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烦乱的时候不该写东西

 悠然100 2019-06-23

破事一堆。

不想找人说,因为不想散播负能量;不想写文章,因为不想给自己留下不开心的记忆。

想吃东西!不过想想吃东西的后果……还是算了。

最后给相公打个电话。相公说:你看你那么优秀,那么重要,还那么好看,还有个那么好看的老公……说得我都没资格不开心了。

今天我最爱做的事就是备课和批改。说来不好意思,好像就是从上一轮才开始真正觉得课文里的文章好,真正能读出味道,能讲出课文的好,而且能找到高考题在课文里的影子,通过课文指导高考,让课文又好看又实用……然而最近能让我静下心来学习的时间并不多,经常忽然就来一个什么事,而且以没有意义的事居多。

晚上陪大竹子学习的时候,把前一段讲的课文又重新整理了一番,想要明天上课再梳理一下。讲的重点,大家总是记不住;记住了知识,做题的时候也不用……不能指望课后复习,甚至也不能指望通过作业强化知识点,只能向课上要效率,哪怕一节课掌握一个知识点——不,太乐观了,哪怕一周掌握一个知识点,确保记住并会用呢……

我喜欢研究教材,研究高考。可是网上的很多东西不是骗人就是太老,要不就是太高大上不接地气。举个例子:教育部对2018语文高考题的评析,应该最具指导意义吧!是这样的——

总评价是:精准落实立德树人,大力助推素质教育

  1. 立德树人:扬帆新时代,化育新一代
  2. 育才成人:聚焦关键能力,深化内容改革,助推素质教育
  3. 以文化人:彰显文化优势,突出引领功能

再看看作文的评析:

  1. 增强“四个自信”,落实立德树人
  2. 讲好改革故事,凸显时代主题
  3. 提升思维品质,助推素质教育

对具体题目,比如成语病句的解析,是这样评析的:

全国3套卷的“语言文字运用”在考查考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同时,使考生在答题时直接感受、领会中国文化精神的内涵与魅力,增强文化自信。……这类试题不仅测试了考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还能给考生以精神、思想熏陶。

看,考生在考场上还在接受精神思想熏陶呢!

至于真的分析高考题在考什么、怎么考,在语文课上应该训练什么能力、如何训练……专家们是不会说的。

算了,还是听陶行知说的:“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宗,不算真好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