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 步——与冬箫、加兵在省委党校,兼致金问渔 周西西 低低的音乐里,我们同时抬头看到月亮的脸 昏黄,暗淡 像一块时代的锈铁。它的技艺在于:寂静的光 给世界推出一片空阔之地 但牛毛尖的细雨微微濡湿了夜 我们不急着赶路。乔木的叶,有新生儿般的 清新。白天,我们在此接受关于美的课程 怀有流动和飞舞之心 灯火通明的球场,一群人争夺一个球 有人在树影里吹笛子。提及问渔 冬箫说,他在游泳馆,试探春天的温度 小小的风,吹着一些小小的果子。黑暗里 它们也在勤恳生长,这是一件 多么美妙的事,仿佛自我的觉醒 专家点评 《散步》采用了商籁体十四行诗的外在形式,借助抒情个体的语境描写与人类主体意识自觉之间的对应关系,阐明人类自我主体意识的觉醒,寓情于理,情理相融,实现了有深度的抽象抒情。 首先,人的自我意识觉醒是建立在对自然环境的感知基础上的。诗中描写了具象性的抒情背景,朋友们一同雨夜漫步,试探“春天的温度”。作为主体的人沉醉在寂静、悠闲、温馨的春夜里,感知到了自我与大自然的独立从容和浑然融合。其次,人的自我意识建构是在与社会现实的间接融合中实现的。诗歌描述了低徊舒缓的音乐,迟钝停滞的月夜,空阔的党校广场,这些现实社会的生动场景与人类主体感知发生间接关联,白天的激动心灵与雨夜的闲适心境相互对应,互为参照,折射出自我主体精神的觉醒与现实外在社会情境的映照关系。再次,人的自我意识建构还建立在人类自身积极的社会实践对自我主体意识的唤醒上。诗中有打球的“一群人”,“有人在树影里吹笛子”,朋友正在“游泳”,人类自觉的有意义的体育和艺术等实践活动,使人与自然风景及间接的人类社会环境构成复杂的关联,并在这种过程中感受、认识、提升自我,自我意识的觉醒得以建构完成。最后,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是人类清醒而愉悦地感知到世界和我们一样在“勤恳地生长”。自我意识——人的主体意识的觉醒,只有通过人与世界之间的诗意关联才能得以唤醒。这些深刻而抽象的哲学理念,因为诗人描述了具体生动鲜活的现实风景与真实可感具象的情感体验,显得自然而真切,景理情浑然天成,完美融合,毫无界隙。 全诗在形式上大致采用了十四行诗的格律形式:AABB∥BBCC∥DDD∥BAC,整饬中不失灵动。其中,“寂静的光”尚可下移一行,并不违和。“提及问渔”,以人名押韵,似乎有些硬。然而,瑕不掩瑜,总体来看,全诗从外在音乐性到内在情理相融的组合上,都体现出较高的诗语驾驭能力,是一首精致的诗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