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工作得法,事半功倍;工作失法,收效甚微。从小的微观角度说,筹划、调动、控制、总结这组词,完整地体现了完成一项具体工作在不同阶段的不同要求;如果放大视角,从大的宏观角度看,这组词则指明了我们干好工作的方法和要求,是指导工作开展的方法论。如果理解和掌握了这组词的精髓要义,干工作就能进入游刃有余、驾轻就熟的“轻松”境界。就一项具体工作开展而言,四组词语前后衔接、有机统一,筹划处于事前阶段,是思考、是设计;调动处于开始阶段,是方法、是手段;控制处于进行阶段,是措施、是要求;总结处于收尾阶段,是体会、是收获。 一要重筹划。也就是重视筹划工作,重视顶层设计。筹划更多地体现了一个人的谋划能力,直白地说就是在工作尚未开始前,预先思考、提前设计要干什么工作、由谁来干、怎么干、什么时机开始、什么时间完成、达到什么目标等。应该说,筹划是我们行动的指南,如果工作筹划不好,就会南辕北辙、事倍功半,既降低了效率,又影响了质量,也缩水了效果。筹划是动脑思考和“设计”工作的过程,承担一项具体工作,不管大的工作,还是小的工作,都应重视和做好事前筹划,做到“四想”:一是把结果想“清”,干一项工作要达到什么目的、实现什么目标,要提前思考、心中有数;二是把过程想“全”,整个工作的全过程要考虑周全、避免疏漏;三是把难点想“到”,要找准工作的难点和关键环节,做到未雨绸缪、应对有策;四是把计划想“细”,需要多长时间完成,要制定可行的计划安排,做到按部就班、不慌不乱。 二要善调动。也就是要善于调动各种力量和资源,全力以赴、扎实有序展开工作。调动更多地体现了一个人的协调能力。所谓调动,就是调动工作参与者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就是调动工作相关方共同参与、齐心协力向着设定目标前进。目前,在工作中经常出现一些问题和不足,纠其原因与不会调动有很大关系,或者说在调动方面出了问题,比如遇到简单工作能够顺利完成,但遇到一些大项的、复杂的工作,经常是不知如何下手、手忙脚乱;有时只会个人埋头苦干,不会调动可利用的各方资源分解工作,导致工作任务难以按时完成或高质量完成。一项工作的完成,尤其是大项工作、复杂工作的完成,不是靠一人之力就可实现的,这些工作往往需要相关部门和人员共同配合、共同协作。完成一项工作,既要当好“主角”,更要找好“配角”,要调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为我所用,将工作任务合理分解、合理分工,并想方设法调动工作参与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齐心协力开展好工作。 三要会控制。也就是能够掌控工作过程,按照既定的目标、要求、内容和时限完成工作任务。控制更多地体现了一个人的领导能力,展现的是对工作过程的掌控力和驾御力。要想在规定时间内高质量完成工作任务,关键就在于工作中能否发挥好控制的“助推器”作用。现实工作中经常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不能按时完成工作任务,完成工作质量不高、效率偏低等,都与控制不力有关。控制什么?首先,对工作的标准、目标或结果,要有清晰的“轮廓”,要引导和带领相关人员围绕目标开展工作;其次,要控制好工作节奏,按照时间节点开展工作,确保工作进度按计划进行;再次,要能够及时发现工作中的问题,并研究解决办法和对策措施,避免出现工作拖拉停滞、偏离“轨道”等问题。怎么控制?就是采取有效得力的措施办法,对工作过程进行全程管控,及时修正问题和不足,确保工作按照既定的计划和明确的要求有序推进,确保在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双提升”的基础上达成工作。 四要常总结。也就是分析总结好的做法和存在不足,为后续更好地开展和完成工作提供经验借鉴。总结是一项务虚的工作,但务虚是为了更好地务实,十分重要,也十分必要。毛主席曾经讲过:“我是靠总结经验吃饭的”。总结更多地体现了一个人的学习能力,总结的过程就是一个梳理经验、发现问题、修正不足、改进提高的自我完善的过程。总结是我们在人生成长进步过程中必须养成的良好习惯,是我们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提高本领、提升素质的“金钥匙”。每一项工作完成后,都应认真梳理分析,既要总结好的经验和做法,更要总结出现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不足,确保每完成一项工作、经历一次任务,能力素质就前进一步、上升一节。特别是处于竞争异常激烈的当下社会,必须依靠常总结、常反思来改进工作、提升能力。只有这样,经过日积月累的工作历练和积淀,个人能力素质才会得到“升华”,也才能更好地胜任本职岗位,书写辉煌璀璨的人生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