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深入理解幸福,才发现双 11 背后的消费行为大有学问

 澹泊的修炼笔记 2022-02-22



令人疯狂的双 11

又到了双 11,早在几年前,很多人就开始谈论,双 11 就是耍猴的,五折也好骨折也好都是骗人的。

有朋友在双 11 到来的前十几天就在朋友圈说:“我每天看购物车两次,就是为了看看哪些商品涨了多少...”;

也有朋友对双 11 彻底失去信心,她说买纸巾,说好的第二箱 0 元,犹豫了几秒钟,再下单就发现第二箱原价了,原来免费名额抢完了...

今年又有许多新花样,例如前一段我一直没搞明白的“盖楼”,但有人说盖了几十层才拿了几毛钱,后来都不盖了,直接买楼。还有,今年双 11 在买单的时候,有的是 400 减 50,有的是 200 减 20,相互不兼容,还有各种预售,可以想象抢货的时候是一片狼藉和算计。

都说是测智商,但是该买的还是买,第二天,天猫各种记录在刷新:1小时03分59秒,天猫双11成交总额冲破1000亿大关,比2018年快了43分钟27秒...

到底是电商平台赚钱、商户赚钱、物流公司赚钱还是消费者“赚钱”了?这里不去探讨,他们之间自然有一场博弈。

我只想探讨我们为什么会忍不住要在双 11 狂买?我在读完积极心理学大师丹尼尔 · 吉尔伯特的经典畅销书后,对这问题分享一些我的感触。

购物产生幸福吗?

那么,什么是幸福呢?先看看三个场景:

  • 如果有一个人通过多年的努力,买到了新房,他觉得很幸福;但是还有另一个人,通过贪污受贿,也买到了新房,你说他们两人的幸福感是一样的吗?

  • 你想象有天中了大奖,例如电影《西虹市首富》描述的那种场景,你光是想想,是不是就获得一种幸福感?

  • 还有,你能否说清楚在是单车上打情骂俏的情侣幸福,还是在宝马车里吵架流泪的幸福?

幸福,似乎经常会感受到,但是什么是幸福?仔细思考起来,却说不清道不明。

其实幸福没那么复杂,丹尼尔 · 吉尔伯特认为,幸福就是“愉快的感觉”[1]。

本质上,不论是主观还是客观,是现实还是虚幻,是心理的还是物质的,甚至不论手段是正义还是邪恶的,幸福在生物角度上都没区别,都是因各种因素导致体内分泌出内啡肽、血清素、多巴胺等化学物质。

所以,触发幸福感有很多手段,连毒品都算,购物不过是众多手段中的一种。

幸福是因为过程还是结果?

那么,为什么有的人幸福感稍瞬即逝,有的人却很长久?

思考一:得到“宝剑”的幸福能否抵过“磨砺”的痛苦?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话是很有道理,但是容易被曲解。得到宝剑、看到漂亮的梅花是幸福的,这话的最大问题就是隐含地告诉我们:“磨砺”和“苦寒”是很难受的!

那么就会产生这么一个结果:我经历十多年的磨砺,终于得到了宝剑,我会感到幸福。但是问题来了:在你得到宝剑之前,你认为得到宝剑的幸福可以远远“抵过”十年的磨砺,但是真正得到宝剑后,你会发现还有很多新问题是“宝剑”无法解决的,这时,幸福感会消失殆尽。

我们为什么要用那么长时间的痛苦去换取那一瞬间的幸福?难道我们人生的意义就在于此?


为了两周的梅花,你愿意等待整个寒冬?

思考二:你愿意做幸福的平庸人还是烦恼的王思聪?
你会说,即使最近王思聪有些烦恼,我还是愿意成为王思聪。会产生这样的念头是因为你现在还缺钱,从未真正体验过富人的心态,但是当你如王思聪般有钱的时候,有可能你的烦恼比王思聪还多,那时候你会感叹:我还是宁愿做个平庸的普通人!

