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石展英 柳州市工人医院 编 辑:邓淞云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视频导读 骨不连是骨折治疗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其可能的原因有多种,如高能量暴力损伤、营养不良、骨质疏松、激素使用等患者本身因素。当然,不恰当的治疗也会导致骨不连的发生。那么,股骨远端骨折手术中,哪些不恰当的操作是骨不连的危险因素?手术医生应该如何规避这些问题?本视频中,石展英医师将为我们进行详细讲解。 长按二维码观看完整视频 ▼▼▼▼ 视频重点 重点一:骨折愈合方式 包括一期愈合和二期愈合,简单骨折绝对稳定固定(应变量<2%)时,骨折愈合不依靠骨痂的产生,属于一期愈合;而相对稳定(应变量2%-10%)的复杂骨折的愈合依靠骨痂的生成,属于二期愈合。当骨折端不稳定时(应变量>10%),骨痂不生长,将导致骨不连的发生。 重点二:骨折愈合的条件 “钻石理念”,即同时具备良好的成骨诱导支架、血供、成骨相关细胞、成骨相关生长因子以及力学环境,这些条件任何一项缺失都可能导致骨折不愈合。其中,手术时骨折的复位、内固定选择及构型等力学环境因素,是可以通过完善手术技巧改善的。 重点三:术中力线判断和钢板放置技巧 下肢力线可以通过术中C臂透视判断;股骨髁上骨折钢板放置时应避免力线、偏移、旋转、低头等陷阱。 重点四:骨折端应变太大的原因及对策 值得注意的是,锁定钢板虽然有诸多好处,但在粉碎性骨折中应用时可能会导致断端的应变过大,从而使骨痂生成减少和骨痂不连续。为了降低这种应变量,可采取的措施包括更换髓内钉固定、增加附加钢板以及进行植骨等。 重点五:骨折端应变太小的原因及对策 锁定钢板工作长度过短时,骨折端可能因应变过小导致骨痂生成少,从而导致骨不连。为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对锁定钢板进行动力化处理。具体的动力化方式包括,去除穿过骨折线的拉力螺钉、近端改为非锁定钉、延长钢板工作长度以及应用动力锁定钉等。 ![]() ![]() ![]() 重点六:感染、骨缺损等导致的骨不连处理方式 感染、骨缺损等导致的骨不连可采用骨搬运技术处理;而对于合并严重骨质疏松、退行性骨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等的骨不连则可采用关节置换技术处理。 ![]() ![]() 小结 股骨远端骨折时,医生可以通过完善手术技术降低骨不连的风险。术中应做到良好的复位(包括力线良好、无旋转畸形等)、内固定选择及构型安排(不会引起骨折端应变过大或过小)。对于应变过大的情况,可以通过附加钢板、更换髓内钉以及植骨的方式纠正;对于应变过小的情况,则可通过增加锁定钢板工作长度等方式进行动力化。此外,对于感染性骨不连,应首先控制感染,再通过外固定支架或骨搬运技术进行处理,对于合并严重骨质疏松、风湿性关节炎等的骨不连,则可以考虑假体置换处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