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们都学过一个揠苗助长的典故,从这个典故里我们可以了解到,庄稼成长是有客观规律的,比如说五一的时候播种,十一的时候收获,庄稼要长满成长期才能成熟。偶尔赶上下霜早,农民朋友不得不提早收割庄稼,提早收的庄稼没有长到时候,上的就不成,颗粒不饱满。提前收割还算好的,揠苗助长典故里讲的,硬生生把苗拔高,那就是从根本上的戕害了。从这个典故,我们可以做一个适当的类比,学习能不能速成?换个说法,我们能不能在孩子上小学之前,就把某些学年的课程学完?类似这样的“抢跑式”学习应不应该被提倡? 我们不应该做类似揠苗助长的行为。根据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在具体运算阶段,孩子只能知道具体的事物,了解基本的守恒等。到了形式运算阶段,孩子会发展出推理与归纳演绎的能力,进而摆脱具体的事物,脑子里可以抽象出概念。比如我读小学一年级刚学加减法的时候,姐姐给讲题我就是不会算,但是如果她用糖果来举例,我就知道怎么解决。不是馋,是因为大脑没有发育到那个程度,自然就没有那么一个概念。 同样的道理,如果孩子没有发展到三年级的智力阶段,他就无法接收这个阶段的课程。比如我们学习怎么解方程,设立未知数的时候,如果没有发展到具体运算阶段的孩子,就无法理解是怎么回事,因为他无法抽象出一个未知数与具体事物对等。而等到他们发展到这个阶段了,他们就会恍然大悟,不是他们笨,只是家长太着急,这也是我说的“启智”有早晚。学校教育的学期设定都是有一定心理学根据的,这样子抢跑式的提前学习,反倒是耽误了孩子的时间与精力,并且会产生一定的心理阴影,得不偿失。为什么呢?因为孩子思维发展没有跟上,被强行灌输课程内容,孩子打心眼儿里会反感,也会对孩子的自信心造成影响。而且,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智力范围,到哪个阶段就做哪个阶段的事情,这才是正路。 抢跑式学习需要在短时间内给孩子灌输大量知识点,多数孩子是消化不了的。就像我们每顿都吃饭,但是我们都不会吃太多,因为吃多了肚子胀,消化系统负担大。学习也是一样的,一次灌输太多内容,在短时间内孩子无法消化理解,无法将新知识与旧有知识一一产生联结,那就相当于没有学习。解决办法就是,刚开始学习什么科目,要从简单的入手,将前步基础打牢,再慢慢推进。一年级的课程都吸收消化了,再进行二年级的。如果能在一两个月内完成三四年的教学任务,那大概还没等到小学毕业,孩子就可以上大学了吧。是有一些天才少年存在,但是我们应该知道,那些毕竟是少数。天才的大脑回路与正常的孩子是不一样的,他们能在某一方面成为神童,是因为他们对这些学科天生极具天赋。极具天赋的孩子,只需要轻轻的引导,她自己就能走上学习钻研之路了,更不用什么提前的补课班。 我们都看过小说或者电视剧《天龙八部》,里边的段誉练就的“北冥神功”是专门吸收别人内力的功夫。你看他是吸收了不少别人内功,但是他在应用的时候却应用不出来。然而如果假以时日,段誉慢慢熟悉了六脉神剑的招数,便可以轻松发出了。我们学习不可能短时间内一股脑地将课本知识塞到大脑里,因为我们的大脑不是计算机,碎片化的知识是游离的,是没办法被我们有效提取的。只有通过与旧有知识联结起来,我们才能不断深化该部分知识,才能做到收放自如。那怎么做这个联结呢?那自然是学会走再慢慢练习跑,一年级课程熟练了,再积累二年级的了。孩子是天才的,学习速度快,但是也需要把整个科目的知识点都掌握熟练才能进行高级课程的学习,而不是掌握了几个知识点貌似理解了,就贸然进军高级课程,那才是真正的空中楼阁。 我再举一个学习英语的例子。如果不经过大量的练习,不犯成吨那么多的错误,是无法融会贯通的。我在毕业前一直学习英语,阅读语法之类都还可以,在别人眼中我的英语也还不错。但是到了工作场合,需要实际应用英语的时候,才发现自己认为的不错只是自己的错觉。能吭呲瘪肚(东北话,指不流利)地表达意思就不错了,还哪管什么词汇、语法的。那个时候开项目会,即使他们讨论的都是专业内的技术问题,我也完全是“鸭子听雷”。第一次与老外沟通项目进度,紧张的不得了,甚至声音都在抖。 这些都是需要积累与练习的,都是需要不断坚持然后慢慢熟练的,哪里会有什么速成!我见过名校毕业研究生,在与老外对话时,听到一个很简单的词,完全蒙在那里,不是他不会,不是他水平不行,是没有练习到位就根本反应不过来,就不可能听明白。没有量变,岂有质变?简单的知识点填鸭是无法满足学习要求的。 回到本文的主题,揠苗助长是我们了解的可笑举动,那同样,抢跑式学习就是孩子教育路上的揠苗助长。很多家长看起来很关心孩子的成长,却不知道去了解一下孩子的认知发展特点,也不管孩子自身的特点,就一味地给孩子灌输学校的知识,强行填鸭,如一首唯美的古诗,不去给孩子形象化的讲解,只让孩子去背诵,那是痛苦的,因为很多时候,孩子脑子里根本不知道很多概念,不知道什么是香炉,不知道什么是瀑布,更不知道什么是银河。用四个字概括抢跑式学习,那就是揠苗助长。用四个字概括应该怎么办,那就是稳扎稳打。 |
|
来自: 昵称32901809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