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病皆由脾胃生!想要养好脾胃,先得揪出病根!

 U八2 2019-06-23

每天上午9:55打开电视

锁定山东卫视《大医本草堂》

您的健康管家正在为您守候

口唇干燥、流口水、便秘、黑眼圈、鼻翼发红、肌肉松弛、舌苔厚重,你身体有这些症状吗?如果有,一定要当心了,可能跟脾胃不和有关。

今天为大家请到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针灸科主任医师逯俭主任,为大家带来“脾胃不和”的应对方法!

【专家介绍】

逯俭主任,是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针灸科主任医师,师从路志正、张炳厚、高忠英等全国知名老专家

一、脾胃不和的典型症状

1、口唇无血色干燥/口臭:

《黄帝内经》中指出,“口唇者,脾之官也”、“脾开窍于口”,就是说,脾胃有问题会表现在口唇上。一般来说,脾胃很好的人,其嘴唇红润、干湿适度、润滑有光。反过来说,如果一个人的嘴唇干燥、脱皮、无血色,就说明脾胃不好。

2、睡觉流口水:

《黄帝内经》中还指出“脾主涎”,这个“涎”是脾之水、脾之气的外在表现。一个人的脾气充足,涎液才能正常传输,帮助我们吞咽和消化,也会老老实实待在口腔里,不会溢出。一旦脾气虚弱,“涎”就不听话了,睡觉时会流口水。如果经常不自觉流口水,可从健脾入手进行调理。

3、脸色发黄:

一个人的脸色暗淡发黄,可能是脾虚,主要表现为吃饭不香,饭后肚子发胀,有腹泻或便溏症状。如果没有及时治疗,脸色就会逐渐变成“萎黄”,即脸颊发黄、消瘦枯萎,这是因为脾的气和津液都不足,不能给身体提供足够营养造成的。与萎黄相反是黄胖,即面色发黄且有虚肿。

4、鼻头暗淡:

用手摸摸鼻头会发现有一个小坑,以小坑为中心,周围就是反映脾脏生理功能、病理变化最明显的区域。如果鼻头发红是脾胃有热证,表现为特别能吃,但吃完容易饿、消化吸收不好、口苦黏腻等。

5、便秘:

正常情况下,人喝进去的水通过脾胃运化,才能成为各个脏器的津液,如果脾胃运化能力减弱,就会导致大肠动力不足,继而造成功能性便秘。

6、睡眠不好/失眠:

古语讲“胃不和,卧不安”。脾胃不好的人,睡眠质量也会降低,出现入睡困难、惊醒、多梦等问题。

7、精神状态不佳:

脾胃运化失常,容易导致健忘、心慌、反应迟钝等。相反,脾胃健运,能让大脑得到滋养,就会神清气爽、精力旺盛、思考敏捷。

二、脾胃不好会的危害

“脾胃病”不单单是指“脾病”和“胃病”,而是涵盖了整个消化系统疾病。长期拖延不治会导致运化能力下降、代谢困难、体弱乏力、精神不振,并能引发肥胖从而导致心脑血管疾病、脂肪肝、心脏负担加重等导致生命过早衰亡。

同时中医认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由此可见脾胃的重要性,在生活中脾胃不和很常见,它不仅会影响食欲,还会影响到睡眠、情绪,时间一长,还可能会导致器官出现病变,引发功能性便秘、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肠易激综合征等疾病发生。

三、容易得脾胃疾病的人群

上班族:都市白领、写字楼,现在电视剧中光辉亮丽的一族,确实深受别人的羡慕,但于此同时,不得不面对一些事情。上班族工作繁忙、压力大、运动量少、饮食不规律,一旦忙碌起来,更是会忘了吃饭,这样的话,会导致胃、十二指肠出现了痉挛、收缩,造成消化吸收出现了问题。长时间得不到调整,胃炎、胃痛、胃溃疡会找上你。

司机:不论是城市中的的哥,还是高速公路上的大车司机,往往为了送客、送货,出现了进食紊乱的情况,吃饭不规律很常见。甚至一些人,刚刚吃完饭,就忙着发动车辆。在这样的状态中,会出现消化不良,胃痛、胃胀随之而来,这也是脾胃不和的表现。

儿童:脾作为后天之本,也需要结合先天进行考虑,很多小孩子刚出生的时候,就容易生病,这样的情况,往往是先天禀赋不足,导致脾胃虚弱。导致中气不足,脾胃不和找上身,饮食不畅、消化不良会接踵而来。

老年人:而对于老年人来说,随着年龄增大,脏腑器官出现了衰退的情况,脾胃功能开始下降,食量下降,还会出现食滞,都是脾胃不和的表现。

爱吃生冷食物者:以夏天来说,吃生冷的食物,是很多人喜欢做的事情,冷饮、冰水、冰冻的西瓜,确实对解暑非常的爽,但是,却会伤害胃部,造成胃寒,使得脾胃运行出现了障碍,脾胃不和就这样发生了。