这两个思考的区别就在于你关注的是一段过程还是一个结果,如果只关注结果,那你只抓住了点而忽略了那条线!那么双 11 购物的问题中,与过程和结果有什么关系呢?下面从三种消费类型说起:第一种是物质享受型,第二种是贪图便宜型,另一种是购物体验型。

第一种物质享受型,他们关注物质享受这样一个外在的结果,物质享受确实能产生强烈的愉悦感受,但是这种愉悦感消失得也很快。因为关注结果,只是一个节点,以节点触发的幸福感持久度有限。很多结果,例如成为钢琴大师、亿万富翁、冠军等等,往往还需要各种不可控外部因素、各种资源成本相配合,更关键的是这些结果点不可能总是频繁地产生。所以,以客观、现实、物质上带来的幸福感,难以持续。

第二种贪图便宜型,他们关注“买到便宜货”这个结果,本质上也是一种关注结果忽略过程的类型。电商平台的模式会让你自己觉得自己智商很高,相信买得越多赚得越多。当然,如果你完全不知道电商背后的圈套,也是一种幸福,正所谓知道越多越痛苦越多就是这个道理。

第三种购物体验型,我曾经一直不太理解很多女性朋友,她们容易产生一种“情绪化消费”,即有钱时,要购物;心情不好时,要购物;心情好时,也要购物;压力大时,还要购物。她们不仅享受购物的结果,更享受购物比价过程。她们甚至只逛街而不购物,都会感到幸福,我还见过有人双 11 买来的商品,到了下一年还没拆封的...

关注体验与关注结果只有一个节点不同,体验本身就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如购物时美好的想象和积极的参与情绪,这激发的是主观、虚拟、心理上的内在感受,这些奖励在过程中源源不断地持续激发,能产生持续时间更长的幸福。

我们总是被告知,天才也是刻意练习出来的,天才和我们的区别是什么? 天才们刻意练习这个过程是在享受,而我们认为刻意练习是在受苦!


过程才是幸福的关键


想幸福,请打造你的愉悦过程!

结论越来越清楚了:一个点的幸福感总是没有一个过程的幸福感持久。幸福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过程,更是一种主观的体验。

当今这个时代,花钱买体验就是一种消费趋势,就如男生们花钱玩游戏一样,胜利还是失败不重要,重要的是过程体验。

所以,有一条铁律:要让你的女朋友或老婆开心,不要阻止她们购物。她们追求购物这个过程体验胜于追求结果,而那些真剁手的娘们毕竟是个案。(当然,最好先偷偷确认,看她们是否是购物体验型消费者。)

双 11 激活了那些以购物体验为中心的消费者热情。我购物,所以我开心,与你无关,更与智商无关!所谓的测智商不过是针对那些专门想捡便宜的人而已。

进一步,如果能把体验这种主观的积极情绪与客观的生产力相结合,将能产生更加积极的效果,也就是我之前几篇文章都提到的“游戏化思维”。

我不太认同这样一句话:“凡是让你感到爽的东西,一定会让你痛苦。那么凡是让你感到痛苦的东西,最终也一定也会让你功成名就。”

鼓励大家去忍受痛苦的人,要么就是成功人士故弄玄虚,要么就是他自己根本没有成功经历,成功的人压根就没感觉到奋斗过程是痛苦,你认为他们处于熬夜痛苦状态,实际上他们是在心流状态[3];你在“坚持”996,他们压根就是主动 996。就如你熬夜打游戏的时候,有觉得那是痛苦吗?

人生最好的安排,就是为了自己的理想,设计好自己的过程体验系统,开开心心地去“奋斗”,而不是痛苦地去“坚持”


开开心心地去“奋斗”,而不是痛苦地去“坚持”

那么,如何打造过程体验系统?有时间后续成文,大家也可以去多看几本马丁 · 塞利格曼的书以及相关游戏化思维的书,相信会有收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