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宵可能会越吃越饿。 激素和血糖的波动,是影响食欲的关键。 血糖降低,或是饥饿素升高,会让你觉得饥饿。吃下食物后,血糖会快速升高回来,你就觉得饱。 同时,身体开始分泌「胰岛素」,分解葡萄糖产生能量,也使血糖逐渐降下来,从而使你再次感到饥饿。 尤其是选择那些高糖、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血糖升得就越高,分泌的胰岛素可能就越多。 所以,一开始可能是一个小面包,然后是一袋饼干,接着是一桶泡面,最后拿起手机看起了烧烤外卖。 怎样才算情绪化进食? 1. 它来得很突然 总会有突然想吃东西的非常强烈欲望,而不像普通的生理性饥饿,是需要时间累积、一点点产生的。 比如有时候遇到压力,本来单纯地只想吃一个巧克力解解馋,但往往就会不知不觉地多吃了很多。 2. 特别渴求某种食物 你特别渴望的是某一个特定的种类、某一个品牌、某一个地点的食物。 3. 怎么吃都不满足 如果怎么吃都不满足,很抱歉,这可不是你太饿,而是情绪在作怪。 4. 会从「饿」变到「恶」 正常人吃完东西后,生理上的会有一种愉悦的满足感。但是情绪化进食者吃完食物后,内心有一种莫名其妙的、不匹配的罪恶感,就真的要小心了。 游泳前后建议补充点水分。 当我们在游泳的时候,就像做其他运动一样,身体会一直出汗,只不过游泳时流的汗是直接流进了泳池里。 不过我也知道,游的时候可能已经喝了不少了。 七分饱的感觉是:习惯性的还想多吃,但转换注意力就会忘掉吃。 不过往往是刚好吃到了七分饱,但剧才看了一半,于是又开了一袋薯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