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朝一歌妓向苏轼劝酒,苏轼当场赠她一首词,后来成为千古佳作

 新用户49961260 2023-10-20 发布于湖北


前言

历史上,不少文人墨客都与歌妓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他们的作品中,常常借歌妓的形象,抒发自己的情感或人生态度。北宋大文豪苏轼,也留有不少与歌妓相关的佳话。其中最负盛名的,当属他在宴会上对歌妓柔奴的当场赋诗。这首千古绝唱《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道出了苏轼对女子坚强情操的赞颂之情,也成为他人生创作的一大高峰。

一段佳话的背景

这是发生在北宋初年的一段佳话。当时,因乌台诗案被贬谪的王定国终于北归,他特意去拜访同样被贬的好友苏轼。两人久别重逢,苏轼准备了一场热烈的宴席。在席间,王定国叫出自己的歌妓柔奴给苏轼敬酒。

苏轼惊讶地发现,柔奴虽跟随王定国流落岭南数年,仍保有当年的姿色。他不禁赞叹柔奴的坚强品格。柔奴回答道:“此心安处,便是吾乡。”这句话深深打动了苏轼,让他在场为柔奴赋下一首千古绝唱《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表达了对女子坚强情操的赞颂。

这就是这首脍炙人口的词的诞生背景。事情发生前几年,王定国还只是一名官场新秀,他在科举中高中进士,很快便得到重用,步步高升。当时的王定国还年轻气盛,他结交了一群文人墨客做朋友,其中就包括当时已经小有名气的苏轼。两人年龄相仿,兴趣相投,很快就成了知己好友。

王定国在汴京任职期间,过得顺心如意。不过好景不长,乌台诗案突然爆发,连累了许多文人。王定国因为与其中一人有过往来,也受到株连,被贬谪到了瘴疠之地岭南去了。他本以为自己遭此不幸纯属冤枉,但是他也明白朝廷的严厉处置,自己即便申冤也无法改变现状。于是只得接受这个判决,准备南下就任。

王定国的亲朋好友听说他被贬谪,都纷纷前来看望道别。他们中大多数人虽然同情王定国的遭遇,却也有自保的考量,不敢公开发声为他鸣冤。唯有苏轼前来与王定国痛饮过后,两人紧紧相拥而泣,表达了深厚的友情。

王定国带着万般不舍离开汴京,踏上了南下的路程。他原本一个人就可以离去,但心爱的歌妓柔奴坚持要跟随他同行。柔奴本是王定国在汴京时,花重金从歌坊买来的知名歌妓。她生得一副天生丽质,琴棋书画样样通晓,深得王定国宠爱。

王定国心中虽为柔奴担忧,但柔奴表现出比他更坚决的信心,说要跟随主子经受这劫难。王定国劝说她岭南艰苦,柔奴却毫不动摇。最后,王定国只得让步,带着柔奴一路南下,来到了荒无人烟的岭南,开始了艰苦的生活。

艰辛的岭南生活

岭南瘴疠遍地,蛇虫猛兽随处可见。王定国和柔奴只能住在简陋的草棚里。日夜迎着湿热和蚊虫的袭扰,过起了与世隔绝的生活。王定国时常为柔奴担心,但柔奴从不吭声,只是默默承受着这一切。

王定国白天在这个边远县里处理公务,柔奴则在简陋的草棚里等待。王定国担心她一个柔弱女子独自一人,会在这样的环境下生病或遭遇危险。但是每日王定国回到草棚,都看到柔奴仍然保持着良好的精神状态。

有时王定国外出几日不在,担心柔奴会困在草棚中发生意外。但每次返回时,都看到柔奴能够很好地照顾自己,没有出现他所担心的情况。王定国不禁对柔奴刮目相看,看到一个女子能有这样的毅力。

在岭南的日子里,王定国和柔奴最盼望的,就是有朝一日能离开这里。终于,几年后,因为乌台诗案风波渐歇,王定国等人才得到重新起用的机会。这对躲避在荒郊的两人来说,无异于久旱逢甘霖。收到此消息后,王定国激动难以自抑,跟柔奴相拥而泣。

重逢故友

王定国欣喜若狂,立即收拾行装,与柔奴踏上了北归的路途。长途跋涉中,王定国与柔奴路过了苏轼的黄州。王定国决定去看望这位故交。苏轼得知王定国将来,立刻准备了一场热情洋溢的酒宴。

两人许多年未见,一见面便紧紧拥抱,泪水中都透露出激动的心情。宴席上,两人谈起当年共患难的岁月,虽然艰辛但也增进了感情。他们庆祝终于可以回到汴京,重新开始仕途生涯。

席间,王定国让柔奴为苏轼敬酒。苏轼看到柔奴,不禁吃惊。他记忆中的柔奴是一个国色天姿的倾城美人,没想到经过岭南几年的风餐露宿,柔奴的容颜竟然丝毫不损。苏轼由衷赞叹柔奴能保有如此美貌和从容,问她岭南生活如何。

柔奴淡然说道:“此心安处,便是吾乡。”这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却道出了柔奴坚强内心的真谛。她能够淡定面对艰辛,没有怨天尤人,而是知足常乐。这种淡泊名利、浮沉若惊的人生态度,让苏轼对她刮目相看。

一首传世佳作的诞生

苏轼当即取笔,写就了一首《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送给柔奴。这首词非常传神地刻画了柔奴的美貌与坚强品格,表露了苏轼对她的钦佩之情。尤其是“此心安处是吾乡”一句,成为千古绝唱,受到后人无数次传颂。

如此珍贵的作品,讲述的就是一个普通歌妓坚韧的生命力量。我们今人读来,不禁要反思,在面对逆境时,是否也能保有这样的胸怀。这首词抒发了苏轼对生命中真善美的追求,也成为他人生中最杰出的作品之一。

苏轼和王定国最终都历经贬谪,重新回到汴京。而柔奴最终的命运已无从稽考。但她在苏轼笔下留下的形象,将是千古不朽的。一个看似柔弱的女子,却有着超乎寻常的精神力量,这也许是苏轼通过这首词要传达的人生真谛吧。

结语

无论环境多么艰苦,心中有坚定的信仰,便能敞开胸怀,静待花开。这也是我们今人在世间浮沉时,所应铭记的精神寄托。生活中逆境难免,我们都曾像王定国和柔奴一样,遭遇命运的无奈。

但是只要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就能像柔奴那样,淡然处之,此心安处,便是吾乡。我们要学习柔奴那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努力开拓生活,不被生活所扰。唯有心境开阔,我们才能涵养出高远的人生境界,创造出伟大的人生成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