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内部交流】李浈┃┃怎样写好一篇优秀论文

 anywherexxx 2019-06-24

  今天和大家交流一下:如何写一篇优秀的论文。主要谈七点。

第一点:认识学术论文

一、论文类别

大家看过很多论文,大体上是三类,一种叫“学术论文”。有些工科做实验,叫它科研论文,其实差不多和学术论文意思一样,是比较严谨的。它是这么一个体系,解决一个具体问题。第二种叫“教改论文”,写教学改革的内容。还有一种叫“思政论文”,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时候也会写一些。

二、为什么写学术论文

1、科研成果的一种主要表现形式。研究生和本科生不一样。本科生写毕业论文,研究生写毕业硕士学位论文,但两者相差十万八千里。理论上讲应该是一样的,但事实上本科阶段可能没有人系统地做过这样的要求,所以你们基本上是看上一级怎么做就干了。但是学术论文不是,它是我们平时研究成果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不止学位论文、学术论文,还有调查报告等,好的调查报告不比我们写成的学术论文水平低,最典型的就是费孝通先生写的“江村调查”,那是很经典的报告,它的深度挖掘很深。好的报告也是学术成果之一。另外如发明、专利,或者一些应用程序等,这些其实都是一些科研的成果。所以成果要想让人能够看到你研究了多少、你的观点等。要想告诉别人,就得靠这种形式告诉人家,它就是你的表现形式,是学者的话,也是专业的话。

2、学者们的一种交流的方式。学者不一定认识,但是你读他的书,他的论文,所以你心向往之,就像一种“神交”一样。我们老师之间有些人其实也不熟,但是如果你读过他的论文,你很佩服他,你就会觉得这个人是你圈圈里边的,所以这是一种很重要的学者的交流方式。我们的论文是要宣扬思想,交流观点,还要展示材料,突出贡献或者是成果的。没人干过这个事,你把这个问题解决了,这就回到为什么当时选这个题,这些问题以前没有人讲,那你现在至少讲清楚了,也许将来出了另外一个人,又推翻咱们的结论,只要你摆出证据了,我们就认。所以学术论文是学者、科研人员的重要交流方式。

3、推动学术领域发展。学术论文你写我也写,我们都在这里边,比如咱都写“营造工具”,或者都写“乡土建筑”,大家有没有想过我们都写的时候是一种什么境界?你发现所有的人聚焦在这里边去研究它的时候,这个问题就越说越明白。所以我们对大自然的认识,对我们一些问题的认识,都是靠这样的一种方式在一起积累,最后共同推动了学术进步。所以我们写学术论文,不仅是宣扬你自己的成果,那更多的是我们在这个小领域里能够众人拾材火焰高,聚沙成丘,汇水成海,对吧?可能你个人的贡献很少,你就一点,但是我们大家共同做的时候就不一样了。

三、学术论文八忌

1、忌重复劳动:不要把别人干过的一件事情又去干一遍,最后得出和他差不多的结果,这种就是过去人家说的嚼馒头。

2、忌伪题:我们在选题的时候很重要,有些题可能不存在,根本是个假命题,特别是有些思辨性的,你们一定要有判别,它有可能是个伪题。以“问题”为导向的研究,对学科前沿经常关注的话,一般不太会出太大的问题

3、忌论证常识。写论文论证了半天,结果发现你不去写也知道这个结果。人家已经懂的东西,你又去写一遍就没有意义,一定要避免,即便你说和人家的材料不一样,但观点一样了也是不行的。同理,忌证明别人是对的:他用了三个证据,你用了四个材料,最后证明他说的是对的。其实你只需一句话,根据本人的什么,我认可你的观点,在论文里边这个话就够了,不要又花了一篇论文去说。

4、忌科普:这个不展开了,大家都懂的。

5、忌胡编乱造:你哪些是网上粘的,哪些是你自己的心得,你不清楚吗?那人家懂的人一读就读出来了!学术研究是有深有浅的,不要以为就是自己做这个东西好,山外有山人外有高人,没有底,要有敬畏之心。

6、忌不知所云:上次谈时用了个词就是“无病呻吟”,写了半天,然后你不知道你在说啥。这样的论文读了半天没读懂,观点是什么不清晰,然后一会说这一会说那,有可能是作者自己也不清楚。

