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爱能 · 教育】留守儿童为何不留老师的命?

 乐康居 2019-06-23

13岁,12岁,11岁,湖南三名未成年人残忍杀害学校老师。办案民警曾分析,“作案人手段比较老练,有一定的反侦察能力”。


10月18日,湖南邵东县发生一起未成年人劫杀女教师的恶性事件。10月19日,公安机关将犯罪嫌疑人刘某、赵某、孙某抓获,其中,年龄最小者仅11岁,最大13岁。由于三名嫌疑人没有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目前已被送往工读学校。


(请在有WI-FI的环境下查看)

教育局决定:为遇害老师申报“因公殉职”

1984年参加工作,在廉桥镇任小学教师已经超过三十年,还有3年就要退休。然而,三名少年的恶行却将李老师的生命定格在了52岁。

邵东县教育局副局长陈爱珍说:“我们都感到很痛心,李老师的爱人是一名下岗工人,2013年因为癌症已经去世了,家里只有一个独生女儿,所以目前经济状况不是很好,教育局决定先行垫付部分资金给她办理丧事。”陈爱珍介绍,丈夫去世后,李老师平时就常住学校宿舍。考虑到事发时,李老师是在学校值班,县教育局决定为李老师申报“因公殉职”。

作案心理:偷零食被发现 “担心她报警”

昨日,媒体和公众也在持续追问着悲剧发生的原因。据警方调查,18日上午,初三学生刘某、初二学生赵某和六年级学生孙某一同到网吧上网,中午其中两人提出去新廉小学玩耍,周末学校大门紧锁,三人便从学校围墙爬入。因感到肚子饥饿,刘某撬开学校小卖部的门,盗走面包、棒棒糖若干。之后李老师发现了在操场的他们,劝说他们离开。

在事后接受采访时,赵某说出了当时的作案心理:“我们担心她报警,发现当时学校只有这一名老师,所以想要杀死她,顺便把她的钱抢走。”而根据两个年龄较小的孩子供述,年纪最大的赵某要二人将老师捂死,自己去宿舍搜寻财物。几分钟后,赵某在卧室找到2000多元钱,此时李老师已没有呼吸。直到李老师的女儿多次拨打电话无人接听,赶到学校后才发现母亲遇害,随后,警方赶到现场,并初步判断案件性质为抢劫杀人。

邵东县公安局刑侦大队教导员告诉记者:“当时我们分析,这个作案人手段比较老练,有一定的反侦查能力,最后等我们抓到犯罪嫌疑人,却发现是一帮十二三岁的小孩。”

三个孩子:冷静、冷漠、冷酷

这三个孩子,一个13岁,一个12岁,一个11岁,分别是初三的学生、初二的学生和小学六年级的学生。而在整个作案过程中,三个孩子却体现出了三个“冷”——冷静、冷漠、冷酷。

首先从冷静的角度来说,警察介绍,一开始一看作案现场,觉得作案人有可能是非常老练的。为什么呢?他们杀完老师之后,把老师的尸体藏到了床底下,等等一系列的行为,而且有分工,体现出非常冷静的特质。接下来是冷漠,三人并没有跑,而且也不觉得这是多大的事,第二天一名少年还正常去上了学,另外两个还继续在网吧里打游戏。而这种冷酷既体现在作案手段上,也体现在这三个孩子背后的一种让我们感觉冷酷的现实层面上。

陈爱珍说:“现在整个社会,对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来说,不是很好。在电视、网络媒体、游戏上,充满了打打杀杀的负面情绪,可能给孩子的成长造成很大的影响。”

而从家庭背景来说,他们具有某种另类留守儿童的特性。这3名少年中,只有最大的刘某是和父母生活在一起,但家庭纷争不断。而另外2名孩子,则是真正的留守儿童。孙某是跟爷爷奶奶同住,父母是在外打工;而赵某跟妹妹、爷爷奶奶同住,但是父母是在服刑,基本上在家庭关爱或者父母教育方面,都是相当的缺失。

视频素材来源于:央视网 《新闻1+1》


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缺失,让这场悲剧看起来,是偶然,也是必然。

那么,家庭教育如此的重要,父母在这堂课上应该怎样才算合格呢???

我们现来设想一个问题:教育孩子和驾驶汽车,那个更难???

肯定是教育孩子!要想开汽车必须考取驾驶证,凭证驾驶还必须遵守交通法规,违规要罚款,出了严重的驾驶事故要吊销驾驶证甚至要坐牢。但是令人十分震惊的是教育孩子这么神圣、复杂、重要,更不应该试错的事,父母只要能生能养就永远不用下岗。

当我们是孩子的时候,父母给了很多期望、告诫、建议,我们呢要么选择乖巧、要么选择叛逆,无论哪一条路,事实上我们的内在都在抗拒,在抗拒中我们都一直“想活出真正的自己”,我们一直在向我们的父母证明“我是对的,你错了,你看,我行的!”为了证明我们是对的,我们开始用我们的认知去养育自己的孩子。从我们的祖父辈、父辈,到我们、我们的下一代,难道还要不断地重复和循环相同的模式?

“爱能学说”教育智慧和【爱能家庭教育】让许许多多父母扪心生愧!如梦初醒!


本期《合格父母基础课》于11月7日-8日在哈尔滨举办,届时会给家长带来以下收获:

1、让父母不再简单地复制传统的育儿方式,开始用“爱能智慧”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需求,知心懂心,用更人性化的方式来对待孩子、爱孩子;

2、情绪是毒药,我们可以练习用大三步和小三步这种双赢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既不压抑自己的情绪也不让孩子受伤;

3、提升我们爱的思想力、觉察力,提升我们传播爱的能力,让孩子感受到爱的力量和爱的链接,而这种爱的联结将会令孩子在成人后更能彰显他内在的力量。

4、教育孩子常见有以下问题:第一是过度的挫折让孩子“缺爱”,第二是过分的物质满足和心灵呵护让孩子“溺爱”,第三是重分数而轻能力。课程会让您走出三大教育误区。

5、人人都缺爱,就像沙漠里缺水。导师课程不仅适用于亲子关系,所有的人际关系都能发挥效应。爱的能力协助您创造充满尊重、和谐、接纳、敞开的人际关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