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幸福的家庭里,爸爸都“睡对了”

 乐康居 2019-06-23

爸爸睡哪里,决定了一个家庭里夫妻之间、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秩序,也决定了一个家的温度

——淘妈

周末聚会,玲子出差在外的丈夫打来电话,“嗯哦”几声后,她把手机递给一旁玩耍的儿子:“宝宝来,跟爸爸说几句。”

不料孩子把头一扭,继续低头把玩手里的玩具,明显不想跟爸爸聊天。

玲子只好对着手机那头说了一句“宝宝玩去了”,很快把电话挂了。

我有点诧异:“孩子跟爸爸好像不太亲近?”

玲子无奈地说:“他平时太忙,又常出差,孩子从小跟他待的时间短,自然不够亲近。”

她叹了一口气,接着说:“何止孩子,我们俩也感觉越来越生疏了,每天在一起说的话不超过五句,有时候客气得像个陌生人。”

从玲子略带忧郁的诉说中,我似乎找到了端倪:

孩子出生到现在,三年来,他们夫妻一直都是分房睡。

丈夫白天上班,晚上回来得晚,洗漱完后各回各屋上床睡觉,夫妻之间没有交流时间,爸爸的角色对孩子来说也似乎可有可无。

导致玲子夫妻关系、爸爸和孩子的亲子关系走向疏离的“罪魁祸首”,正是“分房睡”。

现实生活中,多少妈妈在有了孩子后,就把关注的焦点全部放在了孩子身上,而爸爸则主动或被动离场,夫妻“分房睡”的理由也各种各样:

“他睡觉打呼噜,吵到孩子。”

“老公要上班,孩子晚上闹,他休息不好。”

“孩子还小,需要妈妈照顾,老公自然要让位。”

“孩子闹他反正也帮不上忙,看着还来气,干脆各睡各的,眼不见心不烦。”

分房睡的结果,大家越来越习惯这种生活模式,夫妻俩慢慢从亲密爱人过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孩子与父亲之间也缺少了本应有的亲密联结。

一个幸福的家庭里,爸爸“睡对位置”真的很重要。

身为二胎妈妈,我也曾吃过“分房睡”的亏。

二宝出生后,3岁的大宝不肯自己睡,我只好和丈夫分房,独自带着两个孩子一起睡。

随着分房的时间越来越长,我发现两个孩子对我越发依恋,跟爸爸却并不亲昵。

吃饭、穿衣、洗澡,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不要爸爸,我分身乏术,常常累得腰酸背痛。

身心疲惫的我无处发泄,便把怨气都撒在了丈夫身上,常常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吵得歇斯底里,觉得自己满腹的委屈无处诉说。

有一天晚上我临时要整理一份文件,便让丈夫带着孩子先睡。

谁料两个孩子说什么也不肯要爸爸陪睡,二宝还一个劲儿地喊“爸爸走,爸爸走”,把爸爸往外推。

我心中的一团火突然蹭蹭蹿了上来,失控地对着孩子大吼,对着丈夫大叫,孩子被我吓傻了,丈夫一气之下也摔门而出。

后来在电话里和妈妈诉苦,妈妈一句话点醒了我:“你们夫妻俩不要再分房睡了。”

和丈夫心平气和地谈了以后,我在主卧多放了一张单人床,晚上和丈夫一起陪孩子读绘本、讲故事,孩子很快接纳了他,还邀请他到床上一起玩。

再后来,大宝终于愿意自己单独睡一个小房,丈夫也回到了我们的大床上,二宝则睡在我旁边的小床。

多了理解和沟通,我和丈夫不再剑拔弩张,孩子跟爸爸之间也越来越亲近。

曾有记者随机采访过11个家庭,孩子的年龄段分别在婴幼儿、幼儿园、小学三个阶段。

其中有七对夫妻表示有了孩子后“一直分床睡”,三对夫妻“分过一段时间”,只有一对夫妻“从来没有分床睡”。

从来不分床睡的夫妻,对婚姻的满意度更高,亲子关系也更为融洽。

“分房睡”更像是一把双刃剑,既阻断了夫妻情感的流通,也伤害了亲子关系。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爸爸的角色是不可或缺的。