7、忌故弄玄虚:有时候本来蛮简单的东西,你非要把它搞复杂,创造一些莫名其妙的概念,或把一些普通概念“陌生化”!学术论文本身也是共同学习的一种机会,不要以为论文写得别人看不懂就是好的,其实你的核心目的是为了让你的同行看得懂,看不懂了有两种可能,第一种你水平很高,别人没法和你沟通;第二种也就是故弄玄虚。

8、忌自说自话:就是我们写论文或者做研究的时候,用自己的一套,不是用大家都熟知的东西,创造语言,瞎编概念。做学术研究也有固定的认可的概念,你可以应用他,不要去无原则地创造。最近有个词比如手风,有的研究生创造了一个词叫“口风”,一创造“口风”问题出来了,“口风”是说啥?“手风”就是这个工匠群体或者个体营造过程中其技艺的一些共同特色,那“口风”和这对应起来就有问题了,因为“口风”在口语里是有特定的概念的!编这种概念有意义吗?我们说这不是真正的学术研究,没有这个“口风”这个概念,工匠也不这么提的,对吧?一定是约定俗成,你用我们共同群体里边的,别另外自己去瞎编。

第二点:学术论文的基本要求

1、占有资料。好的学术论文,第一个你要占有材料。我今天举的这个例子(指对学术论文《刨与平推刨》的讲评),这些文献我都读过,收集来了,才能把这些散的文献聚在一起。这些文献又是不同年代的,你只有把它聚在一起,占有材料,这个论文才有绝对的话语权。今天这论文里其实最核心的材料就是《六书故》那个证据,以前他们所有的人没有提到过这个文献,没有看到过这个文献,你看到了。占有文献还得“多吃多占”,有时候你不去占不去弄,时间久了以后有些重要的信息和证据就离你远去了。当时我写完以后的第一感觉心里很坦然,答辩的时候心里知道肯定没有什么问题,因为你看过的这方面的文献比评委都多,所有该查的文献全查到了。很多信息就是从«考古»和«文物»里来,我描了好多东西,那些所有和工具相关的,只要发表的你都看过,除非那个专家还放在抽屉里没发表。所以你占有这种材料的时候,你心里很坦然,你基本上排除什么,有些东西是没有例外的,至少你看的比评你的人还多,只有做到这样,你才能做好学问,且做到不求人,就得自己辛苦。

2、鉴别材料。资料中很多信息是混乱的,材料有真有假有偏差,这时候就需要去鉴别,首先要让它可靠,第二要有完整度。刚才给大家分析这篇论文的时候,实际上就是对别人的观点做了鉴别,同时对他们用的材料也做了鉴定。因为我们鉴别了他的材料后,来告诉他“你说的刨不是现在看到的刨”,搞混了!所以这是一个基础。

3、严密论证。必须严密的论证才能立论。上文中你直接根据那个文献去说论点,是不是也有点太简单了,人家可能说:“你就举了一个例子,能说明白”?我还有旁证,从别的信息上也是大体这个结果。论证的时候,首先是用直接材料来证明,然后是旁证辅助,这样的话能够确保大家看这个证据、结论,至少目前还站得住脚。“孤例不为证”说的也是,你举了一个例子就得出一个结论来,这个就可能被推翻!那你就找旁证。

4、力求新意。我们去做这些研究的时候,其实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走,不是说和前人站的一模一样,学术要靠大家一个台阶一个台阶的往上去推,所以如果我们今天看到了前人如梁思成、刘敦桢先生等有误判了也正常,发现人家有些学术错误你也不要得意,不能说“大师也犯错误”这类话,人家那个年代,其实他们已经做到极致,那个年代的认知就是这样子,材料也有限。再如拿考古举例子,大家想想,我今天说南宋有了平推刨,假如突然一个考古重大发现,挖出一个刨子来,立刻把这个结论否定了,那你说李老师“胡说八道”就不对了。现在就我们的证据来说话,这是真正的学术研究,现在的情况下你是正确的,但我们不排除以后有人有新的发现,只有这样才能把它的学术研究推进。我们的结论是什么,客客气气地把你的结果摆出来,摆证据就好了。学术修养很重要,一定要处处尊重别人。没有人家发现那个,我们也不会顺藤摸瓜的。所以这个力求新颖是需要我们找视角的改变,或者找方法的改变,或者有新的材料,抓住这三样,有可能会是你的一种新意。

5、稳扎稳打,你必须功夫下到,你才能收获。

第三点:平时准备

1、平时文献阅读,就是硕士生培养里所有看的那些书,你从头到尾一字不落的去看,花点功夫充实自己,以后写论文的基石就打好了。补充一些知识、理论、方法,学一些视角,充分的汲取养分、培养能力。看书也有技巧,不是端上书就是看书。

