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李商隐的悲伤从何而来? 李商隐大概是唐朝才子中,活的最憋屈的人,也是唐朝诗人中写诗写的最朦胧最伤感的诗人。李商隐的诗,鲜明地体现了大唐帝国逐渐走向没落衰败的过程,这就像李商隐自己说的那样,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李商隐觉察到,自己的命运,也许就像是大唐的国运,在日暮四合之时,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了。 作为诗人,李商隐的地位是崇高的,他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在唐朝诗人中,有的人追求诗歌的狂想与浪漫,管他什么格律,比如李白;有的人追求诗歌的现实主义,反映个人的生命漂泊与大时代的悲欢离合,管他什么自我的潦倒,比如杜甫;有人追求心情的闲适,管他什么官位,比如王维。而李商隐追求诗歌的美感,他着意营造一种朦胧的意境,那种你一眼看上去很美但是你说不出哪里美,仔细品味还是很美的样子。所以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我觉得这样的风格,在现当代的诗人中,比较像的大概是孩子,或者是女诗人余秀华。 李商隐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 李商隐的伤感是晚唐的典型。其实,李商隐的伤感是从他那桩美丽的婚姻开始的。 李商隐家庭条件差,自己是老大,还要担负起家族振兴的任务。他们家没有什么关系。而唐朝考进士,还没有实行糊卷,能否考上,一方面你是要有才气,但另一方面,还要有人推荐。 李商隐考试失败后,最终被权倾朝野的令狐家族看上,受到他们的恩典和扶持,最终考上进士,进入政坛,成为令狐家族的生力军。李商隐又被朝中另一高官王茂元看上,成为王的女婿。而王茂元在当时属于李党,而令狐家族属于牛党,在血雨腥风的牛李党争中,李商隐成了最不地道的人。在令狐家族看来,李商隐背信弃义没有任何道义可言,而李商隐对令狐家族确实心存愧疚,经常写一些感恩的拍马屁的话,试图修复他与令狐家族的关系。而在李党看来,既然已经成为李党,那就应该一片冰心在玉壶,不要再和牛党有什么瓜葛。但李商隐陷入了漩涡之中,他是个性格软弱不善于溜须拍马往上爬的人,所以在政坛,李商隐越混官职越小,越混越惨,这对曾经是理想远大的他来说,这绝对是一种残酷的打击。 李商隐的诗歌比较朦胧难懂,原来是李商隐心中有说不出但又不得不说的难言之隐;为什么李商隐的诗歌那么伤心,那是因为他得仕途生活严重不如意。所以,李商隐是唐朝最为伤心的伤心人。 李商隐去世的时候,他最好的朋友为他写了两首诗,极其准确地概括了他的一生: 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 鸟啼花落人何在,竹死桐枯凤不来。 良马足因无主踠,旧交心为绝弦哀。 九泉莫叹三光隔,又送文星入夜台。 译文: 空怀有凌云万丈的高才,一生胸襟不曾片刻展开。 鸟啼花落斯人归于何处,竹死桐枯凤鸟不再飞来。 良马不遇足因无主而弯,知音痛失心由断弦而哀。 冥府不用感叹阴阳相隔,又有文星送入坟墓中来。 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真的是说尽了李商隐一生的悲剧。也许他从来就没有开心过吧。 现在,我们可以看看这首诗了: 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 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 这首诗是写在他的知己、恩人卢弘正病逝之后。我们知道,李商隐处于牛李党争的漩涡之中,在政治上被人看成是摇摆人,看成是首鼠两端的小人,所以也没有人喜欢、敢用他,而卢弘正却给了他机会。所以在伯乐去世之后,他一方面悼念恩人,另一方面也感到前途再无光明之日。所以他的诗,是极为伤感的。 春日本来极为美丽的,但是在不美丽的心情中,春天的美却有一些残酷,特别是春天将尽之时,特别是在天涯孤客的眼中,春天的美,似乎是一种反衬,是一种挑衅。 夕阳西下的时候,这种伤感更为强烈。 李商隐看到听到了莺啼。本来鸟儿的歌唱是美丽的,比如杜牧就很喜欢千里莺啼绿映红的景色,但是在李商隐听来,莺就是在哭泣。它在哭什么呢?它在哭枝头那朵最高的花,这朵花已经没有人庇护了,它只能独自承受着风吹雨打,这样很快就要零落成泥碾作尘了,所以李商隐很悲伤,它觉得莺的泪,正好落在花上,这让花更加的悲伤。 所以,世界是美丽的,但是在不美丽的心情看来,一切美丽都是对诗人的反讽。 李商隐的悲伤,由此可知。 |
|
来自: 云祥hggmgj2zkm > 《文学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