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国家卫生计生委生育家庭发展司、宣传司、中国人口宣传教育中心和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联合发布2015年中国家庭幸福感热点问题调查结果啦! 2015年中国家庭幸福感标准化得分6.60分(满分10分),感觉幸福的家庭比例从2014年的76.37%上升到2015年的76.89%,其中感觉非常幸福的家庭比例从2014年的21.98%上升到2015年的22.48%。 所以说,大多数的中国家庭还是幸福的~ 但你属于大多数吗? 调查显示,家庭幸福感比较高的人群有以下几个特征:女性、年龄更长、健康良好、非农户籍、受教育程度较高和初婚有配偶。 调查显示,目前中国人仍秉承“非常重视家庭、重视亲情”的传统家庭观念。国人在家里、与家人在一起时的家庭幸福感最高。 同时,民众对“国家重视家庭建设将会提高国民家庭幸福感”、“家教良好的人家庭幸福感更高”、“家风良好的人家庭幸福感更高”这三个观点的认同度都比较高。并且更加认同这些观点的民众也具有更高的家庭幸福感。 调查显示,家庭规模与家庭结构对家庭幸福感有重要影响。 生活在标准核心家庭中的人群,或是为人父母的中老年人,需要面对工作上的压力,多数子女尚未成年成婚,家庭责任与负担重,幸福感相对较低;未婚中青年群体,工作与生活压力大,婚姻的缺失也降低了其幸福感。 此外,单人户家庭,由于配偶缺失、初婚未能与配偶共同生活均会导致个体家庭幸福感的下降。隔代家庭存在隔代间观念、生活习惯等的差异,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其家庭幸福感带来了负面影响。其他核心家庭(单亲家庭、个体离异、丧偶、父亲或母亲的缺位)使个体生活中缺少了应有的支持、关爱,亲情、爱情等又会对个体的心理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降低了个人与家庭的幸福感。 调查表明,健康与幸福感紧密相关,心理健康状态更好的人会更多地希望和家人在一起,更相信国家和家庭在提升幸福感方面的作用。 超过40%的受访者将“家人健康”作为决定个人幸福和家庭幸福的基础,超过80%的受访者认为“家人健康”是决定个人幸福和家庭幸福最重要的四个因素之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公众对环境重要性的认识也越来越全面。 调查显示,环境的改善有利于居民家庭幸福感的提升。居民幸福感随着总体环境评分的提高而增长。家庭幸福感随环境污染容忍度的提高而增大,环境污染容忍度低的人幸福指数也较低。 家庭幸福感随着环境参与度的提高而增加,参与环保行为会提高居民家庭幸福感。对政府治理污染认可度越高的民众,其家庭幸福感越高;相反,认为政府做得不足的民众其家庭幸福感也较低。 调查表明,食品安全正在威胁人们的家庭幸福感。超过1/3的调查对象有买到不安全食品的经历。 由于缺乏高效快捷的问题处理方式,大部分消费者在面对食品安全问题时沉默应对。但随着2015年10月新食品安全法的颁布实施,我国的食品安全环境将不断得到改善,这将有助于整个社会家庭幸福感的提升。 本次调查按照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和人口发展状况,抽取了安徽、北京、河南、宁夏、山西、浙江、重庆等7个省市的21个县级单位作为全国概率抽样样本点,采用调查员直接入户方式进行现场调查。实地调查除北京样本量600份以外、其他每个省市样本量900份,总样本量为6000份。本次调查共获得成年人有效样本5981份。 采写/编辑:lynn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