2、现场调查,实践是我们这个学科汲取养分、新知的重要渠道。我们读书某种程度上还是别人的经验和知识,那别人讲的对不对,你判定过没有?这时候首先是要辩证的去看他的东西,材料、观点等,时刻警醒自己“尽信书不如无书”。很多建筑史方面的书得用批判的眼光去读,不能全信,因为有些是一家之言,或者是有自己偏见的这种,还有就是被别人误导了的。乐嘉藻早年写过《中国建筑史》,梁先生说他写得很差。现在回过头来讲,我发现乐先生这本书也有可取之处,所以最能体现就是我们当时也有这种偏见,我们往往有时候也容易被误导。现场调查要有计划性和目的性。不把它们确定下来,收获是很少的,因为要按需要去执行。另外,平时的准备很重要,不要只功利的看一个领域的内容,“广度决定深度”!“思路决定出路”。我们做一个学术论文,学位论文也好,你的眼界不够宽,论文其实是写不深的。不希望只跟着这么一片去往死里做,还得跳出来,在更宏观的一个层面去看,才容易发现他们的一些关系。

3、要勤于思考,善于总结。有所思必有所得。我带着一个小本,是我当年读博士的时候,随时随身不离手的。就比如说有时候坐在马桶上想了个啥,但是你可能一起来以后就忘了。有时候做梦还在写论文,早上起来也容易忘掉,那刚醒来的时候,回忆一下,赶紧把它记下来。所以这个本随时不离手。你用这种东西做研究特别容易有收获,而且你的那种思考火花,稍纵即逝。因为做学问有时候会有灵感,你这苦苦的思索想一个结论,或者苦苦地探求某个问题的答案,有时候真的踏破铁鞋无觅处,突然有一天那个答案来找你来了,这个时候思考就很重要了。要善于总结,哪有想法就写到这里。我发现我带的这本子里边居然有提纲,然后有部分论文的梳理。这很重要,这就是宝贝。

4、极度关注,写小论文或者做学问也好,你对那个问题极度关注,有敏感度(极度关注的时候又和你的兴趣结合),往往答案就在眼前,往往材料也在眼前,否则它和你就擦肩而过了:它认得你,你不认得它。做学问是个辛苦的工作,经常坐冷板凳,有时候查了一两个月,有可能一无所获,甚至半年都一无所获,它往往是“广种薄收”,但是一般来讲都是“苦尽甘来”,当你前面这些风吹、雨打日、晒过去以后,你就发现太阳它真的出来了,上帝一定会眷顾你的,因为他看到你的努力了。

第四点:如何判定是一个优秀论文(七大特点)

1、有丰富的信息和知识。一些论文里边,它告诉你很多没读过的文献,很多别人的观点,你可能不知道是不是正确,但它从另一个程度来讲也是让你长知识,包括对已有知识的一种表达,也包括了对未知的一些东西的探讨。

2、有深度的问题探讨。有些论文觉得没啥意思,其实是因为他思考的问题没深度。优秀论文给人深度的认识和思考,或给人重要的结论。

3、有规范的学术写作。因为现在对学术论文是有要求的,甚至标点符号、引注等。

4、有谦卑的研究态度。这个态度一定是别人能读的出来,有些论文作者的话挺大,“舍我其谁!”千万不要有这种。一定要有这种谦卑的态度,要知道自己只是对很多未知的事情在小心翼翼地求证的一个学者,且稍不留神就出错。

