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分钟,能做什么? 做一道菜、吃一顿早餐、画个淡妆、看份报纸、发发呆…… 对很多人来说,10分钟是一天的漫长时光中的一个小小片段,转瞬即逝,甚至不值一提。 但是,对于有些人来说,10分钟却有着难以估量的非凡意义。 比如下面这个案例 ↓↓↓ 前段时间,在湖南益阳某幼儿园 几名小朋友围坐饭桌前吃饭时 一名4岁男童不小心被食物梗住气道 让人无比痛心的是 从小男孩被梗住之后 两三分钟内都没有老师注意到 等到被发现送医已无力回天... 听到孩子不幸去世的消息,男童的妈妈几度哭晕过去,最后在丈夫的陪同下,男童妈妈查看了事发时的监控画面。 看到自己的孩子在被梗住后的三分钟之内,竟无一名老师察觉,男童妈妈再次痛哭。 其实,如果在孩子梗住后如果有人能及时发现并且踩用正确的急救方法对孩子施救,这样的悲剧完全可以避免。 在新闻中看到这样的案例,已经令我们无比惋惜;在生活中,我们无法预测这样的紧急情况是否会有一天也降临在我们自己身边。 大量急救措施实践证明: ● 当紧急情况发生时,4分钟内进行复苏者,有一半能被救活; ● 4~6分钟开始进行复苏者,仅10%可以救活; ● 超过6分钟者,存活率仅为4%; ● 而10分钟以上开始复苏者,几乎无存活可能。 时间就是生命,所以在医学实践上,有“急救黄金十分钟”的说法——当意外发生时,能否在10分钟内实施正确的方法进行急救,直接决定着一条生命能否得到挽留。 夜鹰,是一名三甲医院急诊医生、美国心脏协会急救培训导师,也是拥有百万粉丝的自媒体人。 他在多年的急救实践中,见过了太多因为急救知识缺乏令人遗憾无比的故事: 晕倒了,掐人中; 烫伤了,往伤口上撒盐; 癫痫发作,撬开嘴巴塞东西; 溺水了,捞上来倒背着跑动控水; 心脏骤停了,傻傻等待急救车…… 最终的结果往往都是——患者错失急救时机,落下严重后果甚至失去生命。 美国大城市中,心脏骤停的抢救成功率最高可达46%,但在中国,这个数字不到3%。 “从事急救工作时间越长,越觉得很多时候自己的无力。在患者发病时,身边的目击者除了拨打急救电话之外,就是等待,就算是有一些勇敢的施救者伸手去施救,很遗憾,他们的施救措施也大多是不规范、无效甚至是严重错误的。” (癫痫急救时往患者嘴里塞东西是非常错误的做法) 现场急救,单靠医生是完全不够的,情况危急,医生毕竟无法从天而降。如果每个人都能懂一点靠谱、关键的急救术,这些悲剧就能大大减少。多知道一条急救知识,也许就能多挽救一条生命! (夜鹰在进行急救培训) 他在院前急救和急诊室内接诊过10万+的病患,在互联网上做了7年以纠错为特征的急救科普。 他在现实中手把手培训过接近10000名专业医护人员和急救小白丁,每一个急救细节都曾经与超过100位专业人员讨论过。 (夜鹰为医护人员开讲座) 每一个急救技能都在互联网上被1000000网友鉴定,全国12个城市历时4年超过100节线下急救培训课的锤炼,零差评零错评,这完全体现了夜鹰的严谨和谨慎: 有学员从贵阳来广州上急救课; 有学员从青海来西安上急救课; 有学员 从厦门来深圳上急救课; 有学员从长春来北京上急救课; 还有更多的人,没有机会上一堂急救课。 “急救知识不能仅仅锁在医院、锁在急诊室,急诊医生应该走出急诊室,将急救知识社会化。”夜鹰说。 一位西安的妈妈,3年前跟夜鹰老师学习了规范的急救知识,当时的她也许没想到,这些知识在3年后拯救了女儿的生命: 厦门有位网友说:我怀孕时就想参加你的急救课,现在孩子一岁了,你还没巡讲到厦门来。 夜鹰无奈地说:“我没有万千分身,我也有工作要干,有家庭要照顾,有孩子要陪伴,难以满足那么多朋友们的需求。” 所以,这次夜鹰精心制作了一套“10分钟救命课”,教你真正简单、正确、实用的急救方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