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曾静案:一场中国历史绝无仅有的施政审计(雍正王朝之大义觉迷)书评

 LEON波格 2019-06-23
         关于本书
        这本书说的是《大义觉迷录》这本书形成、流传、禁毁的过程,乃至其间横生的许多耐人寻味、匪夷所思的枝节。

        清政权何以维持长达二百六十年的统治,其中的关键是满人入关后逐渐意识到,单凭武力是难以长治久安的,更重要的是通过长期而有效的思想统治,使汉族知识分子在意识形态上接受满人的统治。这是本书中雍正皇帝一系列别人难以理解的良苦用心的出发点。

关于作者
        史景迁,Jonathan D.Spence ,1936年出生于英国,中国史专家,耶鲁大学教授,北美汉学三杰之一(孔飞力、魏斐德)。与其他严肃的历史学家不同,史景迁的作品文笔流畅,少论述而多故事,兼具学术研究与通俗阅读。讲故事水平之一流,台湾史学家许倬云曾评价:给他一本电话本,他可以从第一页的人名开始编故事,一直编到最后一页都没问题。史景迁的著作影响了西方对近代中国的认识。1980年后的美国人欧洲人想要了解中国,一个很重要的来源就是史景迁。

曾静案
        曾静案是雍正王朝大案之一。
        故事始于雍正六年(1728)一个深秋的正午,地点在帝国西部重镇西安。一个叫张熙的书生当街拦住川陕总督岳钟琪的大轿,递上一封书信,劝说身为岳飞后人的岳总督举兵反叛。岳总督没有任何犹豫,一番严刑拷打加上软语相劝,张熙供认出了幕后主使——自己的老师曾静。位于湖南穷乡僻壤的山村教师曾静和一干人等很快就被捉拿归案。曾静大逆之罪铁证凿凿,凌迟之期不远。

皇帝的态度
        历史上任何一个君王遇到这种事情,都不会有任何犹豫,查明主犯从犯满门抄斩即可。但雍正皇帝却采取了令人难以理解的耐心和慎重态度来对待此案。敬业的皇帝不但认真地读了曾静的著作,一一写文章对其中的观点进行驳斥。皇帝深刻地认识到,曾静的很多看法和想法,虽然是一个无足轻重的乡野村夫对各种谣言(包括皇帝阴谋夺权、滥杀功臣、骄奢淫逸、民不聊生等)的揣测和发挥,但这些谣言在民间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杀了曾静,并不能消弭谣言。

曾静:一个民间审计官的诞生
        因为皇帝的复杂心态,曾静神奇般地免于一死。皇帝意识到,贬损曾静,追查曾静并非上途,最好还是让曾静自己驳斥自己:让曾静站在朝廷这一边,把他从一个大逆罪犯变成一个改过自新的人,来为雍正说话。怎么改造曾静的大逆不道之心呢?用事实说话。让我们假设曾静是一个人大代表,代表广大汉族群众对雍正的政权合法性和施政纲领进行一番审计吧。

        第一项审计内容是雍正与岳钟琪总督的关系问题。曾静认为之所以给岳总督投书,是相信岳总督对雍正有所怨恨怀疑。雍正做法是从内阁翻找出十多份皇帝与岳钟琪往来奏折给曾静阅览,每份奏折均有皇帝朱批,以表明这几年来岳钟琪君臣相处融洽。曾静读完奏折后对自己的莽撞追悔不已,对雍正皇恩浩荡深感惶恐,解释自己不该被谣言蛊惑。

        第二项是皇帝决策和官僚体系运作的问题。让曾静读奏折的办法看来很有效,雍正皇帝立刻又给曾静送了几百件奏折阅读,不仅让曾静彻底了解雍正与岳钟琪推动政务的内情,也可以让曾静知道帝国的政治运行体制。曾静读罢,又上禀雍正,对皇帝处理细枝末节的认真,即使奏折出现错别字也不放过的精神,尤其让他感动。曾静写道,雍正不仅德配历代哲君之典型,且圣明直追先君圣祖仁皇帝。

