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友人遭贬岭南,美姬一路追随,苏轼深受感动,一首词作冠绝千古!

 文化点心铺 2019-06-24

人们常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句话放在宋朝大词人苏轼身上最合适不过了。苏轼生性乐观旷达,重情重义,极爱交朋友。再加上他才情颇高,所以身边也自然聚集了很多性情友人。这些友人与苏轼把酒言欢,谈诗赏文,成就了很多诗坛佳话。

可惜,因为苏轼早年性情比较耿直,对自己不喜欢的人和事经常会发些牢骚,暗藏讥讽,渐渐地就引起了一些人的嫉恨。于是,苏轼一生不是在被贬的路上,就是在被贬谪的地方。尤其是“乌台诗案”的牵连,不仅苏轼自己和家人被流放边远之地,就连他的朋友和学生也未能幸免,要么被贬谪,要么被流放。

其中,有一位叫王定国的友人被贬谪的最远,贬到了广西宾州。幸好,这位友人的一位歌姬十分重情重义,竟然一路相随。5年后,王定国被赦,平安归来,苏轼为其接风。席上,歌姬告诉苏轼一句话,令苏轼大为感动,于是就写了一首词。词中的尾句就是歌姬的一番话,谁知道因为这句话,该词竟冠绝千古,成为绝唱。它就是《定风波》

定风波 宋代:苏轼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教分付点酥娘。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这位友人的歌姬叫柔奴,是一位侍女,十分重情重义。王定国流放岭南五年,最后能平安归来,真是多亏了这位侍女的精心照顾。这首词明洁流畅,简练而又传神的刻画出王定国歌姬柔奴的美好品性。一方面,词作赞扬了柔奴身处逆境却而安之若素的可贵品格,另一方面也表达了词人自己在政治逆境中随遇而安,无往不快的旷达胸襟。

这首词上片总写人物的外在美。开篇“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总是很艳羡人间难有像你一样的玉面郎君,所以老天爷才吩咐如此美丽的柔奴来做你的侍女。这两句诗描绘了王定国的丰神俊朗和柔奴的天生丽质。读到这里,读者就对柔奴的外貌有一个比较完整真切而富于质感的印象。

第三句词人开始称赞柔奴有“才”。“自作青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意思是柔奴一张口就能自己吟唱出歌曲,清亮悦耳的歌声从她口中传出,令人感到如同大风吹起飞雪,掠过一片酷暑之地而将它变成了清凉之乡。

词人对柔奴歌声的优美描写,让读者不仅体会到柔奴歌唱技艺之高,同时在词人看来,听了柔奴的歌,还有将自己政治失意转变为超然旷放,恬静安详的功效。读到这里,我想很多读者对这位重情重义,才色双绝的女子也会忍不住赞叹不已。

转入下片,词人承上启下通过写柔奴的北归,刻画其内在美。先勾勒出她的神态容貌:“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是犹带岭梅香”。从远隔万里之外的岭南归来,柔妇竟然更显年轻。她微笑之时,那酒窝里仿佛还带着岭南的梅花香味。

这里词人把形容王定国容光焕发的事嫁接到了柔奴的身上。面对岭南的艰苦生活,她处之泰然,归来后容光焕发,更显年轻。“微笑”二字,写出了柔奴在归来后的欢欣中透露出的终于度过艰难岁月的自豪感。

笑时犹带岭梅香”:“岭梅香”充满诗情画意。它不仅写出了柔妇北归时,经过大庾岭的情况,又以斗霜傲雪的梅花喻人,赞美柔奴的坚强意志,也为下面她的答话作了铺垫。紧接着,词作最后写到词人和柔奴之间的问答。

先以否定的语气提问。“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这样的回答铿锵有力,一个弱问,一个强答。想问一问柔奴你在岭南过的应该不好吧?她却回答:让我的心能安定的地方就是我的家乡。柔奴的回答一片旷达与乐观,不仅深深地感动了词人,也随着词作感动了无数后人。

(注:文中图片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作者删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