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解释一】: 鲁哀公问:“怎样才能使百姓信服政府?”先师回答说:“政府的行政行为正确而有价值并放弃无意义的举措,人民就会心悦诚服于政府的政令;政府举措不当而废弃正确的原则精神,老百姓就不会信服政府了。” 【解释二】: 鲁哀公问:“怎样才能使百姓信服政府?”先师回答说:“选拔正直无私的人,贬黜邪恶不正的人,百姓就会服从政府的政令;选拔邪恶不正的人提拔,贬黜正直无私的人,老百姓就不会信服政府了。” 【讨论】:“服”非仅服从之义;应该是信服之意;身为周公后代、生于享有文化礼仪特权的仅次于东周王朝首都洛阳的文化中心城市,并略知礼仪的鲁哀公问所想问的应当不仅是如何使百姓服从君主,而应是问如何使人民心悦诚服于君主。 “举”的古义,有举行、发动、举动之义,还有选拔之义,如汉代有举孝廉的人材选拔制度,中央政府从基层推荐的公认孝敬、廉洁而有才学的人中选拔各级干部。 “直”有正直、正确、有价值之义。 “错”有废弃、放弃之义,还通于“措”,是施行之义。 “诸”在此,是“之于”之义,之是代词,于是到、至于的意思。 “枉”有与正直、正确相对的弯曲之义。 |
|
来自: liuhuirong > 《論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