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莲城”由来,藏着一段凄美的故事!‖老家许昌 文‖张景想 荷花,没有牡丹的雍容华贵,没有梅花的铁骨铮铮,没有水仙的玲珑清秀,没有桂花的十里飘香,然而,她却在炎夏酷暑,出污泥而洁身吐芳,洒清香而天然独秀,亭亭玉立,超然脱俗,为古都许昌,送丝丝清凉,散阵阵幽香。 岁月悠悠,韶华流转,不知何时,风姿绰约的荷花仙子飘然而来,她偏爱许昌这座古老而美丽的城市,把她纯洁无瑕的情思,寄托在这片热土上。荷花的风韵和精神,浸润着这座城市的内涵,这里的人们无不为“满城荷花半城柳”自豪。 也许正因荷花的美为许昌人所喜爱,从古到今,种荷之风经历百代千秋,许昌也有了“莲城”美称。一花引发千年事,触花牵动万人情。荷花年年盛开,留下了许多荷花的诗篇,流传出许多动人的故事。 传说许昌的荷花与三国的董贵妃——董琳有一段渊源。 董琳,生于公元181年,卒于公元200年,东汉末年汉献帝之宠妃,车骑将军董承之女,史书记载董贵妃、刘备的甘、麋二夫人、貂蝉为当时的四大美女。 传说董琳生前酷爱荷花“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她认为荷花是“翠盖佳人”、“花中君子”。汉献帝刘协就是看上董琳具备荷花天然的美、自然的美,所以倾心喜爱。自董琳入宫后,汉献帝对她一直宠爱有加。 由于“衣带诏”事件败露,曹操为了彻底消灭董承一族,打击反曹势力,更为了软禁汉献帝,便亲自带人冲到许昌宫里,逼着汉献帝将董妃赐死,献帝不允,曹操便直接命人将董妃勒死于许昌宫门外,并以罪人身份下葬,不得享受皇家祭祀。 “春殿承恩亦枉然,伤哉龙种并时捐;堂堂帝主难相救,掩面徒看泪涌泉。”姿容妙丽、豆蔻年华的董妃是个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小女人,身怀五甲而被缢死,不能不令人感到痛心。 传说,这一悲剧全被菩萨看在眼里。菩萨同情董妃遭遇,可是却不能救活她。一天,董妃的魂灵向菩萨诉冤:“我虽然不能与皇上白首一生,但我爱皇上,爱许都百姓,请允许我的魂灵化作荷花,让我扎根在这片沃土,展现一下自己的美。” 菩萨慈悲心肠,决定帮助董妃,考虑到许昌地势平坦,天然河道距离宫殿较远,她就跟董妃商量:“你既要化作荷花,必然要依托河水,城北200里外的黄河有些远,城里没有天然河流,独有几座曹操开掘的漕运河,你选择哪一条?” 董琳略一沉思回答道:“就选择漕运河吧,这样能陪伴皇上,也能给这里的人们带来甜蜜和芬芳。” 历史上,曹操一直重视水利建设。他曾多次亲领大军南征北战。从军需出发,他改善了许昌的水运。袁尚被曹操击败后,投奔辽西乌桓首领蹋顿,图谋卷土重来。 为根除后患,曹操北伐。在进军过程中,他命令董昭负责组织力量施工,开漕渠。后曹操消灭袁氏势力,进一步加固政治中心——许都。 董妃死后,许昌周边水域开出一朵朵美丽的鲜花。花大如盘,芳香四溢,灼灼华光,映红天际。荷花似有灵性,随风盈盈下拜,当董妃绿色的衣衫变成荷叶时,瞬间祥云飘飘,鸾凤和鸣。 据说汉献帝刘协死后变成了一只蜻蜓。每当荷花出水的时候,它总是恋恋不舍,频频站在最大的一朵荷花上,飞来飞去,久久不肯离去。 千古美女董妃的真爱传说,给美丽的许昌增添了几分婉约和高洁、几分浪漫和坚贞、几分清纯和深情。 如今的许昌,是一座生态宜居城,“中国花木之都”、“中国优秀旅游城”、“国家园林城”、“国家森林城”、“国家卫生城”、“全国节水灌溉示范市”、“国家节水型城市”等殊荣连连。 岁岁年年,“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若是少了荷花,许昌就会少了一抹色彩,少了一些灵性。 在美丽荷花的映衬下,智慧的许昌人没有忘记千年的执着追求,千年的梦想。溯梦,回响着远古的历史和曾经的辉煌;追梦,执著着拳拳的民心和坚定的脚步;织梦,勾画未来,成就梦想,让许昌润泽,世代永昌! 2、文中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摄影者或原制作者所有,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