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0年山东高考语文试题评析及2021年备考建议

 山湖微波 2020-08-23

2020高考语文新高考I卷

刘芸 山东师范大学附中

1.结构有所优化

试卷结构既有继承又有创新。

“继承”指的是试卷仍然分为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作文4个模块来考查,各模块所占分值比例基本未变。

“创新”主要体现在将论述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合二为一,作为现代文阅读Ⅰ(信息类阅读)进行考查,材料总字数有所减少。这种结构不但解决了考点重复问题,而且提示教学要进行较长文本阅读的训练。

2.考查更加深入

试卷增加主观题,需要考生全面理解文章后进行精准的筛选、概括与分析;现代文阅读Ⅰ第3题的考查与以往试题相比更具应用性;语言文字运用第21题考查语病,但不是采用传统的选择题形式,而是以具体语段为载体,要求考生结合语境,不但要找出语病,而且能表述清楚如何修改。这些试题对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3.题型更加灵活

现代文阅读第4题,要求考生给“历史地理学”下定义,考生首先要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提取必要信息,在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给出定义。这道题综合考查了阅读能力、语用能力,非常灵活。

4.关注社会大事件

作文历来是高考语文中综合性最强、关注度最高的试题。今年作文试题以新冠肺炎疫情为主题,可以说是“接地气”,因为学生都是抗疫的亲历者和见证者,不难做到有感而发、有话可说;同时,通过材料的情景设置——“两个层面、一个战场、两个方面”,两个层面是指国家决策和全民抗疫,引导考生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观点去思考中国怎样凝聚起磅礴的抗疫力量;“一个战场”引导学生关注身边事,关注普通人在抗疫战场上的表现,在平凡中发现伟大,在朴素中发现奉献,激发起青年人互助守望、勇于担当的社会责任感;“两个方面”指“距离”与“联系”,可以理解为“空间之隔”与“内心之联”。

2020年高考语文试题有哪些特点?4位专家为你解读

2020年高考语文科考试结束后,试题、特别是作文试题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许多专家、学者也从自己的学科领域和专业角度发表了独特的见解,对试题予以充分肯定。

1.稳中有进、立德树人、专业定位

谢维和

(高考内容改革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清华大学原副校长、教授)

今年的高考语文比较成功,达到了预期目的。试卷主要有三个特点。

第一,体现“稳中有进”的改革总基调。“稳”的是改革方向、社会预期;“进”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试卷体现了高考评价体系“一核四层四翼”的要求,二是试题内容、结构等达到较好专业水准,三是难度把握较好。

第二,立德树人的方向得到比较充分的彰显。试题的内容、形式和类型都反映了立德树人的要求。

第三,较好体现了高考的专业定位和教育规律。一是试题设计和要求达到服务选才和引导教学的目标;二是在考查知识广度与深度的基础上,实现对关键能力的考查;三是体现了教育应该帮助学生实现自我认识和自我认同的本质目的。

2.回应新课标,推动新课程

——迎接语文新高考

王宁

(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2020年新高考,今天拉开帷幕,第一科照例是语文,说真的,感慨很多。这次的考题不负众望,做得很好,在实现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前提下,更好地回应了新课标,推动了语文教学改革。

我印象深刻的有三点。第一,五份考题,在内容、题材的选择上,没有任何生僻和冷僻的人和事。都在高中生亲历、目睹、所思、所为和应知的情境中,这就体现了最大的公平。每个考生都可以亮出自己的真本事。学得好、素养高的孩子真能得高分。

第二,今年的考题,充分体现语文课程的特质,进一步加强了对思维能力的考查。过去有一段时间,语文课过于文学化,理性因素不足,习惯于想当然,对所以然不关注,对因何如此的思辨更是有所忽略。这次的考题,特别是选择题里暗含的推理、概括、辨析等理性思维要素,精准度很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必须有思维能力支撑,而思维能力反映的是语文综合素养中很关键的能力。新课标把在语文学习中体现的思维类型分为形象(直觉)思维、实证性思维和思辨性思维,前两种思维都要思辨思维来调节。这一点,今年的考题也很突出。