5、体验到正确的论证方法。你去看去读他这个论证没毛病,你挑不出什么刺。

6、有成熟的研究结果。大家注意我用那个词是“成熟的”,就说它不一定是正确的,但是它的体系是完整的。如果我们都正确,那就不得了了。

7、有真实的学科贡献。一篇论文,一定是在这个问题或者在这个领域里有那么点微微的贡献,你是为学科在添砖加瓦。

第五点:谈谈怎样写学术论文

1、从一个问题开始。所以我们叫“巧抓问题”。这个问题说到底还是基于前面讲的积累,否则你想不出“问题”来。从问题开始,就是我们能够提出一个疑惑,提出一个别人未解决的“问题”,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能力。研究生硕士阶段培养方案里就是有这个能力的培养。这样的一个问题,首先是你自己感兴趣,你不感兴趣,估计你很难做下去。然后我觉得就是:“是问题”。是问题不是问题,同时它有可能能解决的,并且他没人解决过。千万不要做那种它是问题,但是是你自己的问题,弄了半天是别人都懂你不懂,这个不是我们要做的学术学问。弄了半天,研究是去长知识了,其实人家其它书上都有,你只要看看书这些都明白的。你没去看已有的书,你是去调查了一番,回来还写了一篇论文,这个其实不是真正的学术,但是对你个人还是有点造就的,只是提升你自己了。但这不是我们所说的写学术论文里边这种高规格的要求,因此要求我们了解前人已经有的成果。硕士论文选题的时候,很大程度是不是有这个文献综述?那不就是让你聊清楚这些事:谁干过什么事儿?这个学科里边干到啥程度了?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没解决的问题?所以你必须有一些相关的知识储备,了解学术的前沿和动态。你积累的过程中,读书也罢,考察也罢,其实这个问题会冒出来的。我们怕什么情况呢?怕没啥问题硬编一个问题去解决一个问题。

2、要顺藤摸瓜,会找材料。你要有这个找材料的方向,会找材料,它又是一种能力。硕士生阶段也有这种培养的要求,就你提出问题同时你能够解决问题。怎么找材料?一开始只有一个文献或者是一本书,我们经常是从两个渠道,一个是他参考的书,顺着那些书去看。另外就是读他文章里边,有时候会提到的尾注的形式,有时候是方括号,你就去查那个人那年他有没有什么相应的学术成果,有助于你再去顺藤摸瓜找他的文献,再看文献的文献,那你这就像个树一样,一个枝干出来以后,枝枝丫丫就多了。当然我们找材料还要去调查,平时多读专业书,不是简单的建筑史书,那个教材已经不能支持你去写论文了,所以有泛读和精读两种类型。接下来要多做笔记。你读书合上书以后,这书讲啥忘了,这时候你大概再翻翻帮你回忆。我今天带了一个当时做的一些笔记。很多以前的老先生他们看的时候做卡片。去图书馆看书,看完以后将标题?谁的论文?谁的书?在多少页上?底下一些重要的比如说材料或者观点,一些技巧等做成卡片,卡片越集越多,就变成自己的财富。也有一些平时做的心得。两个互补。积累观点和材料的出处很重要,要做好这个读书笔记。所以多读专业书的时候多做笔记,多记心得,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做学术论文的训练。

3、形成自己的观点。平时从读书考察思考中比较分析,总结规律,这样你就能够解决一些问题,形成一些自己的看法,最终形成思路。有的同学说这个问题这么大,弄了很久,一直弄不下去。那其实这里边的问题是啥?第一个,有时候一个问题解决不了的时候,往往这个问题太大了,我们无能为力,我们需要做的一件事情是把大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如果你小问题还解不了,你就再分解,一定还有子问题,孙问题,重孙问题等。当你切割得足够小的时候,一定能找到它里边的一些问题,你个个小问题解决了,这个大问题才能得解决,所以大家不要担心问题解决不了,但凡这个有办法最终有答案的话,你解决不了的时候可能是方法不对,没有切割的更细。另外我们在形成这些观点的时候要围绕这个主题层层展开,通过这种关系,最后这个论文观点推证出来。既有你肯定的东西,也有你的科学合理符合逻辑的推测。最后这个学术论文形成观点也写成了小文以后,建议大家把这个论文适当的放一段时间,发酵深化。

4、发酵深化。论文写完以后,多数情况下好的论文它是能够经历实践的。我其实很久没翻这篇论文了,现在拿出来我又从头到尾都读完,大体上我判断也没啥大毛病,没什么能推翻现在这个结论的,也没看到什么新的材料。逻辑上看了看也没啥,因为你时刻还担心会不会有人说那个推断有什么问题,这个就麻烦大了。徐伯安先生跟我讲,他就有个特点,论文写完就让它放下3~5年深化发酵。我认为至少能放个一年半年以上,放放以后过段时间突然拿起来,如果发现唉我怎么胡说八道了,好,改!如果你突然发现:唉,写得很有水平!这就说明论文没问题。随着时间推移,我们自己会提升的,你写的时候可能还很得意,但是你过半年以后你自己提升了,你就看不上这个东西了,甚至你有新的材料你把自己也否定了。这就说明论文空间大,庆幸当时没发表,否则的话给自己打脸啦!所以这就是一种科学的态度,也是我们说的那种谦卑的精神。

