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曾国藩,许多人都觉得他是千古一完人,常人难以企及。实际上,他和我们普通人一样,在遭遇挫折时,也会有偏激、抑郁、沮丧等情绪。不过他最终战胜了自己,从而达到了人生新境界。 十九世纪法国著名军事家、政治家拿破仑说过一句话:人唯一的敌人,就是自己。纵观曾国藩的一生,其实就是一个战胜自我的过程。 咸丰三年,曾国藩出山办团练,首战即铩羽而归,他一时想不开,竟跳水自尽,所幸被下属救了回来。这个时候的曾国藩,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实在是有点“玻璃心”。 咸丰六年,曾国藩坐困南昌,与江西官场不和,乃至上奏弹劾其他官员,从此陷入一个恶性循环。官场生态不仅没有改变,反而让自己更加寸步难行。此时的他,思想上钻了牛角尖,只知道从外部环境来找原因。 第二年,其父亲病逝,借此机会,曾国藩抛开繁琐军务,回到老家守孝。在这一年多的闲暇中,他的思想发生了蜕变,开始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复出后,他四处拜访各方官员,修复与他们的关系,终于打开局面。 同治三年,曾国藩已是两江总督,位高权重,按理说一直悬着的心可以放下了。但家事国事的诸多不顺让他面临新的困境,而他更加谨言慎行,还作了一副对联来勉励自己:“强勉行道,庄敬日强”。 “庄敬日强”四个字出自《礼记》,意思是庄严持重,敬慎小心,才能日渐笃实强大。和曾国藩一样,我们也会遭遇工作、情感上的挫折,也会情绪化,甚至想要放弃。当我们产生这些消极情绪的时候,其实我们面对的敌人正是自己。懂得自我勉励,才能战胜自己。 ◑曾国藩日记手迹原稿影印(同治三年四月初七日) ❖ 核心提要:因集古人成语作一联以自箴,曰:“强勉行道,庄敬日强。” ◆ 困境中的自勉 ◆ 曾国藩写这则日记的时候,身份已经是两江总督,此时他有公与私两方面的痛苦。 一方面来自家庭。妹妹国蕙早几天去世,年仅五十。曾氏兄弟姊妹一共九人,就仅存他和四弟国潢、九弟国荃三人。骨肉凋零如此惨重,他伤感不已。 另一方面来自国事,因江西截留军费,南京前线严重缺饷,士气大受影响,曾氏担心内乱哗变。南京战事进展缓慢,朝野多有闲言,曾氏心理压力很大。 在困境中曾氏常作自勉联,借此激励意志,渡过难关,除本日所写的“强勉行道,庄敬日强”外,还有些名联,如“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根穷骨头”“一心履薄临深,畏天之鉴,畏神之格;两眼沐日浴月,由静而明,由敬而强。”“天下断无易处之境遇;人间哪有空闲的光阴”等。 我们可以看到,身处困境的曾国藩并没有埋怨他人,更多的是从主观方面找原因,以此激励自己,这也是他能在困境中突围的根本原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