第三,语言文字应用题突出了“用”。语言文字应用是语文考题中比较难出的,容易产生不讲运用、只说知识的偏颇,在题型的繁简把握上也容易失度。今年的语言文字应用题,一是简繁比较适中,二是突出了“用”字。以这一点看全局,新高考回应新课标是有明显成效的。

看到今年高考语文试题的改革,作为一种评价精神的把握和评价方法的示范,新高考对新课程的推进,一定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3.今年高考语文命题

经受了三个考验

张志勇

(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今年的高考语文试题命制有不少亮点,经受了三个方面的考验。

一是经受了透过时代主题考核立德树人的考验。一代人有一代人成长的时代背景,一代人有一代人独特的使命和担当。这一届高中生经历了抗击疫情的人民战、阻击战、总体战,这是他们人生当中的一场特殊的经历,必然会在他们的心灵上、精神上刻下难以磨灭的印迹。新高考I卷作文以“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为题切入时代主题,让高中生回到这场全面抗疫战争中去,与这场战争中发生的重大事件、英雄人物和具体生活相关联,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参与全民抗疫的切身体验,在中外抗疫对比中,发现我国的制度优势、中国力量和中国精神,引发当代青年思考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

二是经受了科学检验高考综合改革成果的考验。今年是第二批试点省份高考综合改革政策落地的第一年。命题在保持相对稳定的同时更加重视能力素养导向,试题在保持难度相对稳定的同时更加重视关键能力和必备知识的考核,材料选取在保持多元开放的同时更加重视具有时代意味的语文生活情境的引入,实现了新老高考的平稳对接,确保高考综合改革的顺利实施。

三是经受了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落地的考验。今年的语文命题注重对接语文课程标准,加强教考衔接,与课程改革同向同行,发挥了助推高中育人方式变革的积极作用。

4.高考语文具有四大特点

陈志文

(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专家、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

稳字当头,难度略降。老高考试卷结构、考查内容到题型题量都没有变化,新高考试卷完全对标适应性测试。材料选择上强调是熟悉的,作文注意开放性与写的空间,观点不做过度限定,让所有考生有话可说。

第二,更强调对学习能力的考核。对比一下近十年的变化非常明显。高考语文考查能力的背后需要很好的逻辑支撑。过去中小学教育中缺乏逻辑训练。现在考试和课标都加强了。

第三,新高考语文有了新变化。老高考现代文阅读板块分为论述类、文学类、实用类三类,新高考调整为现代文阅读I(信息类阅读)和现代文阅读II(文学类阅读)。这些变化很早就通过适应性测试的方式告知中学与考生。

第四,高考作文丰富多彩。题目或者紧扣时代重大命题,重大事件,如新高考全国I卷作文“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疫情切入非常巧妙,接地气,也是一次成功的全国抗疫再学习再教育;或者强调思辨能力,如全国I 卷的“历史人物评说”,全国III卷的“自画像”,既留下很大空间,又充满思辨色彩。

第五,与高考相关,有一个敏感的问题,我想谈一下。我希望家长、考生注意调整心态,不必过分焦虑。一是实际的录取依据的不是绝对分数,而是分数顺序。据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基本上还是一致的,学生的排位并没有因为疫情变化而发生变化,不要因为自己发挥的好坏而焦虑。二是不必过度担心升学的问题。2019年我们高等教育已经进入普及化阶段,“考不上大学”已经变成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三是高考并不决定人生的成败。今天中国社会流动升迁的道路越来越宽广,条条大路通罗马,和精英教育时代不同。


教育部命题中心对今年山东卷和海南卷的评析

 2.坚定改革步伐,推动新高考平稳落地

      今年考试中心首次命制的新高考Ⅰ卷、Ⅱ卷,坚持高考内容改革的正确方向,努力体现高考综合改革精神,既考虑到高考综合改革省份使用老教材参加新高考的实际,又对标新高考适应性测试的结构模式,保证了新老高考的平稳对接,助力新高考综合改革平稳落地。

      在试卷的结构上,布局更为均衡。将论述类、文学类、实用类阅读调整为现代文阅读Ⅰ(信息类阅读)和现代文阅读Ⅱ(文学类阅读),既能涵盖中学教学的阅读类型范式,又能与现实生活中的阅读对象、阅读方式对接,增强了阅读对象的丰富性,便于设计更为灵活的问题情境。

