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七十岁老人忠告:遇到这三类“垃圾人”要认怂,否则会吃亏,真实

 山头大王 2019-06-23

周末回家,遇到村里一个已经退休的老人,老人七十岁了,见多识广,我们在一起喝喝茶,聊聊天,很快我们谈到与人相处的问题,老人说:与人为善是我们的处事原则,但是我们遇到这三类‘垃圾人’要认怂,否则会吃亏。”听了老人的话,我醍醐灌顶。

第一,智力欠缺的“垃圾人”要远离

老人说,自己年轻时特别气盛,什么事都喜欢辩个分明。有一天,办公室里有同事说起清朝的秘史:康熙皇帝本来想把皇位传给十四阿哥,没想到四阿哥派手下人改了遗诏,把“十”这个字加了一个“勾”改成了“于”。大家听了这段历史都觉得特有趣,老人却提出了疑问:“于”的老写是“於”,“十”是怎样改成“于”的?再者,清朝有用满文和汉字同时写遗诏的传统,满文是怎样改动的。一席话说完,那个说故事的同事却恼火了。那人为了挽回颜面,对他说:“这是我昨天在历史书上看的。”老人则说他说得不对,经不起推敲,最后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呛”了起来。后来两人闹得不欢而散,老人惹了一肚子闲气,还浪费了不少时间,得不偿失。

老人说,生活中总有人的智力有欠缺,我们要学会看破不说破,对于智力欠缺的“垃圾人”要远离,完全没有必要跟他们一般见识,更不要跟他们争辩。

第二,不分好坏的“垃圾人”要远离

老人说,公司里去了一个新同事,老人当时是公司的老员工,出于对新员工的帮助,他总会给后来人一些忠告,那个新员工初时有接受老人的话,后来脸色就有些难堪。而同办公室里的同事,也常在背后说起新员工的缺点,表面上却总会对那新员工笑脸相迎。时间一长,那个新员工把那个“口是心非”的同事当成了朋友,却疏远了老人,甚至跟老人处处做对。老人心里那个气啊!可是现实就是这样,你真心为别人,别人却未必领你的情。这种“垃圾人”分不清好坏,别人的忠告他看成是刁难,别人“阳奉阴违”他当成“笑脸”。如果我们在工作中和生活中遇到这种人,一定要学会认怂,要远离他们。

第三,情绪化严重的“垃圾人”要远离

生活中总有那么一类人,一开始还笑容满面,过一会就变得怒气冲冲,再后来又会忧心忡忡,他们的生活,完全被情绪左右,反复无常,变脸比翻书还要快。

老人说自己年轻时就遇到这样一个人,自己则指出对方的一个问题,对方直接把水杯扔了过来,弄得老人全身都淋湿了。老人说,情绪化严重的“垃圾人”,我们不要跟他们过多的接触,更不能跟他们起冲突,遇到这种人,我们宁可认点怂,也不跟他们过多的计较,最好的相处之道是远离他们。

朋友们,老人的话是不是特别真实,你听之后有没有新的认识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大家一起交流一下:生活中,我们还会遇到哪些不值得纠缠的“垃圾人”,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