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为什么在极度快乐后产生痛苦

 海右观澜 2010-10-09

      什么是主观幸福感swb。幸福是一种主观性很强的体验。幸福就是每个人根据自己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后的一种积极体验。积极心理学认为主观幸福感是主体主观上对自己已经有的生活状态正是自己心目中理想的生活状态的一种肯定的态度和感受。          

      主观幸福感的特点:

      一是主观性,是个体自己的标准,每个人的幸福可能一样,但是标准不同;

       二是主观幸福感不仅是主体没有消极情绪体验,更是能够体验到积极情绪;

        三是主观幸福感不是个体对某一单独生活的评估体验,而是个体对整体生活评价以后的体验。

        主观幸福感是一个人积极体验的核心,也是生活的最高目标。积极心理学的主观幸福感与功利主义哲学观差不多,边沁认为,一个社会要使所有人自动善良,就需要一个使人自动善良的制度,这个制度要以德为原则,德的定义是尽可能使最大多数人获得最大的幸福。因为这是人类的唯一终极目标。他认为所谓善就是快乐和幸福,所谓恶就是痛苦。快乐超过了痛苦就是善,最大的的善是人类追求。他们认为幸福生活就是人的心理和生理上快乐的出现和痛苦的消除。

         二次大战以后人类对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的研究调查兴起。人类重视幸福感的研究是因为:一是后物质社会的影响,物质财富的增加,使人对性格概念的认识提升,是更高层次,超物质的主观心理享受。物质文明越是发达,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越重视,反之亦然;二是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繁荣也是人类民主的进一步发展,现代政治不仅是权力意义,也是对民众自我感觉的尊重,是真正以人为本;三是来源于人类的天性,自我意识的尊重;四是心理的研究方法的进展。

        快乐与不快乐的关系:快乐想的增加并不意味着不快乐情绪的减少,快乐情绪的减少并不意味着不快乐情绪的增加,反之亦然。所以,我们不能指望消除消极情绪来增加积极情绪,人类不能通过消除不幸福的情绪来获得幸福。

        主观幸福感的三个指标:体验到快乐的情绪,比较低水平的消极体验和比较高水平的生活满意度。也就是说,只有体验到频率比较高,强度比较大的积极情绪,同时伴随比较少,比较弱的消极情绪时,主体才能感到主观幸福感。

       心理学研究认为,一个人体验到主观幸福感与消极情绪和积极情绪的频率有关,与积极情绪的强度关系不大,就是经常做幸福的事情,就能够幸福。往往强烈的积极情绪体验后,产生失落感,甚至痛苦感。幸福的获得必须踏上获得幸福的正确途径,关于研究不幸的途径上走得再远,也无助人们获得真正的幸福。主观幸福感涉及人们如何评价生活状况,包括:生活满意,愉快感情,低水平的不愉快感情。心理幸福感的概念是人心理机能良好状态,是人的潜能充分实现,包括:重视积极的自尊,社会服务,生活目的,友好关系等。

《积极心理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