛甚部位,24~48小时换药1次,96小时为1个疗程。

疗效 共治肝癌疼痛28例,显效(疼痛消失或基本消失,精神、睡眠等显著改善)9例,好转15例,无效4例。

10.癌痛宁

处方 干蟾皮10克,大黄10克,红花10克,青皮10克,大腹皮12克,桃仁12克,延胡索12克,莪术15克,木防己6克,乳香9克,没药9克,水蛭9克,冰片9克。

用法 共研为细末,加面粉适量调糊。外敷肝区处,每日1剂,5剂为1个疗程。

疗效 共治肝癌晚期疼痛14例,显效(<5日疼痛基本消失)3例,有效9例,无效2例。

11.加减如意金黄散

处方 大黄50克,姜黄50克,朴硝50克,芙蓉叶50克,黄柏50克,天花粉100克,生南星20克,乳香20克,没药20克,雄黄30克,冰片20克。

用法 共研细末,加饴糖调成厚糊状,摊于油纸上,厚3~5毫米,周径略大于肿块,敷贴于肿块或疼痛处,每日1次。治疗期间停用一切止痛剂。敷药后局部皮肤出现丘疹或发疱,停用1~2日,待局部皮肤恢复正常再敷。

疗效 共治原发性肝癌疼痛50例,显效38例,有效11例,无效1例。

12.除癌止痛膏

处方 三七20克,延胡索20克,乳香30克,没药30克,三棱30克,莪术30克,冰片10克,麝香1.5克,乙醇(或甘油)适量。

用法 制成药糊,外敷肝区(或肿块痛点处),纱布覆盖,每日2次,10日为1个疗程。

疗效 共治肝癌疼痛50例,完全缓解7例,明显缓解21例,轻度缓解1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0%。

13.癌痛散

处方 山萘20克,乳香20克,没药20克,大黄20克,姜黄20克,栀子20克,白芷20克,黄芩20克,小茴香15克,公丁香15克,赤芍15克,木香15克,黄柏15克,蓖麻仁20粒。

用法 共研为细末,加鸡蛋清适量,搅拌均匀成糊状。肝癌者贴于期门穴,肺癌贴于乳根穴。敷后用纱布或蜡纸覆盖,胶布固定,疼痛剧烈者6小时换药1次,疼痛较轻者12小时换药1次,连续使用至疼痛缓解或消失为止。

疗效 共治肝癌、肺癌20余例,用本法配合内服药物治疗均有止痛作用,一般用药3次疼痛可获不同程度减轻,3日后基本止痛。

14.鱼糊

处方 鲜鲫鱼100克,生山药100克,延胡索30克,川楝子30克,麝香0.5克,细辛3克。

用法 制成糊状,涂棉布上,外贴患处,5~7日1次。

疗效 共治肝癌、肺癌晚期168例,止痛112例,减轻39例,无效17例。

15.河蟹膏

处方 鲜河蟹1 500克,大蟾蜍2个,香油2 000克,木鳖子10克,生草乌10克,生南星10克,马钱子10克,蜈蚣10克,水红花子15克。

用法 将鲜河蟹、大蟾蜍入香油内充分油炸后,加入后六味,三上三下反复煎炸,加黄丹适量,药温至80~90℃时,加冰片末6克,炙乳香末10克,炙没药末10克,搅匀,去火毒,制成药坨。用75%乙醇消毒后,取本品摊于布上,上撒藤黄末少许,贴敷痛处。

疗效 共治肝癌疼痛24例,显效11例,有效9例,无效24例。

16.癌痛膏

处方 乳香30克,没药30克,干蟾皮30克,甜瓜蒂30克,龙胆草15克,细辛15克,公丁香15克,冰片15克,白花蛇舌草15克,铁树叶15克,三棱15克,莪术15克,水红花子15克,荜茇15克,胡椒15克,生川乌15克,生草乌15克,雄黄15克,生南星15克,麝香1克。

