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简单的说就是心脏的收缩(泵血)和或舒张功能(回抽血液)障碍,血液淤滞引发肺循环淤血和或体循环淤血。 2.肺循环淤血的主要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早期为劳力性呼吸困难(劳动后、体力活动后出现呼吸困难)逐渐演变为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夜里睡觉常被憋醒,需坐起后喘憋症状好转后才能平卧入睡,常反复多次出现)、端坐呼吸(只能坐着呼吸,不能平躺,不能活动,稍微活动便出现喘憋感)。 3.体循环淤血的主要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身体低垂部位的水肿,如双下肢水肿。长期胃肠道淤血,可引起食欲不振、腹胀、恶心、呕吐、便秘及上腹疼痛症状。 肾脏淤血引起肾功能减退,白天尿少,夜尿增多。可有少量蛋白尿、少数透明或颗粒管型和红细胞。血尿素氮可升高。 肝淤血肿大,肝包膜被扩张,右上腹饱胀不适,肝区疼痛,重者可发生剧痛而误诊为急腹症等疾病。 4.治疗心力衰竭的原则? ①急性心衰一旦确诊,应予以吸氧强心利尿剂治疗,控制水入量,预防肺部感染。 ②慢性心衰主要是原发病的治疗。 5.心力衰竭的治疗包括以下几种: ①药物治疗,金三角是药物治疗的基石,其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依那普利),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氯沙坦),联合倍他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和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螺内酯);其次还有利尿剂(如呋塞米、布美他尼);还有血管扩张剂(如硝普钠、硝酸酯类药物)还有正性肌力药物如洋地黄类(如地高辛)。 ②对严重的慢性心力衰竭药物治疗效果差可考虑器械治疗,即CRT(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治疗,即通过三腔起搏器以最大程度达到左右心室收缩的同步来改善心衰症状。 6.根据目前医疗水平心力衰竭只能控制症状,防止病情进一步加重。心力衰竭是一种不可逆的疾病,已经损伤的心肌细胞不能再生。故治疗上只能预防心肌细胞的再一次损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