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杂诗二首》 [魏诗·曹丕]
其一
漫漫秋夜长,烈烈北风凉。
漫漫的秋夜多么深长,烈烈的北风吹来正凉。
烈烈:风吹过之声。
展转不能寐,披衣起彷徨。
躺在床上辗转不能睡,披衣而起徘徊在前堂。
展转:展同辗,指睡觉时翻来覆去。寐:入睡。彷徨:徘徊,犹豫不决,心神不定。
彷徨忽已久,白露沾我裳。
徘徊不定时光忽已久,白露渐渐浸湿我衣裳。
俯视清水波,仰看明月光。
俯视池中清水起微波,仰看空中皎皎明月光。
天汉回西流,三五正纵横。
心星噣星排列呈纵横,银河转而流向正西方。
天汉:指银河。西流:指银河由西南转而向正西流转,表示已是夜深时分。三五:指星。三指心星,五指噣星。
草虫鸣何悲,孤雁独南翔。
草虫的叫声多么可悲,鸿雁孤独地向南飞翔。
郁郁多悲思,绵绵思故乡。
内心闷闷不乐忧愁多,连续不断地思念故乡。
郁郁:苦闷忧伤。
愿飞安得翼,欲济河无梁。
想要高飞何处得双翅,想要渡河河面无桥梁。
济:渡。梁:桥。
向风长叹息,断绝我中肠。
面对长风而微微叹息,忧思不尽断我腹中肠。
中:同“衷”。中肠:谓腹中之肠,喻愁苦之甚。
其二
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车盖。
西北天空有一朵浮云,耸立无依形状如车盖。
浮云:漂浮的云。亭亭:耸立而无所依靠的样子。车盖:车蓬。
惜我时不遇,适与飘风会。
可惜浮云没遇好时机,恰巧与突起的暴风遇。
时不遇:没遇到好时机。适:正值,恰巧。
吹我东南行,行行至吴会。
暴风吹我飘行到东南,南行来到吴郡会稽郡。
行行:走了又走,这里是极言漂泊之远。吴会:指吴郡与会稽郡,今江、浙一带。
吴会非吾乡,安能久留滞。
吴会二郡不是我故乡,如何能够在此久停留。
滞:停留。
弃置勿复陈,客子常畏人。
抛开忧愁不必说其他,客子身居异乡畏人欺。
弃置勿复陈:此为乐府诗套语。弃置:放在一边。陈:叙说。畏人:言客子力单,怕被他人所欺。
《杂诗二首》是五言古诗。
其一“漫漫秋夜长”。
泊客以为,本诗可以分为两段。
第一段:夜不能寐。从首句到“孤雁独南翔”。
“漫漫秋夜长,烈烈北风凉。展转不能寐,披衣起彷徨。”漫漫的秋夜多么深长,烈烈的北风吹来正凉。躺在床上辗转不能睡,披衣而起徘徊在前堂。
为何夜不能寐?
“彷徨忽已久,白露沾我裳。”徘徊不定时光忽已久,白露渐渐浸湿我衣裳。
秋凉的夜晚,“我”徘徊在前堂有多久了?白露都已经打湿了“我”的衣裳。不冷么?
可想而知,“我的“忧思有多深!
那么,“我”忧愁什么呢?
“俯视清水波,仰看明月光。天汉回西流,三五正纵横。”俯视池中清水起微波,仰看空中皎皎明月光。心星噣星排列呈纵横,银河转而流向正西方。
用天象再次说明夜已很深了。
“草虫鸣何悲,孤雁独南翔。”草虫的叫声多么可悲,鸿雁孤独地向南飞翔。
应该说,“草虫鸣何悲”是实写,“孤雁独南翔”是想象。因为,秋凉的深夜,是无法看得见天上的孤雁的(也不知道,孤雁在夜晚是不是还在飞)。
“我”在此秋凉的深夜,夜不能寐,愁思很深。听到了草虫的鸣叫,那是叫得可悲,不由得想到“我”自己,独自一人,游客(游子客居)于南方。
第二段:思乡忧思。从“郁郁多悲思”到末句。
“郁郁多悲思,绵绵思故乡。”内心闷闷不乐忧愁多,连续不断地思念故乡。
直接点题。夜不能寐的原因就是想念故乡。
“愿飞安得翼,欲济河无梁。” 想要高飞何处得双翅,想要渡河河面无桥梁。
身在南方,故乡在北方。想要回家,却无法回乡。恨不能如大雁有双翅膀!
“向风长叹息,断绝我中肠。”面对长风而微微叹息,忧思不尽断我腹中肠。
思念故乡,有家却难回。思乡之情,不仅夜不能寐,更是“断绝我中肠”。
《杂诗》其一“漫漫秋夜长”,通过秋凉之夜,游子夜不能寐,彷徨堂前的描写,抒发了游子极度思念故乡,但却有家难回的忧伤心情。
其二“西北有浮云”。
泊客以为,本诗可以分为两段。
第一段:流离他乡。从首句到“行行至吴会”。
“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车盖。惜我时不遇,适与飘风会。吹我东南行,行行至吴会。”西北天空有一朵浮云,耸立无依形状如车盖。可惜浮云没遇好时机,恰巧与突起的暴风遇。暴风吹我飘行到东南,南行来到吴郡会稽郡。
首句便以浮云比喻游子。由于受到外力的无可避免的因素,游子受排挤,从西北流落到了吴会之地。
实际上,此段也是交代了写此诗的背景和缘由。
第二段:游子苦遇。从“吴会非吾乡”到末句。
“吴会非吾乡,安能久留滞。弃置勿复陈,客子常畏人。”吴会二郡不是我故乡,如何能够在此久停留。 抛开忧愁不必说其他,客子身居异乡畏人欺。
他乡非故乡。游子不想留在吴会之地,除了是被迫流落到了他乡之外,更主要的是外乡人在当地还会受人欺负。
曹丕称帝后,先后两次伐吴。因此,有专家称,这是曹丕伐吴时作的感怀之诗。
泊客以为,这就有点牵强附会了。这《杂诗》二首,明明都是游子之诗,堂堂一帝皇,伐吴怎能会有以上的多愁善感?
但,这《杂诗》二首,也确实是曹丕以游子之心在作的。从这个角度讲(其实从曹丕的大部分诗作来看),曹丕也确实是不多见的、多愁善感的帝王。
《杂诗》其二“西北有浮云”同样描写了游子的思乡之情,但更多地描写了游子的客居生活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