用法 共研细末,用植物油、蜂蜜等调成糊状,外敷患处,12小时1次,用5日后,按WHO三阶梯用镇痛剂:Ⅰ级痛用吲哚美辛(消炎痛)25毫克,Ⅱ级痛用布桂嗪(强痛定)50毫克,Ⅲ级痛用哌替啶(度冷丁)25~50毫克,均6小时1次口服,加地西泮(安定)5~10毫克,分2~3次口服。

疗效 共治肝癌疼痛31例,完全缓解(完全无疼痛)9例,明显缓解16例,轻度缓解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6%。起效时间5~60分钟,显效时间1~8小时。无成瘾性和毒副反应。

(九)中成药

1.大黄虫丸 每次2丸,每日3次,口服。

2.肝复乐片 每次10粒,每日3次。

3.金龙胶囊 每次4粒,每日3次。

4.消症益肝片 每次4~6片,每日3次,1个月为1个疗程。

(十)单方偏方

1.内治方

(1)斑蝥蛋

处方 斑蝥(去头、足、翅)适量,鸡蛋1个。

用法 将鸡蛋打1小孔,投入斑蝥1~3个(根据病情用量),以纸和泥包好后,投入火中烧熟。去斑蝥,吃鸡蛋,每日1次。

(2)六虫散

处方 全蝎100克,蜈蚣100克,守宫100克,水蛭100克,蜣螂100克,僵蚕100克,五灵脂100克。

用法 共研细末。每次3克,每日3次。

(3)解毒活血散

处方 三七100克,丹参100克,龙葵100克,山豆根100克,白毛藤100克,蜈蚣10克,儿茶10克,蟾酥2克。

用法 共研细末。每次3克,每日3次。

(4)攻补汤

处方 八月札30克,金钱草30克,半边莲30克,田基黄30克,垂盆草30克,石上柏30克,土茯苓30克,合欢皮10克,郁金10克,香附10克,枸橘李10克,绿萼梅10克,水线草10克,黄芪30克,天花粉30克,白术15克,怀山药15克,白扁豆15克,女贞子15克,墨旱莲15克,炙鳖甲15克(先煎)。

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

(5)蚤休糖浆

处方 蚤休30克,白毛藤30克,紫丹参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败酱草30克,生薏苡仁30克,生牡蛎30克(先煎),夏枯草15克,海藻15克,皂角刺15克(后下),炮山甲15克,八月札15克,党参10克,土鳖虫10克,红藤30克。

用法 浓煎去渣,制成糖浆200毫升,每日1剂,分3次口服。

(6)解毒汤

处方 茵陈20克,半边莲30克,半枝莲30克,薏苡仁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炒山栀子10克,制大黄12克,泽泻12克,云茯苓20克,郁金18克,消石15克,紫丹参15克,三七6克。

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

(7)蛇舌草汤

处方 白花蛇舌草30克,金刚刺30克,瓦楞子30克,薜苈果15克,夏枯草15克,炮山甲12克(先煎),海藻15克,川楝子10克,广木香10克,干蟾皮10克。

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

(8)抑癌汤

处方 石见穿30克,半枝莲50克,八月札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平地木15克,丹参15克,荷包草15克,郁金10克。

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

(9)金甲丸

处方 龟板、鳖甲、生牡蛎、蜂房、蛇蜕、全蝎、地龙、青皮、郁金、梭罗子、大青叶各等份。

用法 共研细末,水泛为丸,如绿豆大。每次3~9克,每日3次,黄芪煎水送下。

(10)三花散

处方 金银花120克,野菊花120克,七叶一枝花240克,半枝莲180克,紫草根120克,郁金120克,赤芍120克,生山楂120克,昆布100克,丹皮100克,紫金锭30克。

用法 共研细末。每次10克,每日3次。

(11)旱莲生姜膏

处方 旱莲草1 000克,生姜60克,蜂蜜适量。

用法 前二味煎取浓汁,加蜂蜜熬膏。每次50克,每日3次。

(12)消癌汤

处方 人参10克(另炖),当归30克,白术20克,山慈菇30克,昆布30克,海藻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三棱30克,半边莲30克。

