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雍正的反操作

 古磨盘州人 2022-10-29 发布于北京
(接昨天)
曾静案的真正主角还是雍正皇帝,当他得到岳钟琪的奏折的时候,心里一定是五味杂陈。
以雍正的性格,他的第一反应,要把曾静师徒千刀万剐。可让很多人意外的是,雍正对待曾静案表现出了出奇的冷静。
他先是抚慰岳钟琪,不断夸奖岳钟琪的忠诚,并说他每天为岳钟琪焚香,祝愿他“多福多寿多男子”。这样的话好像不是一个皇帝对臣子说的,可雍正就是这么说的。假如知道一点雍正的历史,就知道,雍正说的绝对是真的,当年,他对年羹尧也是这样的。他对岳钟琪这样其实用意很明显,稳住岳钟琪,毕竟岳钟琪手握重兵,且地位非常重要。
雍正更多的精力还是放到曾静身上。他派心腹干将去湖南将曾静抓到京城,他要亲自审问曾静的案子。他之所以对曾静案表现出这么大的耐心和忍性,主要是因为,他想查出江湖上列举他十大罪状的真凶到底是谁,以他的直觉,曾静是不知道这么多底细的,曾静应该是受了别人的蛊惑。他想找到谣言的源头。
在九王夺嫡的争夺战中能最后胜出并成功上位之后,雍正瞬间成了众矢之的,他的兄弟中除了允祥跟他同心同德之外,其他的都公然对抗,甚至包括自己一母同胞的大将军允禵。
雍正登基后,不仅要迅速地解决康熙留下的国库空虚的烂摊子,更为重要的是,他还得对付允禩等八爷党的对抗,此外,还有西部边陲的战事,当然还包括托孤大臣隆科多的骄横跋扈、专权独断。面对这样的复杂局面,雍正一点也不含糊。
国库亏空依靠查抄贪官解决,允禵被发配到宁古塔,八爷党圈禁的、发配的、削籍的各有不同,八爷被称为阿其那、塞思黑,这在满语里是“猪狗”的意思。阿其那、塞思黑的家人都被发配到边关,由是他们沿途开始散布雍正的十大罪恶。在解决兄弟的同时,雍正干掉了年羹尧和隆科多,国家基本处于雍正的控制之下了。
曾静案的爆发,以雍正的直觉判断,曾静不是大奸大恶之人,曾静宣布的雍正十大罪状,并非是他的发明,不过是社会上流传的攻诘雍正观点的归纳。凭着曾静一己之力,他做不了太大的祸乱,这也是他不想是曾静的直接原因,更为重要的是,雍正也知道天下是靠治理出来的,今天杀了一个曾静,明天可能又会冒出一个张静。
他把曾静与吕留良进行了区分。曾静是受吕留良“歪理邪说”的影响,吕留良生于明朝,在顺治年间中过秀才,是明末清初著名的理学家之一,康熙朝本想以“博学鸿词科”推荐他做官,后来又有人举荐他入朝为官,他一一拒绝,甚至不惜以和尚身份逃避朝廷的纠缠。曾静仅仅是听信谣言,把雍正看作是无恶不作的坏皇帝,而是吕留良的“华夷之分,大于君臣之义”,教人站稳华夏的民族立场,不能效忠于夷狄政权。这才是满清统治最害怕的东西。文字狱就是为了维护满清统治才实施的。
雍正对曾静开始了一系列看似反常的操作:一是他将自己跟岳钟琪来往的折子给曾静看,以示自己跟岳钟琪之间的君臣之情是牢不可破的;二是将自己批注的奏折给曾静看看,让他知晓自己是如何治国理政的;三是逐条批驳曾静的思想,让他系统地实现思想改造;四是让曾静看自己是如何勤政尽责地关心国家大事。
事实证明,雍正的这一系列思想改造活动是成功的,确实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在控制“舆情”方面,他知道一味地堵塞解决不了终极问题,最好的办法还是通过化解,这也是《大义觉迷录》能够问世的主要原因。
《大义觉迷录》共有四卷,主要内容包括:雍正上谕、案件相关官员如岳钟琪等人的奏折、曾静等人的供辞等。卷一首篇的上谕部分,雍正多援引孟子之说,认为“大中华”文明之实践者不需要限定族属,即那个民族都可以,甚至可超越族属,黄帝和周文王都是夷人,极力论证清朝政权的正当性。卷二和卷三主要为曾静和张熙的供辞,谈及“华夷之变”时,曾静多引用孔子之说,曾静不得不承认,他的观点大致都是从吕留良的学说里来的。卷四有曾静《归仁说》一篇文字,相当于曾静的忏悔录,他赞颂雍正皇帝“本朝得统之正,直迈商周”。不得不说,雍正真的成功了。
雍正七年(1729年)十月初六,虽然怡亲王、大学生、九卿等要求将曾静师徒以大逆不道正法,雍正没有同意。雍正命将曾静、张熙免罪释放,并且宣布不但他不杀他们,“即朕之子孙将来亦不得以其诋毁朕躬而追究诛戮之”。雍正的解释是,这样处理的理由有:一是岳钟琪当时用诈降记与张熙盟过誓,岳钟琪为朝廷股肱大臣,雍正不能让他失信于民,因此要赦免曾静和张熙;二是因为曾静案,朝廷才知道制造谣言的真凶为阿其那、塞思黑的门人和太监,元凶查出来了,老百姓知道了真相,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曾静还是有功的,不应斩杀。三是雍正可以让曾静师徒现身说法,宣传《大义觉迷录》。曾静到江南江宁、苏州、浙江杭州等地宣讲,然后秘密押送到湖南。张熙带往陕西,在各地宣讲完毕,送回原籍,在家候旨,以便随传随到。他们的宣传作用,是任何人所不能起到的。

(待续)

朱晔(古磨盘州人)

安徽望江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金融作家协会副主席(常务)兼秘书长;2008年开始文学创作,已出版著作7部,累计出版260万字

已出版作品

历史散文(3部):《理说明朝》《理说宋朝(北宋篇)》《理说宋朝(南宋篇)》

旅行随笔(2部):《一车一世界》《炊烟袅袅:一乡一世界》

长篇小说(2部)《最后一个磨盘州人》《银圈子》

期刊发表作品若干:散见于《文艺报》《厦门文学》《中外文摘》《金融时报》《安庆日报》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