蹴鞠,中国足球。说到足球,中国可能没什么值得自豪的存在,但说起蹴鞠却能倍感自豪。国际足联于2004年确认了足球起源于中国。蹴鞠又名“蹋鞠”、“蹴球”、“蹴圆”、“筑球”、“踢圆”等,“蹴”有用脚蹴、蹋、踢的含义,“鞠”最早系外包皮革、内实米糠的球。因而“蹴鞠”就是指古人以脚蹴、蹋、踢皮球的活动,类似今日的足球。 中国与蹴鞠有关的艺术品数量很多,历史悠久,汉代文物中就有类似蹴鞠的场景了。拿绘画来说,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宋代苏汉臣的《长春百子图卷》,春、夏、秋、冬四季百童嬉戏的情景跃然纸上,整幅画笔法工整,人物衣着细腻,四季景色分明,孩童个个天真活泼,画中有四个孩童蹴鞠的场景:右边的童子忙着颠球,另外三个人则全神贯注地注视着他,中间的蹴鞠由赤、青、蓝、赭等不同颜色的皮革制成。 陶瓷、铜镜、牙雕等各种材质的器物上也常出现蹴鞠的景象。宋代有一件著名的蹴鞠纹铜镜,现藏于国家博物馆,背面铸高浮雕男女四人共同蹴鞠的画面,画面中一人踢球,一人似乎在防守,另外两人观看,十分生动。除了陶瓷和铜这样易得的材料,象牙这种稀少的材料在宋代也进入了人们制作器用的选择范围之内,现藏于安徽博物馆的宋代象牙蹴鞠图笔筒就是一例。 宋代象牙蹴鞠图笔筒 从战国时期汉族民间流行的娱乐性蹴鞠游戏,到汉代开始成为兵家练兵之法;从宋代出现蹴鞠组织与蹴鞠艺人,到清代开始流行冰上蹙鞠,可以说蹴鞠是中国古代流传久远、影响较大的一项体育运动。 时至今日,国人对足球的关注依然广泛而热烈,虽然中国足球多年低迷,但体育竞技与生俱来的魅力依然光芒四射。我们加诸在国足身上的期许与责任,或许正是来源于这几千年来蹴鞠文化的烙印。也但愿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能看到蹴鞠与足球古今交相辉映的时刻,让这些留存于艺术作品中的生动图像,越过悠悠的历史长河,为来之不易的属于国足的荣耀加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