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另加向日葵杆内心适量切片,泡茶频饮。

(13)柴胡疏肝汤

处方 柴胡15克,蚤休15克,茯苓10克,赤芍10克,白芍10克,茜草10克,当归10克,郁金10克,制香附15克,黄芩15克,莪术15克,全瓜蒌20克,生鳖甲20克(先煎),虎杖20克,甘草10克。

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用于气滞血瘀型肝癌。

(14)参麝散

处方 人参50克,三七50克,银耳50克,麝香10克,生薏苡仁330克,土茯苓170克,牛黄10克,乳香50克,熊胆10克,没药50克。

用法 共研细末。每次1.5克,每日3次。

(15)平肝破积汤

处方 丹皮10克,紫丹参30克,土榧子10克,何首乌10克,青皮10克,郁金10克,八月札30克,三白草15克,半边莲30克,铁树叶30克,藤梨根30克,炒鳖甲15克(先煎),石决明30克(先煎),虎杖根15克,石见穿15克,北沙参15克。

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用于肝火郁结型肝癌、胃癌。

(16)抗癌逐水汤

处方 半边莲30克,半枝莲30克,枳壳12克,白芍18克,川朴10克,丹参30克,薏苡仁30克,茯苓30克,郁金15克,柴胡12克,茵陈30克,车前子30克(包),生甘草3克,大枣6枚。

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用于肝癌腹水。

(17)四虫散

处方 天龙(守宫、壁虎)3克,蜈蚣1条,全蝎3克,虫6克。

用法 每日1剂,共研为细末,分3次口服。

(18)抗癌汤

处方 猪苓30克,败酱草30克,肿节风30克,龙葵30克,山豆根15克,鳖甲30克(先煎),莪术15克。

(19)蟾蜍雄黄丸

处方 蟾蜍(晒干,烤酥,研末,过筛成极细末)1份,面粉3份,雄黄适量。

用法 前二味加水少许捏成黄豆大小丸,每100丸用雄黄0.25克为衣。成人每次5~7克,每日3次,饭后用白开水送下。过量可有恶心、头晕感。对肝癌、胃癌、膀胱癌有效。

