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哈佛大学近百年的心理学研究——何为幸福

 查尔斯王子53at 2023-11-16 发布于广西

引言:长跑者的人生智慧

蜿蜒小道两旁,夹落着浓荫翠枝,岁月静好。美国东部一位老人正踱步其间。毫无疑问,95岁高龄的乔治-凡恩特正沉浸在他最爱的运动中。

这已是乔治今年的第103次慢跑锻炼。他坚持每周5-6次,每次约半小时。这看似平凡的日常,其背后却蕴含了一个人对自我、生活和幸福的深入探索。

80多年前,凡恩特博士正是哈佛大学一项前所未有的纵向研究的执掌者。该研究追踪考察了268名哈佛学子的一生历程,最后的生存者已步入百岁高龄。项目之初,几位精英学子怎会料到,他们将成为心理学史上最著名的幸福研究样本?

80载春秋,268名参与者有近97%坚持留存了宝贵数据。这些长跑者以自己的人生綵绵往复,诠释了何谓幸福的真谛。今日,乔治-凡恩特仍在他的跑道上,为那些梦想探索人生幸福奥秘的人们,续写着激励之笔......

哈佛大学近百年的心理学研究——何为幸福

一、研究设计:追踪268名哈佛男孩80年人生

1938年,哈佛大学校长詹姆斯·布莱恩特·科南特意识到,学生们在优秀的教育资源下成长,未来必定成就非凡。然而成功外在的成就是否等同幸福内在的体验?这成为他关注的课题。

在科南特的倡议下,哈佛聘请了年仅35岁的精神科医生乔治·凡恩特,实施一项前所未有的长期追踪研究。1938年,凡恩特从该届学生中选取了268名男性作为样本,占整届学生人数的约20%。这批出生于1915-1927年的青年,主要来自美国东北部白人中产阶级家庭,接受的是当时最好的精英教育。

研究采用的是前瞻性纵向设计,通过定期访谈、调查问卷、医学检查等方式,记录他们从青年至老年的身心变化。为控制变量,所有人都接受了标准化的心理评估。随着时间流逝,这批“哈佛男孩”步入中年、暮年,甚至百岁高寿,但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坚持为科学献身,留存了自己漫长人生中的种种数据。

截至80年代,这项研究已经积累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在牵头研究者凡恩特的努力下,哈佛幸福研究如今已成为心理学界最重要的纵向研究之一,对人际关系、应对机制、情绪稳定性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性的描述,揭示了影响人生幸福的种种内在因素。尽管研究存在一定局限,其独特价值仍为后人所认可。

二、重要发现:关系、健康、心态决定幸福

(一)稳定婚姻关系的重要性

“有个好老公,是我这把老骨头还能活蹦乱跳的秘密。”93岁的玛莎是研究对象中为数不多的女性之一,她坦言丈夫的爱戴支撑她渡过了人生中的种种风雨。玛莎的故事反映了研究的重要发现之一:婚姻关系对个体幸福感的影响最大。

研究中收集了参与者的婚姻状态数据后发现,相比单身、离异和丧偶的人群,稳定和美满的婚姻关系明显与更高的生活满意度和较少的抑郁相关。夫妻间的密切情感联系、相互尊重与支持,是维系长期幸福的关键。

“离了婚后,我的抑郦症就犯了,真是人生的低谷时期。” intrinsics研究对象中的乔治表示,不睦甚至结束的婚姻常导致负面情绪。相比之下,玛莎夫妇60年的婚姻历程为彼此提供了安全感,他们也共同应对了许多生活难题,这成为持续幸福的重要基础。

(二)家人朋友支持网络的作用

性格内向的卡尔承认,若不是父母和兄弟的支持,自己早就崩溃了。卡尔的案例反映了家庭关系对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研究发现,父母、兄弟姐妹与子女组成的家庭关系网,为个体提供情感依靠,这种支持对生活满意度有积极作用,它甚至可弥补不完美婚姻关系的缺陷。

此外,与朋友的联系也带来正向生活体验。“我们几个老友经常聚会唠嗑,可以释放很多压力。”乔治说。研究者通过参与者的自评并结合案例研究,也发现友谊关系能增加生活情趣和心理舒适感。

综上所述,家人和朋友构成的关系网络,为个体提供了安全感和归属感,这是维系情感稳定的重要来源。它与婚姻关系共同影响着一个人的幸福感知。

(三)主观健康感知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自从确诊了胃癌后,我的生活满意度明显下降了。” 生命最后阶段的鲍勃坦诚地说。研究结果也表明,身体疾病的存在对个体的幸福感产生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更值得注意的是,参与者对自身健康状态的主观感知,也与幸福感明显相关。那些将自己视为“非常健康”的人,即使存在疾病也拥有更高的生活满意度。研究表明,注意力集中在疾病和身体失能上会降低幸福感,而主观上的健康感则有助于正向情绪。

此外,参与者的生活方式也对幸福产生影响。比如,过量饮酒、吸烟、服用药物以及肥胖等,都显示出与抑郁和不满意相关。相反,保持规律作息、健康饮食、适量运动等生活方式,则有助于体验更多正面情绪。

