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女、70岁 疾病类型 心力衰竭 淤血肝 凝血功能异常、肺动脉高压 三尖瓣反流(重度)、先天性心脏病 卵圆孔未闭可能性大、心律失常 心房颤动、高血压、糖尿病 治疗医院 建德市第一人民医院 治疗方案 予以药物治疗(予以呋塞米、螺内酯利尿;依那普利有效控制血压;洋地黄类药物加强心肌收缩力;阿卡波糖片、达格列净片降低血糖;美托洛尔缓释片减少心肌耗氧。 治疗周期 1-2月,3-6月内复查 治疗效果 经住院期间观察治疗,患者无胸闷、胸痛、气短等症状,饮食睡眠尚可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 一、初识患者 患者为70岁的老年女性,既往高血压病病史10年余,近期未服用药物治疗;房颤病史7年余,目前未服用抗凝药物;糖尿病病史6年余,平素有服用药物,血糖控制较好。患者母亲因“高血压病”去世,兄弟姐妹8人,其中4人患“高血压病”,无家族遗传病及传染病史。 8年余前开始出现发作性胸闷、胸痛不适,多于活动、劳累后出现,伴气喘不适,经休息后持续约10分钟可逐渐好转,无胸骨后撕裂样疼痛,曾多次就诊我院。1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纳差,饮食不佳,伴腹部撑胀感,伴恶心、乏力、气喘等,曾于外院就诊,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现因“发作性胸闷、胸痛8年余,纳差10天余”就诊我院。 ![]() 二、患者的治疗经过 了解完患者情况后,为患者进行体格检查,经检查:可闻及肺部有湿性啰音、下肢水肿。为进一步检查,患者入院后卧床休息为主,积极完善相关辅助检查。 患者既往高血压病、房颤、糖尿病多年,经心脏彩超检查提示:左房扩大、右心增大、左室间隔运动减低、主动脉瓣返流轻度、三尖瓣返流重度、肺动脉高压中度、心包积液呈局限性、房间隔卵圆孔未闭可能大。经下肢B超提示:双下肢动脉硬化。腹部B超提示:胆囊壁水肿、腹水。经生化检查,明确患者存在糖尿病以及电解质紊乱;患者因肝淤血造成凝血功能异常;转氨酶、胆红素升高,白蛋白指标降低,经彩超提示出现瘀血性肝大且压痛明显。用手掌压迫右上腹,可见颈静脉充盈更加显著,即肝颈静脉反流征阳性。胸部X线检查,肺部有轻度瘀血。为进一步检查,为患者进行B型钠尿肽静脉采血检查,经结果提示患者血清BNP浓度>300pg/ml。 ![]() 结合上超声心动图,三尖瓣大量反流、肺动脉高压、查体、BNP,患者心衰诊断明确,主要为右心衰竭,目前确诊为心力衰竭 淤血肝 凝血功能异常、肺动脉高压 三尖瓣反流(重度)、先天性心脏病 卵圆孔未闭可能性大、心律失常 心房颤动、高血压、糖尿病。住院期间予以强心、利尿、扩血管的药物,同时营养心肌、改善心肌代谢,控制心律失常,利尿减轻心脏负荷、护胃、促进胃肠动力对症治疗。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适用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者。 患者出院后需继续服药,予以呋塞米、螺内酯利尿;依那普利有效控制血压、改善心肌重构,改善患者长期预后;洋地黄类药物加强心肌收缩力;阿卡波糖片、达格列净片降低血糖;美托洛尔缓释片减少心肌耗氧。患者由于肝功能淤血,凝血功能异常,存在使用抗凝药物禁忌。 三、患者在治疗中的注意事项 1、患者需随时监测病情,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心衰患者,血压控制目标在130/80mmHg以下。血糖控制:空腹:3.61~6.05mmol/L(65~109mg/dl);餐后2小时:<7.77 mmol/L(<140 mg/dl)。 2、限制液体摄入,避免过量饮水或喝汤,以免加重血液循环液体量,加重心衰。 3、由于心衰患者需长期利尿以减少循环液量,患者多有低钾表现,因此患者可适当增加土豆、紫菜、油菜、牛奶等,定期到门诊复查钾钠氯。 四、患者的治疗效果 经住院期间观察治疗,患者无胸闷、胸痛、气短等症状,饮食睡眠尚可。经查体,双肺呼吸音清晰,无干湿性啰音及胸膜摩擦音,心律正常。通过利尿剂的服用,患者腹水的情况已经好转,患者目前病情趋于稳定,复查BNP指数也已降低至正常值:小于100pg/ml予以出院。 慢性心衰患者在接受药物治疗期间,需要定期到医院随访评估。病情平稳的患者可3~6个月随访一次。病情有变化时随时就诊。 五、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注意项 1、生活中,心衰患者要避免吃高盐的腌制品,如咸菜、咸肉、酱菜等;少用含盐量高的酱、酱油。 2、限制盐和水的摄入,合并营养不良者应注意营养搭配。 3、作息规律,早睡早起,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每天7-8小时,感觉睡眠不足时可增加午体。戒烟酒,避免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料。 六、医生感悟 心脏作为人体重要的器官之一,具有将新鲜的血液输送到身体的各处器官的作用。因而一旦发生心力衰竭,心脏的泵送功能就会下降,血液也就无法顺利地流回心脏,便会产生呼吸困难、胸闷、乏力等症状,严重的还会导致心源性猝死。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由于任何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心室充盈和(或)射血能力受损而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乏力和液体潴留。研究表明心衰患者出院2-3个月内约30%的患者会再次住院,出院1年内约70%的患者会再次住院。 另外,如果有高血压、冠心病、心脏瓣膜病、心肌疾病、糖尿病、慢性肾病等可能导致心衰的疾病,还会合并原发病的表现。有上述疾病的人如出现典型的喘、肿症状,需要警惕心衰,建议及时就医。此次患者由于有糖尿病、高血压长期的病史,经常发作胸闷、胸痛不适,多于活动、劳累后出现,经休息后持续约10分钟可逐渐好转。经过住院药物治疗一段时间后,患者的症状逐渐好转,即使出院后也需要长期药物维持治疗。 无论是急性心力衰竭或者是慢性心衰急性发作的时候,时间就是生命,来得越晚预后就越差,而来得越早,救治得越及时,患者的预后也就会越好。所以,一旦发生症状,要及早来医院就诊。得了心衰并不可怕,我们确信您一定可以在谨遵医瞩、积极配合治疗、保持信心和希望的前提下,做好自我管理及按时复查,您的病情就可以得到很好的改善,回归正常工作生活。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
|
来自: 新用户88267667 > 《心律失常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