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在我们日常行车过程中难免会碰上汽车轮胎受损的情况。但是作为汽车的一个重要部件,轮胎的价格从几百到几千元不等,补胎作为最经济实惠的办法,是许多车主的首选方案。但是针对的轮胎受伤类型的不同,进行补胎的方式也不尽相同。选择合适的补胎方法不仅能使损失成本降到最低,还能杜绝一些不必要的安全隐患。今天就给大家普及几种补胎方法,以及轮胎受损需注意的问题。 补胎方法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外补法和内补法。内补法又细分为冷补法(粘贴补)、热补法(俗称火补)、蘑菇钉补法。 外补 外补的方式一般就是打胶条处理,在轮胎的扎洞部位塞入特制的胶条,快捷方便,只能起到简单应急。 冷补 需要将轮胎从轮圈上拆掉,从内部找到破口稍做清理,然后贴上专用的补胎胶片。 优点:价格便宜,处理便捷。 缺点:比较廉价,不太耐用,行驶一段时间可能还是会出现轮胎漏气的现象。 热补 将专用的胶片贴到破口处,然后使用烘烤机对破口进行烘烤,直到胶片融化并与破口黏合。 优点:耐用结实。 缺点:价格比冷补要贵,对补胎师傅的技术要求较高,加热可能导致轮胎变形。 蘑菇钉 用一个类似蘑菇形状的橡胶补丁,从轮胎内部找漏洞,然后把蘑菇根往外面穿出去,把露在外面的多余部分剪掉,里面部分用专用胶给粘上,蘑菇根部分可起到外补效果,而蘑菇内部相当于内补效果 优点:安全性较高,结实可靠。 缺点:耗时长,且价格较高。 不可修补的情况 1.伤口直径大于6mm不建议修补,直径6毫米的损伤一般不会对胎内帘布层造成伤害,内部结构依然完好,这种情况下修复后的轮胎,安全性是有保证的。 2.如果说轮胎侧壁破损就应该考虑换胎了,因为胎壁质地较薄,轮胎的胎侧已经产生了大范围的裂痕,对帘子线和内部结构的伤害较大,行驶中又持续受到挤压,修补后的轮胎上路,爆胎几率大。 轮胎修补次数对比图: 只有了解不同补胎方式的优缺点,才能保障补胎后行车的安全性。还是希望在驾车过程中能够注意安全,保证平安出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