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修养之悟(54)

 村樵悟人生 2019-06-23

      《不和愚人论短长》有一副对联很耐人寻味:常与同好争高下,不和愚人论短长。我的理解是,经常与志同道合之人辩论,可以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不和冥顽不化之人争执,可以节省时间,避免烦恼。

       不和愚人论短长,并非是瞧不起人,而是一种修养的体现,即不做无用之功。《论语》中写了这样一件事:一天,孔子的学生子贡正在打扫学馆的院子,忽然来了一个人问他:你是孔子的学生吗?子贡答:是的,请问有何见教?来人说,我想请教你一个问题,如果你答对了,我给你磕三个头,反之,你给我磕三个头。子贡说:你问吧。来人便问道:一年有几个季节?子贡答:四季。来人说:你答错了,应该是三季,磕头吧!子贡不同意对方的说法,与之争辩起来,结果谁也说服不了谁。这时,孔子回来了,他看了来人一眼,问明情况后,说:一年有三个季节,子贡你给这位先生磕头吧。子贡不敢违背师命,那个人便满意地走了。子贡不解,问孔子:老师,一年倒底几个季节啊?孔子说:四个!见子贡更加不解了,孔子又说:刚才那个人一身绿衣服,它是个蚱蜢,只知道春夏秋三季,一个三季人根本不知道有冬季,你和他争执到什么时候是个头呢?不与其争辩,让他早早地离开不是最好的选择吗?

        我国另一位往圣——庄子也有一句名言:“夏虫不可以语冰,井蛙不可以语海”,与“三季人”有异曲同工之妙,强调的也是智者不应当与眼界窄、见识少且油盐不进的愚人“较劲”的道理。

       无论是“三季人”的故事,还是“夏虫不可以语冰,井蛙不可以语海”的精辟论述,都彰显了圣人的智慧,也给了我们深刻的启迪——生活中“三季人”、“夏虫”、“井蛙”很多。由于他们学识、眼界有限,便固执地认为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如果,你执意与之轮出长短,辩个输赢,那么只能说你缺乏修养。就好比对牛弹琴一样,难道是听不懂琴的牛的错吗?当然不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