第六点:怎样写学位论文

1、选题。我们在研究生培养环节里有这个内容,就是论文选题。论文选题的时候,你们会编出很多文字来,其实真正意义上你不应该是编,而是经过一段时间读书以后,应该有所思所想。所以这里边读书加考察、思考,再加上跟老师讨论。早点在脑子里想这些问题以后,有助于你们往下去深化。我们写硕士论文,鼓励大家做什么?“小题大做!”注意这个词是个褒义词,不是贬义,就是你解决一个小问题,但是你把它做深。包括博士论文也是“小题大做”最好,我们需要的是深度的挖掘。大家在有限的三年五年,精力是有限的,我们五年比如说就这点水,这个论文是放在一个整个杯子里边看着有高度,还是放这个浅盘子里边看着有高度?从学术论文的写作上来讲,是应该写成这种窄而深的,而不是一个大盘子里边放了薄薄一片,那种论文一是很难写,二个是写不深,很大可能就变成科普。小题大做,往深了挖井,才能挖到泉水。

2、调查,这里讲的是针对性调查,首先论文题目选定后,先列个论文大纲。小论文也是,也可以先列几个小标题,之后列你的调查计划。包括调查事项:是测绘还是访谈?然后调查回来以后要干什么?大家一定要记得干一件事情,包括当天调查,晚上第一要事是把照片和测绘资料等整理。所以我们调查的时候有些照片,测绘图,可能还有一些文史资料,访谈记录,分析表格,汇总的资料等,需要把它们分好类,搞清楚哪是哪。为了避免忘记也有些方法,去一个地方先拍门牌,里边东西有次序地拍,从山门到厢房到大殿,再往后点去拍,然后再拍整体,最后拍细节。测绘的时候拍什么?画什么面你就拍什么面!比如要做一个沿街立面的整治,不可能在现场把它全部测回来,那当时需要现场把它拍回来。一条街,你顺着这条街往前走的时候,先拍一个方向,靠着这边的界面拍,这样一路行走拍完以后,到了那边的头返回来拍这边,就完整了。到时候看这个房子前后的进深,这个关系就容易判断,不要把自己搞乱掉。资料不整理,等于没有!资料整理很多情况下是一个消化成果的过程,是一个提升的过程,也是你最后出成果的一个重要环节。很多时候我们是对比中发现规律,换一句话讲,“相对性就是绝对性!”有时候你拍照需要参照物才能确定其真实大小, 做学术研究也是这样,你要有个参照物,比如一个建筑无法判定其年代,但你可以找到一个建筑是万历年的,你又判断它的年代比其要晚,那肯定他是万历年以后的。所以相对性某种意义上就是绝对性。在学术和科学研究里边,往往在这样比对的过程中,你就能够掌握到它应该有的规律。

3、写专题报告或小论文。孙博文那个论文大体上是以这个专题报告或者小论文的形式写的,最后这些基本上直接是他的章节。虽然论文完了以后,通篇上连贯性略微差一点,但是整个大的是有一定的系统性的。有一些博士论文,每一章其实就是一个专题。每个专题挖的比较深,它有可能就是一个小论文,甚至是两三个小论文,它是将有共性的一些放到一起来组织的。

4、形成章节关联的学位论文。我们要写这种专题报告和小论文,通过前面这种思考形成章节关联,那最后就顺理成章了。

第七点:学术论文三问

第一问:这个论文解决了什么问题?要求我们能回答,写的作者能回答,你看的人也能懂。

第二问:这个论文创新点在哪里?学术论文也好,学位论文也好,都得问。创新是学术论文的生命。

第三问:这个论文有何学术贡献?在一堆人共同进行这个学术领域里边,你的成果有什么样的作用?贡献有大有小,但是总得有。

    这就是,我们判定一个好的论文,问了这三个问题,都能说的出来,回答得上,就具备成为一个优秀论文的可能性。当然论文有写作技巧,但是核心问题其实就是这三个问题回答了,那我们就能判定这个论文是不是好。所以咱现在把前面讲的东西统统拿走,这三个问题记在心里就行了。你们回去看自己写的小论文,就问这三个问题,如果觉得有问题,还可以再改改。


时间:2018年9月27日

地点:上海市杨浦区国康路100号国际设计中心西楼1902 古元绳墨斋

主讲:李浈教授

录音:颜炳亮

文字整理:吴泽珠

校核:刘圣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