        第三项,皇帝的断案能力问题。曾静你逆书中不是说皇帝好杀人吗,皇帝让大臣汇总了本年度审理过的棘手大案,把案卷证据统统交给曾静看。为了让这些案卷更有说服力,大臣特意选取了不同省份、各种犯罪类型的案子数宗,如云南寡妇杀人案,广东谢氏家族田产纠纷案,江西奸夫谋杀亲夫案等等,不但有案子的详细资料,而且还有皇帝明察秋毫的判案思路等等。曾静读完后,写下了自己的观后感,他对皇帝的看法已经彻底改变,“今伏读圣谕,而知我皇上浑然一理,泛应曲当。其施之于政刑,见之于德礼者,无一处不知之极其精,无一事不处之极其当。”曾静感概自己孤陋寡闻,说他再也不敢批评皇帝不知体恤民情,听信街谈巷议了。

        第四项,经济政策。曾静在自己的书中提到民间歌谣“雍正钱,穷半年”,指责皇帝所铸铜钱粗制滥造,民间无人肯用。于是皇帝写了一篇长长的文章向曾静解释,从铜钱原料的金属比例,到银痛的兑换率到货币流通,条条在理,无可辩驳。曾静回禀皇帝,今日得见皇帝解释,大寐初醒。

        第五项,帝国命数。曾静在书中说当今正值斯文厄运,灾祸不断。皇帝便把地方官奏折中所报的祥瑞拿给曾静看,问他这到底是“斯文厄运之灾异,还是文明光华之祥瑞”?曾静净拣灾祸来说皇帝的不是,到底为的是哪端?曾静只好说,曲阜县出现五彩庆云,说明“圣心与孔子之心为一,即是与天心为一”。

大义觉迷录
        经过几个回合的交锋,雍正完胜,曾静完败。雍正皇帝以无可辩驳的真理,白纸黑字的证据击败了曾静,一个偏远山区、无知愚昧的山野村夫消失了,一个如梦初醒、洗心革面、痛改前非的帝国新民诞生了!

        于是皇帝乘胜追击,把整个过程中自己写的谕旨、大臣的奏折、曾静的悔书等汇编成册,定名为《大义觉迷录》,并大量印刷,刊行全国。

        这么多年来,教书先生曾静一直希望有人能读到他的著述。现在,他有了读者,其数量之众确是他做梦也想不到的。

落幕
        《大义觉迷录》让这个故事有了一个看似圆满的结局,皇帝对全国的官员和知识分子进行了一次意识形态教育,曾静和他的弟子免于一死,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但这个好日子没持续几年,雍正一死,乾隆皇帝即位后迅速重审此案。曾静这次难逃一死,《大义觉迷录》也被当成禁书回收销毁。

        故事结束了。

        一个皇帝以为向天下人说明对他不利的传言,便可以让流言不攻自破,但他的子民却记得了谣言,而忘了皇帝的苦心。另一个皇帝以为把书毁掉,便能告慰父皇在天之灵,而他的子民却认为他之所以毁去此书,是因为书中内容乃真有其事。

点评:
        雍正朝的《大义觉迷录》一案,凸显出满清统治者对于自身政权合法性的极端敏感和矛盾。儒家有天命论,一个统治者不管是汉族还是异族,只要秉持儒家治国理念,就是中华正统;而汉民族自古“华夷之辨”、“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观念也是深入人心,这两者的矛盾,即是雍正皇帝小心谨慎处理曾静案的心态来源。而自乾隆开始,满清统治已经稳固,满族优越主义开始抬头,皇帝已经不屑于解释自己的合法性,反而要突出满族统治的精英色彩,杀几个汉族知识分子已经不足为患。曾静的悲剧就此注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