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时候的独处机会很多,经常用写文章自娱自乐,写作对那时的我来说就是件自然而然的事儿,直至作高考作文,行文思路也从来一气呵成,未体会过憋不出来的苦恼。 谁知大学毕业工作了几年后,重拾文学梦想时才发现,自然而然写作的魔力竟消失了,先是提笔不知写什么,好不容易知道了,却不知从何下手。工作期间几乎没再完整写过一篇文辞优美文章,也不需要。连日记都是总结复盘论文式罗列要点,偶尔的情感抒发也切碎成段。 开头,成了千万难题之最。有时有抒发欲望了,开头就习惯性总结,奈何才比纸薄造不出金句,干巴巴的了无生趣。好几个小时憋出几个字,过了一会儿又逐个删掉,这么折腾一番,灵感早就跑没影了。后来想,干脆先写内容后补写开头吧。可不是一气呵成的文章,读起来也频频有断气之感,文气不畅。开头难啊,怎么写都觉造作! 近来,仔细研究了《大师们的写作课》一书中所有文章的开头并请教了明月老师,终于提炼了最常用的两大开头原则。(本文中的开头皆指非虚构写作的开头) 一是“缘起式开头”;二是“亮点式开头”。 先说写作缘起式的开头。也就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作者想要写这篇文章,那就索性以这个原因开头。这个缘起可能是作者的一段经历、一种体会、一些思考,或是曾遇到过的一个人,看过的一本书,听到过的一个故事。而人的八卦天性使然,在聊到私情私事时,更容易被勾进去,尤其还经过作者的匠心安排,富有趣味和巧思,更让人欲罢不能了。一路读下去,就想知道接下来又会透露点什么。 我们先来看两例: 【云雨】篇开头:
【雅俗】篇开头:
我看到【云雨】篇开头时,脑海里当即涌出疑问,明月老师到底是看了多少这类型的小说以至于写作都带着这个味道了?噫,这个特殊趣味,啧啧~再往下看,正反例子都有列举,褒贬的情感取向清晰,原来如此呀。 读【雅俗】篇时,原来老师老家是个淮河边的三四线城市呀,像无意间知道了什么小秘密开心不已。又想,在我的家乡是什么情况呢?家长们也不让孩子说方言土语了吗?每读到一个作者的个人细节,就像是做了一次互动,书读的一点也不寂寞。 【节制】篇的开头是一个鞭策自己读书失败的故事,写的诙谐生动:
隔着文字都能感受到明月老师的不情愿,然而我却很没良心的笑了,文中“哪怕理性的小皮鞭子挥舞地pia pia的,感性的小马驹子也半步都不肯挪了”这画面实在太有趣了。 独特的失败经历和感受做开头,很易展开。比如先描述一下失败的过程,再描述一下挫败的情绪,接着分析失败的原因,最后做总结,或者挥舞着理性的小鞭子找一个解决方案。这不就是工作中跟领导做汇报的顺序吗?从生活中拿来即用,比如本篇文章的起始就是个开头失败的故事,而本段就在输出解决方案。 缘起式开头,核心在于关联作家个人,读者会因为对作家的兴趣拓展到或增加对文章的兴趣。这块是我的致命短板,经老师提点我才醒悟,原来我总是习惯性在行文中隐藏自己。 敢于袒露是优秀作家的基本品质,回看古今中外大家们,哪个不是把自己的真实情感交融在作品里?鲁迅塑造的狂人哪句话不是鲁迅自己对封建社会的呐喊?鲁迅杂文更是他犀利的眼借批判的笔,直抒胸臆。 作家通过文字与读者建立交流,读者通过文章了解作家,倘若我们自己都无法坦诚面对自己,那你的文字又如何能让读者感受到真诚?我摇头懊恼,这个障碍我必须要克服。 我们接着聊第二种方法,亮点式开头。就是在已确定了文章的主题后(如做命题作文时),找一个足够吸引人的观点或侧面切入。如果说缘起式开头是徐徐清风,亮点式开头便是在漆黑夜空里刹那间炸开的绚烂烟花。前者追求的是循序渐进,后者追求的是瞬间聚焦。我们往往会选择最经典的、最特殊的、或最精彩、最有争议的那个点,因为只有足够亮,才能凸显出来。 先看【美食篇】的开头:
美食文章看过不少,我却头一次看到这样的开头。这篇文章讲的是美食,按一般的思维,作者一定得是吃货了,一条舌尝遍天下鲜。可是一上来抛出的竟不是吃货认证,却是厌食情状。奇怪!一个厌食的人怎么讲美食呢?读者心头产生了疑问,同时也替作者捏把汗,倒要看她如何自圆其说了。反差的效果即刻出来了。 这个开头惊艳之处在于打破常规,选择反向的侧面切入造成文章整体的张力,文字之美,竟然让一个厌食者胃口大增,真的那么神奇么?我也赶紧把推荐的文章找来读读,嗯~~《黄油烙饼》果然香,读了我竟也饿了,对老师又增几分信服。 再看【情色】篇开头:
除了窥浴,情色的经典场景还有很多,比如:透明黑丝袜逐渐套在女人修长的腿上,镜头随着手一点点拉高;《洛丽塔》中小女孩湿透的衣服紧贴着稚嫩身躯;在汽车旅馆和昏暗酒吧里拥抱激吻的男女等等。 我问明月老师为什么独独选择了窥浴?老师回答,因为第一个蹦到脑海里的就是它。竟如此简单?再一想来,可不本应如此。写文章的灵感,说的不正是这种直觉么?第一想到的场景一定是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的,相对其他的场景而言,感觉更灵敏,情感更鲜活,写作状态更投入,文章质量当然更有保障。 如果在同等经典(或精彩/特殊/有争议)的条件下,有多个方案备选,跟着自己的感觉走吧!如果是我,估计会从下面这段场景写起:桌子下女人轻晃穿着细高跟的白腿,细细研磨蹭着对面男人穿着西装裤的大长腿。那么你呢? 再看下面一组示例: 【造语】篇的开头:
【情感】篇的开头:
这两例非常简洁精彩,其共同特点是都以旁征博引开头,接着抛出自己的态度,然后解释原因。不但省去了长篇的论述,还能让读者立刻抓住重点进入阅读状态,这就是旁征博引的魅力。 每一处的引用,都包含了其出处文章或小说的浓缩。貌似读者读到的仅是几句话,但脑海中已经展开联想补全了背后的整个故事。就像是翻出珍藏的玩具,也牵出了相关的童年记忆。 而且,说话者谁?名人也!名人效应会让读者更加信服,你看,除了我这么说,还有杜甫、还有鲁迅也这么说,你总该信了吧? 读者:我信,我信! 最后再来一个我最喜欢的【血书】篇开头,感受一下旁征博引是如何增彩的:
在文学和哲学领域稍微有点涉猎的朋友们,几乎没人不知道尼采,他是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尼采哲学是西方文学存在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流派的理论基础。嘘,尼采说了:“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多么经典。 鲁迅的地位就更不必赘述,九年义务天天见!可在这,他不仅说,他又说,他还说…明月老师这篇文章的引用,让我拍腿叫绝,不仅引用的人地位卓群,话语声重如雷鸣。引用鲁迅的“三说”情感上层层递进,自己的观点一字未说就先引起个小高潮,稳稳的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发表自己的观点,正所谓前人言论皆为我所用,把文章立意拔高,不可谓不精彩。 缘起式和亮点式开头就分析到这,这两种方法是《大师们的写作课》书中最常用到的,但远不止这两类。比如问答式,自己设问自己答,像【匮乏】篇、【文艺】篇。再比如总结式开头,像【通灵】篇、【传承】篇,如下。 【通灵】篇开头:
【传承】篇开头:
需特别提醒各位的是,总结式开头适合内容高度集中,且只有一个中心思想的文章。另外,总结出来的最好是金句,如果水平不好,还是果断弃用吧!千万不要又流于枯燥说理论文式的开头了,那我就白作了这篇文章! 此篇文章由舒明月提出主题和思路 由文学助理王湘媛做具体文本分析并执笔 |
|
来自: transpacificm > 《写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