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园寻迹文徵明

 苏迷 2019-06-24

山南

  拙政园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山水佳构,美景满目,堪称中国私家园林经典。拙政园始建于明朝正德年间,苏州文人王献臣秉性刚直不阿,不畏权贵,在京城为官时,得罪了“当红”太监,被诬陷受罚,遭贬回乡。他决定在苏州买地建造园林,以度余生。在好友文徵明的精心策划和设计下,历经十余载,终于建成该园,并取西晋文学家潘岳《闲居赋》中“此亦拙者之为政也”之句,将园林命名为拙政园。文徵明为明代江南四大才子之一,诗、书、画皆绝,因此,至今我们仍能在拙政园中找到许多文徵明留下的对联、匾额,这些为园林平添了许多文气雅韵,更为名园增色不少。

  放眼亭位于拙政园东部的土石山之巅,卷棚歇山顶的长方形亭子,掩隐在满山满坡的繁茂树木中,亭内的“放眼亭”三字匾额为文徵明所书,墨宝看上去飘逸隽秀,耐人欣赏。若置身亭中,可眺望东部园林景色,树木的间隙处,可见山麓曲水环绕,山石点缀池边,野鸟鸣叫不绝于耳,景色十分秀美。

  过倚虹亭进入园林中部,左踅,便可发现一座别具风味的四方亭,四面有四个圆洞门,苏州园林中绝无仅有,名为梧竹幽居,中悬匾额“梧竹幽居”四字为文徵明所书。这座亭子的奇妙之处是,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有四个大小相同的圆洞门,而恰恰是通过这四个圆洞门,可以欣赏到四季的景色。透过南面的圆洞门,可在春季赏春景,届时眼前呈现一幅迎春花开、桃红柳绿、春意盎然的画面。西面的圆洞门边,一池碧水,延伸而前,夏天可以观赏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情景。北面的圆洞门,可以见到梧桐数枝,翠竹几丛,深秋时分,梧桐秋雨,萧杀寂寥。那么冬景当然是立足东面的圆洞门以观赏啦。依照历史资料所言,东面对着复廊的屋檐,每每严冬时分,屋檐下会垂下长长的、晶莹剔透的冰凌(苏州闲话叫凌宕),不过如今,全球变暖,这种现象越来越少见了。幸亏有一个元素还在,那就是可以看到墙角数枝梅,也可闻到暗香来,这当然属于冬景啦。

  待霜亭位于梧竹幽居西面的山巅,匾额上秀气灵动的“待霜”两字为文徵明所书。唐代诗人韦应物在苏州为刺史时,他有一位郑姓好友罹疾,听说太湖洞庭盛产柑橘,食而有益病体,欲向友人求之,可惜,时令未届,于是,韦应物回书:怜君卧病思新橘,试摘尤酸亦未黄。书后欲题三百颗,洞庭须待满林霜。待霜亭因之得名。在其四周山坡、池边种植很多柑橘,秋深展红,霜白橘丹,惹人喜爱。

  香洲是拙政园内的船形建筑,“香洲”的匾题亦为文徵明所书。从柳荫路曲的五曲桥南望香洲,实在是太美了,那整个船形建筑的线条堪称美轮美奂。一条船包括了五种建筑样式,船头是荷花台,茶室是四方亭,船舱是面水轩,船楼是澄观楼,船尾是野航阁,因此,有人说园林中设置船形建筑,也是有效地增多了建筑的品种,丰富了建筑的内容。整条船的线条,用陈从周大师的话来说就是一个字“糯”。糯,就是柔美似水。一个字就高度概括了苏州园林的建筑风格和特征,陈从周不愧是古典园林建筑的大师,最令人叫绝的是,登船的小桥竟然故意不设栏杆,石板一条,仿佛上船的跳板,一步一跃,上船的感觉太妙。

  雪香云蔚亭位于拙政园中部池岛之上,“雪香”暗指梅花之馨香,“云蔚”是指周围树木茂密如云海。亭南有一副抱柱联,是文徵明留下的又一墨宝: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此联寥寥数字,却以动托静,以声衬幽,十分生动,富有情趣。

  另外,我们还可以在拙政园看到不少仿文徵明字迹的匾题,如涵青亭、小沧浪、玉兰堂等不一而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