过度忧思的人:当前,情绪对健康的影响、重要性越来越得到大家的重视,忧虑的情绪,需要引起大家的关注。过度的忧虑、忧思会伤害脾脏,造成脾气出现结滞,进食过程中出现了问题,让人茶不思饭不想,伴随脘腹胀闷的发生,脾胃不和会越发的严重。

所以调节情绪成了当前很多注重保健的人不得不重视的事情。以积极、乐观的心态,迎接每一天。

四、四季养脾胃之衣、食、住、行

春养肝:穿衣原则1.宽松舒展。2.柔软保暖。3. 添减衣物。

夏养心:暑热当道,腠理疏松,汗液排泄,要适当的少穿衣;

秋养肺:俗话:春捂秋冻,不生杂病。但是穿衣要秋冻,秋冻因人定。老人,抵抗力弱,要注意保暖。“一场秋雨一场寒”,若是气温骤然下降,就不要再“秋冻”了。

冬养肾:冬保三暖,风从颈后入:保头暖;背部膀胱经为病邪出入之门户:保背暖;寒自足底生:保足暖。

春吃山药:味甘性平无毒,益气养阴,补脾肺肾,适用于身体虚弱、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

夏吃西瓜:甘、淡寒,归心、胃经;善清暑热,解烦渴,能利水

秋吃藕:冰糖藕粥,活血止血,健脾开胃

冬吃萝卜

夜卧早起:晚些入睡,早些起床,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午饭后,需安排午睡,一则避炎热之势,二则可消除疲劳;最佳就寝时间是22时至23时,最佳起床时间是5:30分至6:30分

:“养筋“ 春季气候宜人,到户外散散步,舒展肢体,容易激发人体的阳气,使全身关节筋骨得到舒展。

:出门前记得要备好防晒用具,最好不要在上午10点至下午4点时在烈日下行走。因为这个时间段的阳光最强烈,发生中暑的可能性是平时的10倍

:多到郊外、农村、田园去感受金秋丰收的喜悦,慢跑、散步、登山、打拳、做操等健身活动,秋季常登高,年迈不弯腰。

:运动和缓,以藏为本。

《黄帝内经》记载“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这是古人长期以来观察人们生活中的情绪变化所总结出来的五种最基本的情绪反应、心理活动。通常情况下,人体的五志不会对人体有损害,还会给予五脏提示,引起我们的注意,以便我们能及时做出调整,避免五脏受伤。

比如:心情好时,心胸舒畅;生气愤怒时,两胁不舒畅、隐隐作痛;伤心悲哀时,会憋气、喘息、咳嗽;焦虑思索时,会不思饮食,或食之无味;恐惧害怕时,会发抖、浑身发冷。

五、中医调理脾胃的方法

1、点按中脘穴

中脘穴在人体前正中线任脉上,肚脐上4寸,是足阳明胃经的募穴,是胃经经气结聚之处,点按中脘穴能够促进经气运行,调节胃的功能。用手指点按或揉按中脘穴,每次2-3分钟,至局部产生发热感。

2、揉按心窝

心窝指中脘穴以上,胸骨以下的部位,是胃在体表的对应区,用手掌以顺时针及逆时针方向各揉36圈以上,使局部感到温暖、舒畅,有调节中焦气机,使胃气通畅的作用。如果消化不良,胃胀症状明显,可由心窝处开

3、推按两肋

将两只手的手掌放在身体两侧,然后由乳房下缘向下推按至侧腰部,以局部发热为准,这样按摩可以起到疏通肝胆经,调畅气机的作用。经常练习这些手法可以有效调节胃功能,达到养胃、暖胃,调畅中焦气机、预防胃疾病的疗效。始重复由上至下推按的手法,注意不要由下至上推按。

问题一

这里边几个问题,第一就是减肥的办法,第二从中医来讲他现在胃口还特别好,医生说了是脾胃不好,那么有一个问题是脾胃虚弱,还是一个胃热、脾胃湿热,脾胃湿热的病人照样可以胃口非常的好,因为他本身就热,热就会消谷善饥,我们平常说这人吃的很多但很爱饿,这也是热的表现,所以说,他如果是一个脾胃湿热的病人,减肥的办法却不是针对脾胃湿热的,所以这就有可能不但没好,反倒体重增加。所以建议要找到正确的方法辨证施治。

问题二

这不一定,从他现在的情况说的,第一刚刚体检完,只是胃不好,并没有一个胃癌肠癌的一些东西,如果说单纯的大便出血,建议去查一下肛肠科是不是一个直肠的问题,如果是黑血,那可能是胃的问题,尽量到消化内科或者肛肠科看一看,不要自己瞎诊断,自己吓自己。

问题三

这是一个脾胃湿热、湿热上蒸,这种情况比较多见,一般的来讲是一个湿性脂溢性脱发,所以说脾胃不好也会导致掉头发,建议去正规医院做诊断治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