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岁的内心独白 白燕升 不知不觉,已经站在50岁的门口,职业生涯也快30年了。《论语》中说:“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回顾过往,静心一想,我的生活感悟、人生智慧,终究没有逃脱古人的“魔掌”。 刚参加工作那十来年,充满新鲜充满渴望。从保定台到河北台,再到央视,那个时候,特别想得到外界的认可,得到观众的认可,此外还有一种为家乡争光甚至“光宗耀祖”的“原始动力”。干起事来,有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也有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豪情。 第二个十年,渐渐意识到现实和理想之间的落差。依然奋斗,但考虑的问题越来越现实,也曾为了名利而挣扎纠结。人活着绕不开物质,有了物质保障才能有生活品质。人活着也绕不开人际关系,为人夫、为人父、为人下级、为人上级……种种角色,都需努力面对。 到了第三个十年,尤其最近三五年,越折腾反而越坦然。做事情不再看重结果,特别享受过程。如果过程没意思,无论结果多么有意义,我都想放弃。或许,坚持做有意思的事情,本身就是最有意义的。跟人交往也是一样,一定要合拍,要彼此愉快,而不再刻意迁就以达到某种目的。对于个人荣辱,也越来越看淡。 有时候也觉得很累,甚至想放弃,也曾拷问自己,这样拼命是为了什么?值得吗?看起来好像有不少光环,但不一定快乐,甚至根本没有时间去考虑快乐不快乐,只能拼了命地往前奔。停不下来,也不能停下来,害怕一停下来就没了方向和主张。努力赶路,含泪奔跑,为了和对的人遇见……不能说这样没有意义,但那似乎又不是最终的意义。 然后在某个时刻,又像是突然顿悟。什么是终极意义?或许只存在于自己的相信,也只需要自己相信。相信生活,相信美好,相信责任。活着不就得相信点什么,牵挂点什么,承担点什么吗? 有人说,人活着有三条命,性命、生命和使命。性命是爹妈给的,我们不能增加性命的长度。长大后,通过自己的修养、修行,增加性命的宽度,让生活更有品位,这就是生命。再走着走着,又意识到,你说的话、你做的事儿,不光对自己有影响,还对周围的亲人、朋友甚至更遥远的人有影响,这个时候渐渐地有了一种责任。似乎有些事情天注定是你要经历、要完成的,这就是使命。 所谓“知天命”,并不是听天由命、无欲无为,而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努力作为,但不执迷于结果;不执迷于结果,但努力作为。 《锁麟囊》里,薛湘灵在落难后有一段唱词,是剧作家翁偶虹先生写的,非常精彩,我非常喜欢,其中有这样几句:“他教我,收余恨、免娇嗔,且自新、改性情,休恋逝水,苦海回身,早悟兰因。”只有经历过种种不易、磨难,才能参透一二,写出这样的人生感悟。 早悟兰因,悟的是什么?悟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在经历生活种种修炼和内心种种挣扎之后,学会和自己相处,和自己交流,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成为自己。悟的目的,不是抛弃红尘,四大皆空,而是更好地置身于红尘,在世俗中悟美好,在纷扰中悟宁静,在孤独中悟归属,在失望中悟希望。 有些事情,不是想明白之后才觉得“无所谓”,而是觉得“无所谓”之后才能想明白。经历越多,得到越多,明白越多,不是为了做“加法”,负重前行;而是为了更好地做“减法”,越活越简单。萧伯纳说,“简单的事情复杂化很简单,复杂的事情简单化很复杂。” 事情如此,人亦如此。 不同的鸟类很难栖息在同一棵树上,因为语言、习性本就不相同,人与人的交往也一样。不是一路人,不可能、也没必要强拧到一起去。与其计算人心,不如做好自己;与其费力琢磨无谓的事,不如珍惜有缘的人。 如果要说50岁有什么愿望,我仍然希望轻装上阵。虽历尽艰辛,但依然怀着一颗少年的心、简单的心、火热的心,在后电视时代,努力为戏曲传播闯出一条路来。不管是团队里八零后、九零后的年轻伙伴儿,还是所有我认识的、不认识的热爱戏曲的朋友,我愿意也一定和你们一起把传播传统戏曲进行到底。 再过十年、二十年,我依然希望以这样的心态面对一切。无论复杂,还是磨难,无论勾心斗角,还是尔虞我诈,我愿用简单的方式去化解。 你希望世界变成什么样子,就必须自己先成为那个样子。真诚,简单,无所畏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