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流传着各种各样的张爱玲语录,真真假假,齐聚一堂,教人无话可说。就像鲁迅先生总是为各种自创言论背锅一样,许多本非张爱玲的话也被拿来说成是张爱玲的,为此微博上还有张爱玲的粉丝组成了打假团队,这样的误会实在令人啼笑皆非。 但上面这句话,却可以百分百确定是张爱玲的,而且无疑是她说过的话里最经典的一句。 “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这是张爱玲《天才梦》的结尾处的一句话。很多人都以为后一句是“上面爬满了虱子”,实际上笔者专门查阅了原文,并没有“上面”这两个字,可见又是一个以讹传讹的名言。在这句话中,张爱玲一语道出生命的本质:看似光鲜亮丽,实则千疮百孔。 生命本身的悲凉感: 一、生活的实质: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 为什么先说“华美的袍”,然后又说“爬满了虱子”呢? 因为人的生命看起来很精彩,就比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现在交通发达、娱乐丰富、吃好喝好、其乐趣穷,但是不管是什么阶层,仍旧各有各的烦恼。而且古今中外,基本如此。中国人有中国人的烦恼,外国人有外国人的烦恼,古人有古人的烦恼,今人有今人的烦恼。 就比如古人虽科技不如如今发达,出远门就要花费数月甚至数年时间,而我们如今几天就能到达目的地。但古人生活节奏慢,我们的快节奏生活却使得我们如陀螺一般忙碌不停,于是有那么多迫于压力自杀或劳累猝死的人。 人生就是美好的外表下掩藏着各种不堪。 二、悔悟与求不得 人性是天生的,不是可以随意改变的。就像人类喜新厌旧,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正在拥有的往往弃之敝履,而曾经拥有的呢?往往是逝去了才知道珍惜。就像元稹那首著名的悼亡诗里所写的那样——“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曾经拥有的时候,我们总觉得他就在身边,触手可得,没什么挑战也没什么可担心失去的,但当他一旦失去了,我们再悔悟,往往已经晚了。 张爱玲的小说里就常写到人的善变、喜新厌旧,就像《红玫瑰与白玫瑰》: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饭黏子,红的却是心口上一颗朱砂痣。 谁都知道“珍惜”这个词,但没一个人能做到珍惜正拥有的所有宝贵的东西。 而求不得就更好理解了,就像曹七巧一生所求不过一个“情”,偏偏爱上了风流纨绔的姜季泽,除却身份的鸿沟外,这个人本身也不是良人,她的爱情注定是要覆灭的,她也是由此把无法发泄的情欲转变到金钱上,甚至通过实现对儿子的控制欲来满足自己变态的情欲,她的一生都是在“求不得”,而最终,她也只能在求不得中死去。 谁不是这样呢? 谁能想要什么就有什么,我们永远都有求而不得的东西,不管是合理的还是不合理的,这就是人生。 三、人在命运中的无力感。 “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读这句话,生命的悲凉感翻江倒海,扑面而来,让人简直无所适从。因为谁都无法真正反抗命运。 《俄狄浦斯王》的悲剧何以会具有永恒的艺术感染力?就是因为人们在其中看到了命运的森冷和难以把控。国王为那个可怕的“杀父娶母”的预言而恐惧,千方百计将俄狄浦斯送走,以免悲剧的发生,谁料天意弄人,俄狄浦斯终究还是回来了,且在与他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就杀死了他——俄狄浦斯王的父亲,接着成为国王,娶了曾经的王后——自己的母亲,而俄狄浦斯暴躁易怒的性格不仅促成了悲剧的发生,不可避免地使他得知了真相,铺天盖地的悲痛最终将他淹没。 《俄狄浦斯王》的故事虽看似套路化,却很清楚地表明了一个观点:人在命运中的无力感。中国有一项很古老的技术:算命,能知祸福,补过错,但其实,知祸福是容易的,只要算命先生技艺精深,一般能推演得八九不离十,但补过失,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比如前一段时间,我家人在给一个朋友家的孩子推演命格,我正好在身边,就听了一下。算得是很准,连他谈过女朋友这样的他自己家人都不知道的事,都能算出来,但是在说到怎么改命的时候,也只能说尽量换个五行相合的名字,然后尽量不要做某些工作,多出去走走晒太阳消消阴气等,但基本的命格却早已固定,比如有的人天生就体寒容易得胃病,你只能少接触五行属水的东西,基本命格是变不了的。 当然,像佛教等,会劝人行善积德,这和《周易》相通,能起到一定作用,但大的方向谁都改不了。这就是命运的无力感,这就是张爱玲这句话带给读者震撼的缘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