研究者认为,良好的主观健康感以及养生的生活方式,可以增强个体应对生活压力事件的能力,从而对长期幸福产生积极作用。

(四)成熟的心理机制和积极心态

“我学会了积极面对生老病死这样的现实。”100岁的约翰说。他代表了一类研究对象,尽管在生活中遭遇种种变故,但通过成熟、灵活的应对,获得了较高的抗压能力和稳定的情绪。

研究中,这类应对方式被定义为“成熟心理机制”,包括幽默、亲密、顺势而为等。使用这些方式的人能够更好地处理生活中的压力事件,维持幸福感。相反,“不成熟心理”如否认、退缩等,则无法有效调节情绪,导致更多焦虑和抑郁。

“我学会感恩,珍惜现在,这让我的生活丰富多彩。” 乐观豁达的特丽也代表了另一类研究对象。他们通过保持积极心态来增强抵抗逆境的能力。研究表明,这类积极情绪与机制能够直接提高幸福感,是其稳定性的重要保证。

三、研究意义:幸福的内在本质

(一)超越外在成功观,关注内心世界

尽管样本群体多来自社会精英阶层,事业成功、经济富裕,但研究结果却反思了仅仅依靠外在成就并不能带来幸福的过时观念。稳定的亲密关系、内在的成熟性和积极心态,比外在的财富和成功更直接影响着人的情感体验。

这启发我们,要成为真正的“成功人士”,仅仅依靠物质条件是不够的,还需要建立起健康的人际关系网、培养积极心态等内在素质。如果无法在内心世界获得成长与满足,外在成就便会成为幸福的障碍而非基石。

(二)亲密关系和正念对幸福的启示

研究结果中,亲密关系的重要性尤为突出。这表明人作为社会性动物,离开亲密关系网络很难获得情感上的安定,也无法完整体验幸福。

所以,我们应该意识到家人、友人乃至更广泛的社会联系对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作用,在亲密关系中获得支持、获得习以为常的SMALL PLEASURES。

此外,研究中积极心态的重要性,也反映出个体应该培养正念,而不是被外界或过去所束缚。专注当下,感恩生活,是继续前行的智慧。

(三)全人健康养生的积极意义

研究还反思了狭隘的生物医学健康观念。参与者主观的健康感知,生活方式的影响,都提示我们:健康不仅是身体的健康,更应该采取整体的方式来看待。

身心素质的培养,包括良好的人际关系、心态、生活方式等,共同提升了我们的健康水平。这启发我们主动进行全人健康的养生探索,这样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健康人”。

四、研究局限:样本代表性和设计改进

(一)样本同质性问题

研究初期只选择了268名白人男性作为样本,他们的社会经济地位较高,存在显著的同质性。这限制了研究结论扩展到更广泛人群的可能性。后期虽有少量女性和非白人加入,但整体样本代表性仍较弱。

(二)定量研究的不足

研究主要采用定期自我报告的定量研究方法,这种设计可靠性较低。参与者的主观感受也可能存在记忆错误或被社会预期所扭曲。

(三)个体差异过大

百年跨度使参与者的人生经历存在巨大差异,这可能掩盖了样本整体的某些共性规律。

(四)理论框架拓展空间

研究主要从个体心理角度解释幸福的影响因素,对参与者的具体生活经历重视不足,理论解释空间还可拓展。

五、未来展望

(一)扩大样本代表性

后续研究开始关注不同人口样本,如女性群体、非主流文化群体等,扩大了研究结论的适用范围。代表性样本的引入也使研究结果更具说服力。

(二)联合定量和定性研究

现代研究更多采用 mixed methods,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质性访谈和个案研究等获得更丰富的信息。定量与定性方法的结合能更全面把握研究问题。

(三)区分普适性和差异性

后续研究探索人群差异背后的原因,既关注普适规律,也注重个体特殊性。区分差异背后的心理及社会因素是当前的重点方向。

(四)心理、生理指标结合

现代科技段能同时测量心率、脑电波、激素水平等生理指标,与主观报告结合,能更客观全面地考察个体幸福感的多维特征。

结语:

脚下的路,一步又一步,既看到前方,也不忘身后。幸福,亦是如此。哈佛百年追踪揭示了影响幸福的种种内在要素,让我们看到由外而内的成长之道。当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经历种种风雨,也仍可保有一颗感恩心。

尽管这个样本群体存在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偏差,但研究结果仍反思了仅仅依靠外在成就并不能带来真正内在的幸福感。亲密关系的质量、积极的心态以及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启发我们不应仅在追求物质条件上花费心力,也需要注重内心世界的培育。

在长达80年的追踪过程中,大多数参与者表现出令人钦佩的毅力与耐心。正如凡恩特博士自己所言:“为了让生命之船破浪前行,我们需要展开帆布,那就是耐心;需要一位领航者,那就是希望;更需要一个坚固的船身,那就是毅力。”

但最重要的,是需要 爱,付出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