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魏晋风度(三)——帝王的风度

 秦岭之尖 2019-06-24

文/一如   

自古皇帝或是雄才大略,或是文治武功,或是荒淫残暴,又或是昏庸无度等等。但在魏晋那个年代,很多皇帝又是名士,他们以平易近人的心态对待自己的大臣。而这种风格是历史上少有朝代能够媲美的。

追悼会上的驴叫

“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死去。追悼会上,众大臣哭作一团。此时魏文帝曹丕走进灵堂,悲伤之情笼罩着整个人。看到整个屋子里痛哭流涕的人们,曹丕悲伤地说道:“王粲在时最喜欢听驴叫,大家一起学驴叫,就当是为他送行吧。”于是泣声停止,整个灵堂中传出阵阵驴叫。

魏文帝曹丕

看到这段话,你或许会掩嘴而笑,或许会肃然起敬。一个帝王带着一群大臣做着看似蔑视伦常的事情,但那却是最接近本性的。眼泪不一定能代表悲伤,而驴叫似乎是对一个逝去老友的最真挚的道别。

一个因为“煮豆燃豆萁”的故事而被后人称之为残暴皇帝的曹丕能做出如此令人欣慰之事,可见历史对他是有偏见的。如果不是这样,那为何他被后人称之为“魏文帝”。

傻皇帝的悲悯

那是西晋末年八王之乱的年代。战乱中,皇帝司马衷中箭受伤,周围的侍从纷纷逃跑保命,只有嵇康的儿子嵇邵依旧在他身边保护着他。果然寡不敌众,君臣二人被俘虏,当叛军要杀嵇邵时,司马衷说:“他是忠臣,不能杀。”叛军哪里听他的话,手起刀落,嵇邵的鲜血溅在皇帝的衣服上。

叛乱结束,当侍从要洗掉皇帝身上的血迹时。司马衷流着泪说道:“这是嵇侍中的血,不能洗。”周围的人听罢,莫不掩面而泣。

司马衷

司马衷在后人的眼中是白痴,因为他不够聪明。我们只是以一个人大脑的聪明与否来判定他,却忽略了他内心的敦厚、善良。还好古人以聪明与否来判断一个人。而今人却只是以纯粹的金钱来衡量一个人的价值。

长安远不远

西晋灭亡,皇室衣冠南渡,并以南京为首都,史称东晋。年幼的太子司马绍发现父亲经常一个人暗自叹息。某日他坐在父亲司马睿的膝盖上,这时有人远从长安而来,父亲问那人长安和洛阳一带的情况,想起中原沦陷,不禁泪流满面。

司马绍问父亲为什么哭,司马睿就把五胡乱华、四海南奔的故事一一讲给他听。然后问道:“你觉得我们离长安远,还是离太阳远。”年幼的司马绍回道:“当然是太阳离我们远。我只看到有人从长安来,不见有人从太阳来。”父亲听罢大喜。

晋明帝司马绍

第二天群臣上朝时,司马睿叫来儿子让他把昨天的回答再说一遍。没想到司马绍却说长安远,顿时朝堂上下一片尴尬的气氛。只见他不紧不慢地说:“我举头能看到太阳,却看不到长安。”这些从北方南渡而来的老臣们听罢都潸然泪下。

此时的司马绍只有六岁,前者回答是不想让父亲思国伤心,故说长安近,这是孝。后者则是不要让大臣们忘了家仇国恨,要时刻想着收复河山,因此说“不见长安”,这是忠。

无功不受禄

某日皇帝司马睿喜得皇子,因此大摆酒宴来招待群臣。正当君臣上下一片喜悦之际,这是从座位上站起一个叫殷洪乔的人,就想跟皇帝客气两句。于是说道:“皇子诞生,普天同庆,作为大臣,我无功受禄,实在是感到惭愧啊。”

皇帝顿时大笑道:“爱卿啊,皇后生孩子,如果要有你的功劳,那还得了,那这孩子是我的还是你的啊?”群臣无不捧腹大笑。

晋元帝司马睿

看到这个画面,你是否感到一丝温馨?君臣关系是如此和谐融洽。这种情况如果是放在明清,那殷洪乔即使是有十个脑袋,也不够皇帝砍的吧。

魏晋是个美好的年代,即使是有着君命神授的天子们也在逐渐摆脱儒家思想的束缚,他们更多的是在追求灵魂的安定和生命的自由。我们似乎经常从魏晋文人和皇帝的眼中看到眼泪,不要以为那是懦弱的表现,那是对生命和本性最纯粹的思考和追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