“分房睡”既蒙蔽了丈夫的眼睛,让他无法对妻子的艰辛感同身受,更剥夺了父亲和孩子睡前最好的亲子时光,无论对谁,都是一种难以弥补的遗憾。

去年看过一则新闻:

沈阳一位80后妈妈,女儿出生后,为了方便照顾孩子,便把丈夫“请”到了另一个房间。

随着孩子逐渐长大,丈夫提出要搬回来同住,让孩子单独睡,可妻子因为舍不得孩子,拒绝了丈夫的要求。

这一分,就是六年,夫妻俩频频吵架,冷战持续时间也越来越长。

吵到最后,两人都心力交瘁,丈夫更是心灰意冷地提出了离婚的请求。

妻子怎么也想不通:以前吵架生气,都会妥协让步的丈夫,那个曾经对她百依百顺、发誓此生不离的丈夫,为何会主动要求离婚?

说起离婚的理由,丈夫却满腹心酸:“你每天总以孩子为主,从来没有考虑过我。孩子六岁了,你跟我分居六年,这日子还怎么过?”

因为分床而眠,一方不得不从原本甜蜜的二人世界中撤离,你不懂我照看孩子的辛酸,我不知你孤独时候的冷暖,夫妻也一步步走向疏离。

俗话说:满堂儿女,抵不了半床夫妻。

夫妻本应同心同意,同宿同起,才能休戚与共、不断不离,却因一张床,走到了山穷水尽。

那一扇门,隔开的不仅仅是一张床,而是夫妻之间原本相通相惜的心门。

曾有社会机构针对那些生完孩子头几年的家庭,做过一项婚姻状况调查,结果发现:

刚生完孩子特别是头两年,83%的家庭正在经历婚姻危机,在孩子五岁后,这个比例会有所下降。

而造成这个现象的很大原因,就是孩子出生后忽视了夫妻之间情感的交流和维护。

张歆艺曾在一个访谈节目中形容她和袁弘的婚姻“就像一个温床”:

你可以睡在上面,温暖的床单包围着你,你可以把自己完全放松。

而这床上有另外一个人,两个人同时面对人生,一起做一场美梦。

一个健康和谐的家庭里,夫妻关系才是定海神针,应该放在首位,其次才是亲子关系。

蔡少芬在综艺节目《偶像来了》中分享过她和张晋的甜蜜瞬间:

有了两个小孩后,她便睡在了两个孩子中间,老公张晋则睡在床底下,有时候她累了,张晋会主动替换她;


但是上床之前,他会先躺到她的旁边,紧紧地抱她一会,然后慢慢放手,再去陪孩子。

就是那一瞬间的温存,让她觉得特别甜,那种被爱的感觉,让她一整天都浸润在幸福当中。

也因此,他们之间一直有一个约定:不管任何时候,都绝不分房。哪怕吵架,晚上也要睡在一起。

孩子从小就知道:爸爸妈妈是相爱的,他们是被爱的。

从父母身上,他们感受到爱,也学会了爱。

每当看到他们一家四口在一起温馨甜蜜、充满爱意的镜头,就会想起他们的这个约定,便会觉得:家庭幸福的真谛,大抵就在这里。

近日,昆凌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她心里,老公周杰伦是排第一位的,要先弄好夫妻关系,再一起照顾小孩。

她说:“我们一向把另一半放第一,他就曾经这样跟我说,是为了给孩子树立一个榜样。”

如果家是一棵树,夫妻关系就是根,孩子是树上的枝叶,只有根基牢固,才能枝繁叶茂,长成参天大树,抵御雨雪风霜。

有了孩子后,爸爸睡哪里,决定了一个家庭里夫妻之间、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秩序,也决定了一个家的温度,而家的温度,便是孩子人生的底色。

爱家,爱孩子,就从睡对了开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