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家呼吁完善儿福政策框架与专业服务体系

 乐康居 2019-06-23

韩国花之乡大学李兑洙教授作为儿童权益拥趸者,他认为,儿童是最宝贵的。所有的儿童,不论是健全或是残障,都应当拥有作为人的权利,包括生存权、保护权、发展权及参与权。儿童的生长不能与家庭或父母分开,只有在温暖的家庭和健全的社区中成长的孩子,才能收获更为精致的爱,才会变得更加健康向上。

韩国花之乡大学的李兑洙教授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童小军教授也就此发表了自己的基本观点,她认为儿童的权利决定了国家与其和其家庭的关系,说到底,国家应成为儿童权利的托底人,她呼吁国家应积极以18岁以下的人及其家庭为监测、评估、报告和干预对象,实时掌握孩子的需求,在不断提升监护人的监护能力,优化儿童所在社区环境的基础上,通过服务家庭来实现服务儿童的目的,建立起一个健全、稳定的社区儿童服务机制。也许这才是从根本上保障儿童养育的基本方法。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童小军教授

来自台湾东海大学的彭怀真教授不但是学界著名的学者,同时他也是台湾地区社会实务工作的开创者和参与者。作为曾经的幸福家庭协会秘书长,在儿童养育方面,他同样有着独到的见解和创意想法。他说他本人是比较反对将某个弱势群体的人们单独聚在一起开展帮扶。因为将人群标签化对他们来说并不公平,也无好处,更会减少有限的社会效益。可是,如若将待帮扶的老人和困境儿童融合在一起,让有行为能力的老人一同参与机构孩子的养护,也许就会有意料之外的惊喜。因为孩子的阳光能让老人感受希望,反之,老人的慈祥也将同样照耀在孩子的心上。

台湾东海大学彭怀真教授

荷兰残障和发展自由咨询师Roelie Wolting在社区康复和机构康复等问题上都有着深入的研究。通过交流互动,她总结了与会代表们一线开展工作后的体会,机构化康复和社区化康复对残障孩子来说是有利有弊。譬如,选择在机构内成长,会易于管理,节约人力,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期能及时给予有效的专业干预和支持等等。可是,劣势也很明显,正如王清芬修女所描述的,收养机构长大的孩子在回归社会的时候会遇到不小的融入障碍。

由此想到了社区化康复的优势,它以孩子的需求为中心,有助于情感的链接,让生活正常化,使得康复形式更立体,彼此融合更多面,也自然更容易适应未来开放式的社会生活。但是鉴于目前中国的社区康复条件并未达到相应的专业标准,许多方面亟待改善,Roelie Wolting建议,机构可以尝试与其周边社区进行更好的融合,以实现相互间优劣势互补。

荷兰自由咨询师Roelie Wolting

来自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的刘继同教授,以《儿童梦、家庭梦、福利中国梦》为题,全面、深刻地解析了中国儿童福利政策与儿童福利服务体系建设发展方向。他说,一个国家儿童的状况决定着这个国家的力量和命运,“少年强则中国强”不是一句空话;其次,不可否认,在政策相对开放的今天,儿童福利仍旧是中国社会福利制度的短板,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还有很多;再次,要想推动儿童福利的发展,需要有正确先进的理念作为指导和支撑,同时建立完善的儿福政策框架与专业的服务体系是最为关键的,譬如为有需求的儿童及其家庭提供教育辅导、心理疏导、监护指导、政策咨询、能力培训、帮扶转介,定期探访儿童等专业社工服务,以善种、善生、善养、善教、善保等五善之举健全儿童生长环境等等。这些都是全社会应该予以重视的地方。

北京大学刘继同教授

进德公益基金会秘书长任大海代表会议主办方进行大会总结。他说,如今,全社会在儿童优先、儿童利益最大化等方面的共识均已达成,政府日益开放,政策逐步完善,然而,对于民间养育机构来说仍然存在较多挑战。他呼吁,民间儿童养育机构进一步厘清发展思路,加强交流,共同学习,一起成长,不断从信仰中汲取能量,坚定彼此的慈善公益之路。

进德公益基金会秘书长任大海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建立健全的儿童福利制度是一个长期而又艰巨的过程,需要政界、学界、民间机构,乃至宗教界一同来推动,积极协作,共同奋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