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仲英哮喘治疗心得

 昵称mDn0X 2019-06-24

发时未必尽治标

哮喘的治疗,习以“发时治标,平时治本”为原则,但日久反复发作者,由于痰浊久蕴,气阴耗损,肺脾肾三脏渐虚,肺虚不能主气,脾虚则生痰储肺,肾虚则摄纳失常。因此,即使在发作期,亦可见到咳喘疲呜、气短、疲乏、自汗、脉虚无力等正虚邪实之象,此时当虚实兼顾,不可单纯拘泥于攻邪,尤其是大发作有喘脱倾向者,更应重视回阳救脱,即固其本。


周仲英哮喘治疗心得


通腑泻热亦治喘

肺与大肠相表里,其经脉相互联络,如《灵枢·经脉》云:“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其生理功能亦需相互配合而完成,肺的肃降功能有助于大肠的传导,而大肠的传导功能亦有赖于肺气的肃降。若痰热水饮壅肺,阻塞气机,肺失肃降,则大肠传导失职,腑气不通,致大便秘结:大肠热结,循经上扰,影响肺金,肺气不利,可出现咳嗽气喘等症。此时须用泻下法,才能使肺气通利。对于一些顽固性咳喘患者,若用宣肺、清肺、泻肺等法无效,但有腑热便结时,可用通腑泻热法。腑气通,肺气降,则咳喘自平。

上盛下虚当兼顾

哮喘的病位主要在肺,但反复发作,必然由肺及肾,且两者常相互影响。如痰热蕴肺者,日久可耗损肺肾之阴,而阴虚火炎又可灼津成痰,上干干肺,致肺气宣降失常;或困痰浊伤肺,肿虚及肾,气失摄纳,复感外耶,均可表现为咳喘痰多、气短胸闷、口干神疲等肺实肾虚、上盛下虚之候。此时当疏泄其上,补益其下,权衡主攻轻重处理。


周仲英哮喘治疗心得

治喘未必尽用麻黄
 
麻黄是最常用的止咳平喘药,《神农本草经》谓其能“止咳逆上气”,因其性温,传统用于风寒犯肺之寒实证,而通过临床适当配伍,常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证型的咳喘病。但因肺为娇脏.喜润恶燥,而麻黄性散温燥,发越阳气,有耗气伤阴之弊端,故对于哮喘虚象明显者,还当慎用。
 
只要辨证准确,用药恰当,不用麻黄同样能获得较好的止咳平喘效果。因此,见喘未必尽用麻黄。

作者授权代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