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培养时间敏感度 | 与拖延症说再见

 格物方可致知 2019-06-23

也许你们都曾有过这种感觉。

“时间”并不是一个客观的概念,很大程度上会受到主观的影响。

不信你感受一下周一的自己和周五的自己,就会发现时间流逝的明显速度差别……

如果认同了这一点,那么我们就会得出一些神奇的推论——由于对时间的不同感知,社会、经济、文化等等领域的结构都将改变……

语言与消费观

从古至今,人类对于时间的认识在不断加深,时间也或多或少地影响了人们的语言,进而影响到了人们的思维方式。

《你一生的故事》是我最喜欢的科幻短篇故事之一,作者在故事里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构想,就是语言习惯会影响一个人的思维方式,甚至对时间的感知。

故事里的外星文明所用的语言十分独特,他们在写一句话的时候不像地球人一样按顺序书写,而是同时书写这句话的开头、中间与结尾,所以他们可以同时“感知”到时间的过去、现在与未来。而且最为神奇的是,这种“天赋”居然不是种族自带的天赋,而是语言赋予的,也就是说,地球人只要学会了这种语言,也可以掌握这种神奇的技能……

所以在作者看来,时间其实是人类对世界的感知方式。这个故事后来改编成了电影,叫做《降临》,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去补一下~

↑ 外星人的语言 

这只是一个科幻故事,但是现实中也有类似的情况。

根据一项研究表明,使用不同语言的人们对于消费的观念会有或多或少的差异,而这种差异追根溯源很有可能是源于对于时间的“感知”。

例如英语当中会有时态的概念,所以使用英语的人会在潜意识中把“过去”、“现在”与“未来”割裂开来,会认为未来的自己和自己没有关系,活在当下就好。

就像《名侦探柯南》里的茂木遥史致敬《卡萨布兰卡》的经典台词——

— “你不是上周在芝加哥遭遇了黑手党枪击吗……”

— “那么久以前的事我早就忘了。”

— “你也该考虑成家了吧,3天后不就是你40岁生日吗?”

— “那么久以后的事我还不会考虑。”

当然现在由于东西方文化的交融,许多年轻人也崇尚着超前消费的生活,但是凡事需讲究一个度,我们不杞人忧天,也不能掩耳盗铃、寅吃卯粮,万一哪天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我们也不至于饿死。

时刻表与鸽子

之前听过一句话:人的一生也许只有3万6千天,有的人是活了3万6千个1天,有的人则是1天活了3万6千次。

其实对时间的感觉越敏感,办事的效率就会越高,就有可能活出精彩的每一天。

举个例子,之前看到别人做的日本旅游攻略,里面经常有这样的行程:

10:07-10:32 地铁xx到xx

……

13:23-14:16 地铁xx到xx

看得我一脸茫然——为什么不写整点呢……?

后来我才了解到,日本的列车时刻是严格按照时刻表运行的,不出意外是分秒不差的,而且同一个站台有可能会有不同班次的列车停靠,所以早一班或者晚一班的列车有可能不是你要坐的那一趟列车。

这也就不难理解日本人对于守时的执着了,因为在完美的地铁时刻表支撑下,几乎所有的“不可抗力”其实都是一种借口。

↑ 珍爱生命,远离“鸽”友

人都是有惰性的,所以相信人的本性是一种很天真的行为。如果你有一件不得不完成的事情,不要犹豫,量化这个任务,然后分割成小块,用你能感知的时间来衡量完成的进度,然后立刻开始执行。

长此以往,在对时间的敏感度提升的同时,效率也会变得很高。

永生与拖延症

我曾经看过一篇很有意义的漫画,男主开篇就获得了心想事成的能力,于是他就每天不停地体验各种高端的美食,住豪宅、开豪车……因为在很短的时间体验到了世界上最顶尖的体验,没有新的东西能够打动他,他便对人生失去了兴趣……

其实人们真正在乎的,只有自己缺少的东西。

所以如果人类获得了永生,也就意味着他们有足够长的时间去实现自己的目标——或者去拖延……

据不完全统计,现在有四分之三的人自己认为自己有“拖延症”。基本上所有人都会有或多或少的拖延行为。毕竟根据马斯洛对人类的分析,人只要体会过躺着的舒服,就再也不想站起来了。(雾)

所以即使明知道一件事情必须完成,拖延的人们也会选择越晚完成越好……

阿呆曾经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作为一个拖延症患者,既然一周的工作可以最后一天搞定,那么以后就安排到一天就好;而一天的工作可以下班前的一小时搞定,那么就安排到最后一小时就好……以此类推,其实我们什么都不做,工作也会自己做好——这就是所谓的“佛系”。

如果我们能清晰地感知到我们每一天的时间、每一年的时间,甚至是这一辈子的剩余时间,那么也许浪费时间的人就会大大减少。我们自以为富富有余而大肆挥霍的,恰恰是人最稀缺的奢侈品——一去不回的时间。

死亡不可怕,可怕的是人未老、心已死。

向死而生,才能涅槃重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