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残青少年长期生活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 缺乏正常的家庭关系和社会交往 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 为了给福利院孩子创造更加人性化的生活环境,拉近他们与家庭、社会的距离,长沙市第二社会福利院(以下简称二福利院)“亲子爱心教育基地”应运而生,这是福利机构创新养育模式的有益探索和生动实践。 从孤残青少年的心理需求出发,建立了由医护小组、康复小组、社工小组和爱心家长组成的专业团队。将孤残青少年安排入住半开放式管理的“幸福家庭”,面向社会广泛招募爱心家长。在“幸福家庭”中模拟普通家庭生活模式,由一对夫妇负责照顾孩子们的日常起居,满足孩子们各方面的生活需求。在家庭之外,整合“幸福农场”“馨苑阳光房”“幸福家园”康复中心等场地资源,为院内外孩子们提供多样化的活动场地和活动项目选择。 为确保孩子们得到专业和悉心的照料,二福利院建立起“社工+职工+义工”三位一体参与的服务体系。对招募来的爱心家长进行集中岗前培训,对来访儿童、青少年和爱心家庭进行志愿服务知识普及,累计培训课时达100小时。精心提供日常照料,包括洗衣、做饭、打扫,同时辅助孩子们如厕、洗漱,防止意外事故,保障生命安全。持续进行康复特教,康复团队量身定制康复训练,每三个月做一次综合评估,用科学方法激发孩子无限潜能,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通过“亲子爱心教育基地”以点带面,半开放式管理模式惠及的不仅是院内的孤残儿童,还为全社会提供了一个亲子互动体验平台和教育基地。以家庭生活为基础,由社工开展个案管理、进行链接资源,利用院内康复、医疗、护理、心理等专业技术职工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这种亲情服务的类家庭模式是机构养育模式向家庭模式过渡的阶段,是推进孤残儿童和残障青少年养育工作的创新。孩子们在类家庭中享受家庭温暖,建立与父母、兄弟姐妹的情感依赖,学会处理家庭关系、社会关系,并掌握一定的生存技能,使他们的生活充满希望,未来更加美好。 长沙市第二社会福利院位于雨花区东山街道边山社区,占地面积约150亩,总建筑面积达3.5万平方米,设置床位1000余张。主要承担长沙市孤残儿童、失智失能老人、智障和肢体残疾人的收养、收治、康复、安置工作。该院依托幸福家园康复中心,配备了医疗护理人员、专职技术康复人才和专业康复器材,运用医疗、康复、特教、社工等方法,为失智失能人员提供优质专业服务。 内容来源 | 长沙市民政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