(20)向日葵茎髓茶

处方 向日葵茎内心白心10~15克。

用法 每日1剂,水煎当茶饮。用于肝癌、胃癌。

(21)槠子

处方 槠子不拘多少。

用法 细嚼频食。用于因嗜酒所致的肝癌、胃癌。

(22)双半汤

处方 半枝莲50克,半边莲30克,黄毛耳草30克,薏苡仁30克,天胡荽60克。

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

(23)莪棱汤

处方 三棱30克,莪术30克。

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

(24)三白草煎

处方 三白草60克,大蓟30克,地骨皮30克。

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

2.外治方

(1)蟾蜍皮

处方 大蟾蜍1只(剥其皮)。

用法 取蟾蜍皮,刺破皮棘,反贴肝区,20日后取下。如皮肤起疱,可涂青黛散。同时服蟾皮粉,每次1克,每日3次。

(2)蟾蜍雄黄膏

处方 蟾蜍1只,雄黄30克。

用法 取活蟾蜍去内脏,将雄黄纳入其腹内扎紧,火上炙酥,研为细末。加温水调成糊状。敷涂肝区,15~20分钟后产生镇痛作用,持续12~24小时。

(3)朴硝

处方 朴硝适量。

用法 外敷腹部。用于腹胀、腹水。

(4)甲鱼米苋泥膏

处方 米苋200克,甲鱼1只。

用法 共捣烂,外敷患处。用于肝癌疼痛。

(5)活血止痛膏

处方 阿魏300克,五倍子100克,马钱子200克,大黄400克,冰片100克,月桂氮酮适量。

用法 共研细末。加月桂氮酮调成糊状,外敷肝癌疼痛区域。

(6)冰片酒

处方 冰片15克,白酒适量。

用法 浸泡溶化。用时搽涂疼痛部位,约10~15分钟起效。用于肝癌后期疼痛者,止痛效果良好,不亚于吗啡、哌替啶,且无不良反应。

(十一)食疗药膳

1.菱仁

处方 老菱(剥取内仁)150克。

用法 每日分食之。

2.壁虎酒

处方 壁虎(活者)20条,60度白酒1 000毫升。

用法 置于棕色瓶内,放阴凉处7日。每次饮10毫升,每日2~3次。

3.田三七末藕汁炖鸡蛋

处方 田三七末2~3克,藕汁30毫升,鲜鸡蛋1个(去壳)。

用法 将鸡蛋打入碗中搅拌,加入藕汁及田三七末,加冰糖适量和匀,炖熟食之。用于肿癌出血(呕血、便血、局部破裂出血)。

4.箬竹叶粥 见胃癌。

5.蟾蜍散

处方

(1)蟾蜍2只(取其皮、心、肝、眼)。

(2)蟾蜍1只(去其五脏)。

用法 (1)方置瓦上焙黄、研为细粉,分为5包,每次1包,黄酒冲服;(2)方煮烂,冷成冻状,口服,每次1只,隔日1次。

6.赤鱼散

处方

(1)赤鱼尾大刺1根(小刺用2根)。

(2)赤鱼尾刺10根,米砂15克。

用法 (1)方将刺焙黄,研粉,温开水冲服,每日1次;(2)方将尾刺焙黄研粉,加米砂混匀,分为10包。每日1包,温开水冲服,10~16日为1个疗程,间隔5日继续服之。

7.商陆猪肉汤

处方 鲜商陆30克,瘦猪肉100克。

用法 将上二味洗净,入锅内加水炖烂,喝汤食肉。

8.菱肉汤

处方 生菱肉30枚或菱茎叶及果柄45克。

用法 生菱加水适量,文火煮浓褐色汤,每日2~3次服用;或用菱茎叶及果柄煎汤,每日2~3次饮之。

9.猕猴桃根猪肉汤

处方 鲜猕猴桃根100克,瘦猪肉200克。

用法 将上二味洗净入锅内,加水煎煮,熟后喝汤食肉。

10.虫草炖胎盘

处方 冬虫夏草15克,鲜胎盘1个。

用法 隔水炖熟食用。用于肝癌极晚期,肝肾枯竭者。

11.茵陈红糖茶

处方 茵陈15克,红糖60克。

用法 水煎取汁代茶,频频饮之。用于肝癌黄疸为主者。

12.苦菜饮

处方 苦菜(洗净,捣汁)60毫升,白糖适量。

用法 和匀,饮之。用于肝癌口干、厌食。

13.当归酒

处方 当归100克。

用法 水煎取汁,与大米、曲子共同酿制成色如琥珀、甘甜适口的药酒。每次30~50毫升,每日3次。对肝癌疼痛可试用之。

14.知母炖牛肉 见胃癌。

15.夏枯草枣泥饮

处方 夏枯草60克,大枣30枚(捣如泥)。

用法 加水1 500毫升,文火煨煎,入枣泥煎至300毫升,去渣取汁。每日1剂,分3次饮用。

16.鳖甲蛇舌草饮

处方 鳖甲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白糖适量。

用法 将前四味水煎取汁,加白糖。代茶饮。

17.泥鳅黑豆瘦肉汤

处方 泥鳅250克(去肠杂),黑豆60克,猪瘦肉100克(切细)。

用法 加清水适量,文火煮至熟烂,入盐调味。饮汤吃肉。

18.田三七芡实乌龟汤

处方 田三七15克,芡实50克,乌龟1只(宰杀去肠杂,洗净切块),瘦猪肉100克(切细)。

用法 加清水适量,炖至烂熟,入盐调味,喝汤食肉。

(十二)保健

1.预防肝炎。

2.注意加强营养,讲究饮食卫生。

3.避免精神刺激,减轻思想负担。

(十三)饮食宜忌

1.忌食霉变食物。

2.减少亚硝酸盐的摄入。

3.戒烟。

4.忌饮用污染的水。

5.忌蛋白质摄入不足。

6.忌酗酒。

7.增加醋的摄入。(梁勇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