       在试题设计上,增加主观题的设置,对语文综合性与实践性的考查提出更高和更全面的要求。现代文阅读I模块中以问答题的形式考查论证能力,文言文阅读模块中以问答题的形式考查文意理解,语言文字运用模块中以问答题的方式考查语言建构与运用,这些以主观题形式呈现的新题型更加注重学生的思维过程,能更好地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信息整理、应用写作等关键能力。如全国新高考I卷信息类阅读题“历史地理学”要求学生“结合材料内容,给历史地理学下一个简要定义”,需要学生准确解读全部阅读材料,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并对材料准确理解、分析和综合,同时需要学生知道定义的要求,这符合课程标准提出的“在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中促进方法、习惯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发展”“多设置主观性、开放性的题目”的要求,有利于鼓励学生发挥与创造,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方式的转变。

完整版链接:专家对2020年高考语文试题解读

高 中 语 文

 (青岛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一、2020年高考语文试题评析

2020年新高考全国卷1(以下简称“山东新高考卷”)语文试题体现时代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依据高考评价体系,对接新课程标准,注重必备知识,突出关键能力、学科核心素养考查,与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同向同行,助力高考综合改革平稳实施。总体来看,通过精心选择材料、设计题型、完善试卷结构,加强教、考、学衔接,命题的方向明确,起到了引领作用。 

(一)培根铸魂,彰显立德树人导向

2020年山东新高考卷语文命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试题紧扣时代脉搏,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培养奋斗精神,增长知识见识。

1.贴近现实生活,厚植家国情怀

2020年山东新高考卷语文命题将重大的社会生活事件有机融入试题,引导学生厚植家国情怀。如作文题“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选取我国抗疫行动中最具代表性的场景和特定的视角提出写作任务,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参与抗疫的切身体验,分析和发现中国抗疫行动所显示出来的制度优势、综合国力、文化底色,意在引发学生深入思考中国青年的历史使命、责任担当、价值选择。

2.发掘文化资源,增强文化自信

2020年山东新高考卷语文命题充分利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引导学生增强文化自信。如信息类阅读材料选择的“中国历史地理学”,反映了中国历史地理学从沿革地理到现代地理学的发展历程,展示了其在当代的创造性转化,生动诠释了中华民族的创造精神;文学类文本阅读材料《建水记》展示了历史古城建水的历史与现实,在生生不息的文化传承中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坚持“五育”并举,关注品德教育

2020年山东新高考卷语文命题选取历史上具有高尚德操的典范人物作为考试材料,对学生进行品德修养教育。如文言文材料选择刚正不阿、勤于政事的明代名臣左光斗,古诗鉴赏选择唐代爱国诗人杜甫的诗歌,名句默写选择有关子路治国理想的句子,对学生优秀品格的形成进行潜移默化的浸润。

(二)科学设计,综合考查语文素养

2020年山东新高考卷语文命题聚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试题以必备知识为基础,以阅读理解、信息筛选与整合、语言表达、应用写作、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维等关键能力为突破点,探索学科核心素养、关键能力的科学考查途径。

1.试题稳中求变,教、学、考衔接

2020年山东新高考卷试题结构与2019年全国卷试题结构不同,但与2019年下半年组织的新高考适应性测试题(山东省模拟考试题)基本一致。试题结构依次为现代文阅读I(信息性文本阅读)、现代文阅读Ⅱ(文学类文本阅读)、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名篇名句默写、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稳中有变。将论述类、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调整为现代文阅读Ⅰ(信息类阅读)和现代文阅读Ⅱ(文学类阅读),既涵盖了中学教学的阅读类型范式,又与现实生活中的阅读对象、阅读方式对接,增强了阅读对象的丰富性,便于设计更为灵活的问题情境。现代文阅读Ⅰ模块、文言文阅读模块、语言文字运用模块均设置问答题,分别考查论证能力、文意理解、语言建构与运用,这些以主观题形式呈现的新题型可以考查学生的思维过程,能更好地体现语文学科关键能力、核心素养的考查。

试题考查内容与教学内容相符。2020年山东新高考卷考查内容依据《普通高中2017级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的要求,如名句默写考查的诗句出自《论语·先进》《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均为《普通高中2017级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推荐的背诵篇目。

