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就像血管中的“泥沙”,随时随地威胁着人们的健康。 据统计,因血栓性疾病导致的死亡已占全球总死亡人数的51%,远超肿瘤、传染性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的死亡人数。 血栓是什么? 血栓就是血块! 我们手破了会流血,但过一会血就会止住,止住血的时候,会看到伤口外面有血块,一旦这个血块发生在血管内部,就叫血栓。 我们的血管堵了,血流就会减慢,严重的情况下,就会影响供血,该区域的组织或器官就会缺血缺氧,就会引起各种症状和疾病;如果我们身体的血管堵死了,该区域的组织或器官就会坏死。就是这个理,血管堵了,就会缺血,周围组织器官就可能坏死。
静脉血栓原因: 1、血流淤滞:妊娠、肥胖、创伤、外科手术、充血性心力衰竭、卧床过久。 2、凝血亢进:恶性肿瘤、骨髓增生性疾病。 3、其他:口服避孕药、溶血危象。 动脉血栓原因: 1、血管壁异常: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糖尿病。 2、血液黏度增高: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浆细胞病、烧伤。 3、血小板功能异常: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微循环血栓原因: 1、栓塞:多见于动脉血栓。 2、凝血活性增高:细菌性内毒素、病毒 溶血、坏死组织、肿瘤细胞、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清病、播散性血管内凝血。
1、当血栓堵在脑部血管,就会发生脑梗、脑中风。 2、当血栓堵在冠状动脉,也就是心脏,就会发生心梗。 3、当血栓堵在肺部血管,就会发生肺栓塞。 血栓的易患人群 动脉血栓的易患人群: 1、高脂血症者 尤其是高胆固醇血脂及低密度脂蛋白较高者,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原因; 2、糖尿病者 糖尿病对血管内壁长期造成损害,动脉粥样硬化更容易形成; 3、高血压者 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以及糖尿病高脂血症有着密切的高聚集性; 4、吸烟者 吸烟会增加心脑血管堵塞的风险,也就是形成血栓的风险; 5、高龄者 年龄也是一个无法改变的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加重的因素; 6、缺乏锻炼者 锻炼可以让我们的血管更加年轻,不锻炼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加速; 7、有家族血栓病史者 家族尤其直系家属有心脑血管疾病的,其发生血栓事件的风险明显增加。 这些人群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大,合并的因素越多,自然血栓风险越大,发生急性心肌梗死,脑梗死,下肢动脉闭塞的可能性就大。 静脉血栓的易患人群: 1、老年人 2、活动较少或卧床者 3、心脏功能较差 4、肿瘤患者 5、静脉曲张 6、骨折术后 7、妊娠
1、讲话不清楚 如果出现讲话不清楚、流口水、吃饭掉筷子等症状,一定要小心,这可能是一种脑梗病变。 注意:多发生在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及糖尿病的中老年人群中。 2、腿或脚肿胀疼痛 如果一侧腿或脚突然肿胀,或者剧烈疼痛,站立时有局部沉重感,要考虑下肢静脉血栓的可能。 注意:这时不要随意走动,抬高患肢,应尽快到血管外科就诊。 3、出现眩晕 忽然出现瞬间头晕,视物模糊,眼前发黑,甚至是暂时性失明,这通常是大脑供血不足引起视网膜缺血所致,要小心脑梗的可能。 4、手脚乏力 突然感觉手脚乏力,一条腿迈不起来,走路时步态失稳或踏空跌倒。或者一侧上下肢发麻,甚至舌头、嘴唇都感到麻木。 5、久坐后喘不上气 如果睡一觉起来或久坐起身后突然呼吸困难,深呼吸后得到缓解。日常活动或轻微活动后症状明显加重。 注意:这要小心是否是肺栓塞,应及时到医院呼吸科就医。 6、胸闷胸痛 约有3-4成急性心梗患者会在发病前3-7天有心慌憋闷、胸痛、乏力等先兆症状。
1、喝好两杯水 早上4-8点人的血液黏度最高,这种规律性地波动,在老人中表现得更突出。所以在血液黏度高峰期前后,要喝好两杯水: ●睡前喝200ml水,早晨血黏度不仅不会上升,反而能有所下降。不过不要喝太多,晚上频繁上厕所,不利于休息; ●起床后早餐前空腹喝200ml水,能稀释血液。 2、常吃“天然阿司匹林” 预防血栓,可以多吃黑木耳、生姜、大蒜、洋葱、绿茶,这些食物都是“天然阿司匹林”,有清洁血管的作用。另外要少吃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 3、稳住血压 高血压患者是发生血栓的高危人群。血压控制得越早,就能越早保护血管。所以高血压患者不要随意把降压药停掉,这是非常危险的。 4、不要久坐,多运动 打麻将打一晚上;坐飞机、火车行程超过6小时;经常把腿盘起来……这些都容易导致静脉血栓。 5、戒烟戒酒 你以为吸烟影响的是肺部?其实还会伤害血管!烟草中的物质会损伤血管内膜,让血细胞更容易凝集起来。而过量饮酒也是产生血栓的“元凶”之一,过量的酒精会使血细胞受损,增强红细胞的黏合力,进而导致血栓。 6、缓解压力 加班、熬夜,压力巨增,都会使动脉急性堵塞,更严重的还会一下子完全闭塞,急性心梗就是这么来的。有很多正值青壮年的朋友,都是因为熬夜、压力大、不规律的生活而突发心梗去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