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本力:为什么自己亲手做的饭菜更好吃!

 张本力 2019-06-25

恍惚中还记得在我10岁的时候,开始了我人生之中第一次的烹饪,炒了一份蛋炒饭,鸡蛋也是我自己去及鸡棚里抓来的。那时候还是用的土灶,也没有很多的调料,更谈不上什么高超的手艺。但是那次,我却觉得无比美味,破天荒的吃了好几碗饭。我献宝似的跟妈妈说:我炒的这个饭很好吃,但是我妈尝了之后只是淡淡说了句:还凑合,味道。有点重

我相信大家都有过类似的经历,自己精心准备的早餐,自己用心血搭建的玩偶,自己努力完成的一件事情……不管在他人眼中成果如何,但是自己总觉得非常的美好。这个就是鸡蛋理论。

什么鸡蛋理论呢?是指人在目标对象上付出劳动和情感越多,人们越会高估目标对象的价值,越不容易放弃它,也是来源于消费者的一种行为特征:我们对于一个物品付出的劳动或者情感越多,就越容易高估该物品的价值。

就像名著《要塞》里说的那样:爱不是对象,爱是关系,是你在对象身上付出的时间和心血。所以,一段亲密的关系同样体现了鸡蛋理论。

鸡蛋理论来源于一家专门生产蛋糕粉企业的一次营销事件。

上世纪50年代,某家食品公司发现,他们的蛋糕粉一直卖不好。研发人员对配方不停改进,用户就是不买帐。这问题难倒了食品公司。

最终,美国心理学家欧内斯特发现,蛋糕粉的滞销,真正原因是,这种预制蛋糕粉的配方配得太齐了,家庭主妇们损失了“亲手做的”那种感觉。

于是欧内斯特提出:把蛋糕粉里的蛋黄去掉?这个想法被称作“鸡蛋理论”。虽然这为烘培增加了难度,但家庭主妇们觉得,这样做出来的蛋糕,才算是我“亲手做的”嘛。蛋糕粉的销量获得了快速增长。玩过烘培中的人都知道,去掉蛋黄,想要做出美味的蛋糕无疑增加了难度,但是却让客户体验到了挑战的感觉,他们在蛋糕上付出了更多的时间和心血,让他们收获了更多的乐趣。

宜家就是将鸡蛋理论运用得最直观最成功的商业案例,当顾客在宜家购买产品,必须自己依照说明书将家具组装起来,成就感油然而生,也让顾客记住了宜家这个品牌。

让用户参与具体环节,留30%的工作给用户自己做,这个商品就能在他心中镀上光环,这件东西是通过我的参与完成的,从而提高商品本身的价值。

所以我们企业做营销就应该研究客户,研究心理,研究人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