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今年是达芬奇逝世500周年,为了纪念这位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世纪伟人,中国、法国、意大利、美国等多个国家都举办了各种形式的活动。 作为达芬奇事业起步的地方——意大利的第二大城市米兰,举办了贯穿整个2019年的系列主题展“列奥纳多500”。 ● 主题展“列奥纳多500”的海报 游客不仅可以亲眼观看到达芬奇亲自绘制的天轴厅,还可以看到因修复工作而揭示的画作秘密。列奥纳多·达芬奇国家科技博物馆的画廊也整修一新,以迎接全新的达芬奇机械设计模型展。 说起达芬奇,大家脑瓜里第一个想到的作品不是《蒙娜丽莎》就是《最后的晚餐》。其实他除了给世人呈现了这些著名的油画作品,还留下了大量的研究手稿。 ● 达芬奇的研究手稿 2013年的时候,意大利Arsllluminandi出版社还将两册修复后的达芬奇手稿,分别赠予了中国国家图书馆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随着达芬奇的作品重现于世以及细节秘密的曝光,人们不禁惊叹:达芬奇的研究根本不像15世纪时候的出品,更像是来自未来! 列奥纳多·达芬奇(1452.4.15-1519.5.2),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个博学者。 他的身份很多,除了是个画家,他还是雕刻家、建筑师、音乐家、数学家、工程师、发明家、解剖学家、地质学家、制图师、植物学家、作家…… 似乎给他一个“十项全能”的头衔,都不足以完美地称赞他的才华。 ● 达芬奇的自画像 达芬奇是个私生子,父亲是佛罗伦萨的法律公证员,而母亲是个农妇。 由于私生子的关系,达芬奇没有受到家族束缚,也没有接受过拉丁语、几何数学等正式教育。因此,达芬奇就像一张白纸,他的成长有着自由发挥的无限空间。 小时候,达芬奇就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 当他看到空中有鸟儿盘旋的时候,他会疑惑它们是怎么扇动翅膀飞翔的;当他在山里发现了一个洞穴,他会很想知道洞穴里会有什么。尽管他很害怕里面会有怪兽,但求知欲胜过恐惧,他仍然决定要深入洞穴,一探究竟。 ● 达芬奇研究飞行器的手稿 油画里的秘密 达芬奇的艺术生涯,是从成为韦罗基奥作坊里的一名学徒开始的。 在1476年的时候,达芬奇与师傅韦罗基奥合作完成了一幅湿壁画《基督受洗》。 达芬奇在这幅画中运用了创新的绘画材料和技术。传统方式是用蛋黄做颜料的调和剂,但是达芬奇想到了要用油来混合。 ● 达芬奇与韦罗基奥合作完成的作品《基督受洗》 他还认为形体不是由线条和轮廓决定,而是由光和影决定的。在此基础上,他的绘画常常使用晕涂法(或称烟熏法)和明暗对照法,使轮廓边界模糊,用光影塑造人与物的形象。 为了直观地表现两种颜料的不同,研究学者曾将油彩画和蛋彩画做了个对比实验。他们分别用油和蛋做颜料的调和剂,花同样一个星期的时间,临摹了《基督受洗》的局部。 ● 左侧油彩画和右侧蛋彩画的上色对比 他们观察到,油彩画的上色效果确实比蛋彩画的好得多。它比蛋彩画呈现出更鲜艳的颜色和更耐人寻味的景深效果。 这个巨大的赌注明显是达芬奇赌赢了,连韦罗基奥都感叹“徒弟已经超越师傅了”。后来,达芬奇发明的油彩画逐渐代替了蛋彩画,成为当时南欧彩色绘画的主流技艺。 ● 达芬奇作品《天使报喜》 达芬奇不仅能准确地描绘东西物理外观,还能将人物的内心情感传达出来。著名油画《蒙娜丽莎》,就很好地诠释了达芬奇的作画风格。 我们经常看到的《蒙娜丽莎》,融汇了光影的表达。人物的微笑是不对称的,这跟达芬奇大量研究人体得出的结论如出一辙。遮住人物的半边脸,我们会发现左边脸严肃,而右边脸带着微笑。 ![]() ● 达芬奇作品《蒙娜丽莎》 除了这个带着微笑的威尼斯公爵夫人肖像,其实它还有另外两个面孔。 2004年,拥有先进扫描技术的帕斯卡接受了卢浮宫的邀请。他的任务是去探究《蒙娜丽莎》在经过多年氧化变色前原本的色彩。 当他扫描到这幅作品更深层的油彩时,却有了惊人的发现。 ![]() ● 《蒙娜丽莎》油彩下的人影 在油彩的深层,一个幽灵般的幻影被扫描出来了。