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开悟:超越你的思维】

 小德亦为 2019-06-24

难道思维对于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生存来说不是最为关键的吗?

你的大脑只是一个工具。它是被用来处理特殊任务的,当这个任务完成时,你就让它处于休止状态。因此可以说,人们80%-90%的思维不仅是重复的,而且还是无用的,而且由于思维的运作障碍和消极的本质,大部分思维都是有害的。如果你观察你的思维,你就会发现这是真的。这还导致了你生命能量的严重损耗。

实际上这种强迫性的思维是一种上瘾症。上瘾症的特点是什么?非常简单:你没有可以停止的选择。它甚至比你还强大。它同样给你一种错误的乐趣,而这种乐趣会最终变成痛苦。

我们为什么会对思维上瘾呢?

因为你认同思考,就是说,你从思考的内容和活动中获取自我的感觉,因为你认为,如果你停止思维活动,你将不复存在。随着你逐渐长大,在你个人和文化环境的制约下,你在脑海中勾勒出了自己的形象。我们不妨把这个虚幻的自我称为小我。小我由思维活动组成,只有不断地进行思考它才能生存。“小我”这个词对不同的人来说有不同的含义,但是在这里,我所指的是错误的自我,它是我们无意识地与思维认同而产生的。

对于小我来说,当下时刻是很难存在的,只有过去和未来才是重要的。它这样颠倒是非,是因为当我们的大脑由小我掌握控制时,它是功能失调的,小我尽力使过去发生的事情复活,因为如果没有它,你将会是谁?它不断地把自己投射到未来以确保它的生存,并且在未来寻找某种释放或成就。它会说:“某天,当这个、那个或其他的事情发生时,我就会很好、很幸福,也很平和。”即使当小我看似在关切当下时,那也不是它所看到的当下,它完全将当下理解错误了,因为它以过去的眼光来看当下。或者它把当下作为达成未来目的的手段,而这个目的,始终存在于思维所投射的未来。观察你的思维,你就会看到这种情形。

当下时刻就是解脱的关键。但是,只要你与你的思维认同,你就找到了当下。

我不希望丧失分析以及辨别事物的能力。我不介意学**如何更清晰地思考问题,但我不愿失去我的大脑。思维是我们所拥有的最为贵重的天赋。没有了它,我们将沦为一种动物。

思维的优势不过是意识演化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我们现在就需要向下一个阶段迈进,否则,我们将会被已经演变成怪兽的大脑毁灭了。在下面的章节里我将会对此做详尽的讨论。思维和意识不是同义词,思维只是意识的一小部分。如果没有意识,思维将不复存在,但是意识的存在不需要思维。

开悟意味着超越思维,而不是下降到思维之下属于动物或植物的层面。在开悟的状态,你仍然会在有所需要时运用你的思维,但是运用思维的方式会更为集中,更为有效率。你主要为实际的目的而运用思维,但是你会从不自主的自我对话中解放出来,享有内在的宁静。当你利用你的思维时,尤其当你需要一个创造性的解决方案时,你会在思维和静止之间,思维和无思维之间徘徊。无思维是没有思维存在的意识。只有在这种方式下,你才有可能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因为只有在这种方式下,思维才有真正的力量。当思维与意识失去联系时,思维会快速地枯竭、变得疯狂和具有破坏性。

思维在本质上是一种求生的机器。攻击、防范其他的思维,收集、储藏和分析信息—这是它所擅长的,但是这些不具有创造性。所有真正的艺术家,不管他们是否知道,都是在无思维的、内在宁静的状态下进行创作。即使最伟大的科学家都声称他们的创造性突破来自于无思维状态。对美国最著名的科学家包括爱因斯坦在内的调查令人吃惊,调查结果显示,“在那个短暂的、决定性的创造本身的过程中,思维只起到小部分的作用”。所以我可以说,绝大部分人不具有创造性的简单原因,不是因为他们不懂得如何去使用思维,而是他们不懂得如何停止思维。

身体或生命的奇迹不是通过思维来创造和得以维持的。很明显,有一种比思维更重要的智慧在起作用。一个长度只有1/1 000英寸的人类细胞,它的DNA里包含的指令足以填满1000本、每本有600页的书,这是如何做到的呢?我们对身体的工作原理了解得越多,我们就会越多地认识到在它之内运作的智力是多么的伟大,而我们对它的了解又是多么的少。当思维与智力联结起来时,它将会变成一个多么伟大的工具。

编者按:

思维来自于记忆,记忆受限于过往知识和经验。受限于记忆的思维有可能自由吗?记忆信息,认同信息,这些信息就变成中心,“我”就是这个中心。对信息的认同形成观点,认同一种观点是好的,另一种观点是坏的。有中心就有对抗,接受一种,抗拒或逃避另一种。如果我们只是观察这一切,没有中心、不让任何观点挡在你和实然之间,只是纯然的观察,其中就没有对抗,没有对立,好的坏的,善的恶的,长的短的,没有比较,没有一切的意象和概念,你与实然之间没有分裂,没有实然和应然之分。认同任何一种观点都是在制造中心。清楚的了解这一点,无论是谁说的,佛陀、上师,只要任何概念和观点变成了中心,变成了记忆,它就是受限的,僵死的,过去式的。包括现在你看到这些文字,都只是一艘船,你理解了,就渡过了河,那么就不必背着船上岸了。不要把这些变成观点。

所谓起心动念,就是思维活动,思维是记忆对外界刺激做出的反应。没有意象的观察这个思维活动,这个对外界的反应。只是观察,没有评价,说这个念头好,那个念头坏。这评价来自于另一个观点和意象,本身就是整个中心的一部分。单纯没有中心的观察。“我”不见了。“我”也是一个意象,存在于那个受限的记忆之中。

烦恼只存在于思维的维度。

超越思维,才能发现所谓的爱、真理、秩序和生命的喜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