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有方法,考有技巧,优学优考策略致力于将学与考的最优结合,助力学子考入理想大学! 从英语科考场走出来,每个考生都有被解放了的感觉,终于结束了,三年的漫漫备考路,每个同学都很不容易,家长也更辛苦。但是高考结束并不是考大学漫漫征程的重点,还有一件大事要开始准备,那就是填报志愿。而估分就是填报志愿的前奏,每个考生都要认真对待。 有人会说,现在不都是知分填报志愿吗,何为还要强调估分,多此一举吧?并非如此!此时估分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这几个方面—— 1、估分有助于确定将来志愿的基本范围 志愿填报被称为第二高考,一点也不为过,因为时间紧任务重,风险又非常大。从知晓分数到填报时间截止,也就72个小时左右。拿着分数,要在茫茫上千所学校中寻觅到最适合自己、最有可能被录取的院校以及专业,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作为多年参与志愿填报的高中教师,每一次都是在和时间赛跑,等填报完毕,很多考生和家长已经筋疲力尽,累到倒头就睡。而估分后根据成绩,再参照去年分数线 ,就可以大概划出志愿范围,减少了目标范围,工作量会减少很多。所以,估分很有必要,再一次提醒,高考后一星期,估分没有进行的同学,现在抓紧了,和填志愿有关系。 有备无患,到时不手忙脚乱。其实面对志愿填报这样一项复杂的工程,尽可能提前准备都不为过,作为家长,五月份就应该着手,因为对于所有家长,这都是一件非常陌生的工作,但又极其重要。为了三天的志愿填报,需要一两个月的认真学习。 在“志愿填报”四个字后面,藏着非常多的知识,仅仅各种概念,比如投档线、线差、大平行志愿、调剂等,就需要弄得清清楚楚。这还不包括收集大量的数据,全方位进行院校比较等。做好前期工作,到时候可以留出更多时间进行最后的筛选,填报准确率会大幅提高。 由此我要说,高考后估分没有用吗?完全不是,建议都尽快估分,有大用处。 2、估分时需要注意的地方有这些 以前是估分填报志愿,估分决定了填报的成败,至关重要;现在的估分也需要重视,而不能随便的对一下答案,得出一个数字。估分需要找到标准答案,一科一科、一题一题进行。估分前要充分回顾各科作答情况,尽可能回忆起详细答案。 接着,对照评分标准,参照模拟考时给分的规律,给每道题打分。选择题很容易,客观题有难度,需要慎重进行。最好是三次估分,然后取平均值,这样得出的分数比较客观,接近真实成绩。笔者在数年前帮某考生估分,语文估分和最终成绩只差一分,用的就是这样的方法流程。 估好分数,然后参照去年录取分数线,再结合今年试题难度等因素,就可以估出大致的录取分数线。参照预估的分数线,初步的志愿填报就开始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