这个影子是人的肖像,样子和达芬奇本人有些相似,如同达芬奇隔着一层布看着我们。 继续扫描,帕斯卡发现与原画肖像不一样的轮廓,包括头发、脸型、肩部以及手部等部位的位置都有所差异,在头发的外轮廓边缘,还发现了12个小发簪的痕迹。 当电脑技术复原了这层油彩,作品里竟出现了另一个女子的面孔。 ![]() ● 《蒙娜丽莎》油彩下隐藏着的面孔 他认为,这是一个被创造了又不被人发现的秘密。它很可能是达芬奇完成了这个肖像后,又用油彩覆盖掉,再画了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蒙娜丽莎。 另外,他在人物的眼珠子上还发现了两个可爱的X小标记,那是用来确定瞳孔的位置的。 ![]() ● 《蒙娜丽莎》眼中有X标号 ![]() 完美手稿与”不完美“天才 达芬奇能敏感地观察这个世界,除了因为好奇心的驱动,还有赖于他对视觉直观表达的偏爱。 他觉得眼睛是最强大的感受器官,视觉收获超过了从书本文字获得的知识,眼之所见可以直接进入大脑,形成观测世界的画面。 ![]() ● 达芬奇的字 达芬奇是个左撇子,写的字都是镜像的。书写不便的缘故,达芬奇习惯用图像记录他对这个世界的思考。 就像他的手稿那样,都是用素描的方式记录画面,用文字加以辅助说明。他的手稿是最直观的科学,就算给没文化的老百姓看都能够明了个大概。 ![]() ● 达芬奇对心脏研究的手稿 达芬奇曾对人体进行了解剖学研究,从生命的终结,探索生命的起源。他与尸为伴,解剖过男性、女性、老人、小孩甚至是子宫中的胎儿。他观察肌肉、筋骨、脉络,发现人体其实是不对称的。 除此以外,关于医学、光学、力学、物理、机械、军事等方面的研究,在他的手稿中都有所体现。见过手稿的学者们都不禁感叹:达芬奇是个全能天才。 ![]() ● 达芬奇作品《维特鲁威人》 虽然达芬奇被称为天才,开创了不少发明和技艺,但是也有失败的时候。 有一次,他接受了一个重要的委托:他需要装饰佛罗伦萨市正厅“旧宫”中的大厅,主题是”安吉亚里之战“。 当时天气不好,雷雨交加。受天气潮湿的影响,墙上的壁画开始解体,颜料一片片脱落。达芬奇用油料和胶水将颜料涂上,但是画上不久,色彩还是会融化掉。 于是,他尝试用火将染料牢固。或许是火苗不慎碰到了含油的颜料,又或许是烘干不成高温引起了油燃,一把大火便熊熊燃烧了起来。达芬奇修复不成,反而损毁了原壁画。 ![]() ● 达芬奇作品《安吉亚里之战》(半成品) 另外,达芬奇还有一个“性格缺陷”——他注意力不集中,做事情经常“三分钟热度”。 他留下的画作不少,但真正的完成品却不超过15幅。他的完成品之所以这么少,是因为他兴趣点经常转移,作品只完成到一半就“弃坑”了。 也因为如此,达芬奇经常没有完成别人委托的工作。当时的雇主没几个能从达芬奇手里收到他们付了钱的画作。 ![]() ● 达芬奇作品《三博士来朝》(半成品) 有意思的是,仍有不少雇主愿意向他砸钱。大概是因为雇主需要的不只是一幅画,而是要达芬奇的名声吧。可以说,达芬奇的名气已经允许他 “任意妄为”了。 这样的性格缺陷,一方面让他在多个领域做出了探究,但另一方面也导致他无法在一个领域中始终如一地坚持研究下去。当然,他的任意一项领域成果都已经相当了不起了。 后记 踩在巨人的肩膀上进行深入研究,是人类获得巨大进步的最佳途径。 达芬奇的研究领先了世界几百年,手稿却一度失传,几个世纪无人问津。人们自己用科学慢慢磨出了些成就。当它们被重新发现的时候,人们才惊叹:达芬奇早就探讨了许多在当时不为人知的秘密。 人们没有在达芬奇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的探讨,导致了他的手稿失去了推动人类阶段性进步的研究价值。这样的研究断层,是让人非常遗憾的。 ![]() ● 达芬奇手稿《排水机械设计图》 爱因斯坦说过:“我没有什么特别的天赋。我只有强烈的好奇心。” 如今,我们惊叹达芬奇的成就的同时,能做的也就是保护好现存的作品,参考其手稿的资料,尝试从中得到新的启发。 尽管我们没有达芬奇的才能,但是我们可以勉励自己永葆一颗好奇的心,享受探索的过程,并为之乐此不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