考点稳中求变,传统与创新相结合。压缩语段中的下定义题型是传统题型,以往是在语言运用模块考查,备考时已在青岛二模中考查,对各校备考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而2020年山东新高考卷却在现代文阅读Ⅰ(信息类阅读)模块第4题进行了考查,位置虽然发生了变化,但考查的必备知识仍在复习范围内。第3题考查的是对关键概念的理解,以往在山东卷中是考查重点,今年又重拾传统题型。文学类文本阅读在多年考查小说的基础上,今年考查的是散文,语言运用模块中的标点符号与修辞手法的考查也是传统考点的题型创新,这些考点都在青岛模拟试题中进行了考查,为学生稳定了情绪,增强了信心。

2.注重思维,突出语文关键能力

2020年新高考Ⅰ卷语文试题突出语文学科关键能力尤其是思维能力的考查。信息性文本阅读模块考查阅读理解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的同时,还考查学生在分析行文思路时所呈现出的论证能力和思维能力。文言文阅读模块也设置了问答题,考查学生文意理解的能力。语言文字运用模块,通过精心巧妙设计情境,考查语言表达和应用写作能力。其中第18题标点符号的考查突破了传统的判断正误的考查方式,加强了标点对语境作用的考查;第19题比喻修辞的考查,是对传统知识点的创新考查,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深度的要求更高;第20题要求学生分析不同语言形式的表达效果,引导学生从语言环境、语体风格、逻辑重心等方面进行全面思考。

从整份试卷看,虽然阅读量比去年减少近1000字,但主观问答题多了4个题目,客观选择题少了3个题目,需要学生进行书面表达的内容更多。这些以主观问答题形式呈现的题型对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总之,2020年山东新高考卷试题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高考评价体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及《普通高中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试题情境注意联系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考查学生的必备知识和语言表达、应用写作等关键能力,达到以考促教、促学的目的。

二、2021年高考备考建议

2021年高考备考依然要依据《中国考试评价体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普通高中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要求和2020年高考试题的命题特点,进行精准高效备考。

1.研读新课标,借鉴新教材思路

今年全国各地的题都可以在新课标中找到依据,很多题可以在新教材中看到影子,因此要重视对新课标、新教材的研读与借鉴。新课标是新高考的考试大纲,是一切备考的依据,要认真研读每一个任务群的宗旨与要求,要将试卷上的每一个版块与相关任务群对接,与课标上的学业质量水平要求对接,一条条分析,一题题对应,师生都要明白题从何来,指向何处;新教材是新课标的重要载体,编写者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与精神,每个单元的导读与任务,都会给高三备考带来启示。

2.完善知识储备,建构必备知识体系

语言文字知识、实用类文体、文学类文体、古代诗文、写作等版块的必备知识,要在一轮复习中,引导学生扎实有效地进行完备的知识体系建构。现在的考查形式下,没有必备知识,就失去了备考的重要基石。

3.重视核心素养,进行关键能力培养

备考时要将理解分析、信息筛选、应用写作、语言表达、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维等关键能力作为着力点,切实进行高效训练。其中,尤其要注重思维训练。

4.关注整合创新,重视科学训练与讲评

(1)以必备知识为基、关键能力为要进行微专题序列训练;

(2)精选高考真题、大市名校优质模拟试题,进行典题引领;

(3)重视情境化试题、创新型试题训练;尝试进行不同版块、同一版块内部的多种整合训练。

(4)教师要进行考试命题评价研究,摸索命题的思路和规律,探究命题的方式和方法,反思和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5.优化课堂教学,注重探究式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要充分关注学生的问题,关注问题的形成与解决,注重学生的思维发展和思考表达过程,注重训练学生完整表达的能力。

6.作业设计要重视情境化与应用性

总之,新高考形势下,备考要精研课标、高考评价体系,化虚为实,注重落实,全面系统复习才是王道。切莫闭关备考,要好题互鉴,把握命题方向,洞察细微变化。要夯实基础,以不变应万变,调整心态,积极应对。要让学生坐下来,静下来,认真备考,掌握必备知识,练就关键能力,形成学科素养,适应各种新的考查方式。 

              

~一个有意思、有价值的公众号,值得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