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景百合病之我见 摘要:百合病首见于《金匮要略》,其主证与现代医学中神经官能症相似,但现代百合病之名,在临证却少见医家诊治报道。百合病命名主要的观点有:以药命名,以病机命名,以病因命名,以证候命名。该病病因病机主要有:宗肺说,宗心说,宗心肺说,百合病实系脑病。临床大凡解(亻+亦)、脏躁、梅核气等皆百合病之类也。 关键词:百合病;《金匮要略》;解(亻+亦);脏躁;梅核气;张仲景 张仲景《金匮要略》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诊治杂病的专著,古今医家推崇备至,称之方书之祖,医方之经,其所论众多病名至今仍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惟独百合病之名,在临证却少见医家诊治报道。是否为此病古今皆鲜见呢?清代陈修园《金匮要略浅注》曰:“皆若不能自主之势,此病最多,而医者不识耳”。此病证候众多,病灶、病位、病名众说纷纭。 1 百合病命名 对于百合病命名历代医家观点不一,最为主要有以下四方面。
仲景治疗百合病,篇中七方,六方有百合。清代魏荔彤《金匮要略本义》云:“百合病用百合,盖古有百合病之名,即因百合一味而廖此疾,因得名。”认为以百合为主药能愈百合病,故病以药命名。并且指出,病以药名有旁证可据:“太阳病桂枝证,亦病因药而得名之义也。”丹波元简很赞同魏氏之说:“病名百合?而用百合治之,不识其义,今得魏注,而义白明。后世有病名河白者,以河白草治之,即与此同义。”
清代尤在泾《金匮要略心典》曰:“百脉一宗者,分之则为百脉,合之则为一宗,悉致其病,则无之非病矣。”清代徐忠可《金匮要略论注》认为:“此言伤寒虚劳之人都有正气不能御邪,致浸淫经脉。现证杂乱,不能复分经络,曰百合病谓周身百脉皆病。”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曰:“百合病者,谓无经络,百脉一宗悉致病也,多因伤寒、虚劳,大病之后不平复,变成斯疾也。”认为周身经脉、百骸皆病,称之为百合病,从病机的角度来解释病名。清代吴谦《医宗金鉴》云:“百合百瓣一蒂,如人百脉一宗,而取以命名也。
日人饭田鼎《金匮要略方论考证》认为“百合病乃房室过度所致,《肘后方》以生地黄疗男女虚损,《神农经》地黄条曰:“治伤中,今配百合以生地黄其因可知。按百合,乃房室过度之谓,取其因以名其病,与其药名相合者,偶然耳。” 1.4 以证候命名 百合病之“百”为多之意,“合”为汇合之意,错综复杂的证候汇合在一起,便是百合病。故百合病可以理解为百证之合。袁世华[1]认为,百合病之百为多之意,合为汇合之意,错综复杂的症状汇合一起,便是百合病,故百合病可理解为百证之合。 2 百合病病因病机 2.1 宗肺说 《素问·经脉别论》载:“肺朝百脉”。故一些医家认为仲景所谓“百脉一宗,悉致其病”,即是言肺。许多医家将百合病与肺联系起来。如魏荔彤曰:“百合病者,肺病也。”沈目南云:“然虽脏腑百脉皆病,终不离乎肺主气,心主血,心营肺卫受邪也。” 2.2 宗心说 赵以德《金匮方论衍义》认为百合病病部位重点在心,其曰:“是病多心生,或因情欲不遂,或因离绝苑结,或因忧惶煎迫,致二火郁热之所成。百脉既病,故百体皆不安,所以见不一之病状。”“又何言一宗而悉致病耶?盖尽归于手心主也。”从而指出百合病乃心火为患。 2.3 宗心肺说 亦有医家认为心主血脉,肺主治节而朝百脉,故心肺正常则气血调和则百脉皆得其养。如心肺一病,则百脉皆病,百脉一宗之宗,实际上是指心肺。近代医家程门雪《金匮篇解》中说:“肺主气,肺朝百脉;心主血,脉为血府,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可以断言是气血皆病的,是心肺皆病的”。亦有医家认为百合病是指心肺阴虚的病变。 2.4 百合病实系脑病 李珥臣曰:“《活人书》云:‘伤寒大病后……变成百合病……在《内经》解(亻+亦)病似之’”。《梅滕更医方汇编》:“百合证种种奇怪情形,病人医家每委之于鬼祟,不知其根实由七情六欲,伤其脑筋所致,发而为病。”近人黄竹斋曰:“案百合病者精神病之一……则脑髓失灵而志意昏愦,百合质类脑髓。”又曰:“案百合根质似人之脑,其花日开夜合,乃草木之有情者,性能清热消郁,解脑髓之庳,补元气之虚,故用以为百合病之主药……另曰山下出泉,是泉者水之源,故取以煎清脑之药也。”百合病临床表现:意欲食复不能食,常嘿嘿,欲卧不能卧,欲饮食或有美食,或有不闻食臭时,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口苦,小便赤,诸药不能治,得药则剧吐利,如有神灵者,身形如和。这些症状与现代临床神经官能症的精神状态、饮食睡眠、言语行为、感知觉等失调均有相似之处。笔者认为临床大凡解(亻+亦)、脏躁、梅核气等皆百合病之类也。 当代中医不少病名当深究其历史,结合现代医学将其规范,成为中西医皆能认可的科学。 作者:刘海晔,张桐,李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河南中医,2015年04期 |
|
来自: 老玉米棒 > 《七情内伤情志抑郁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