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妙眼探EULAR|2019年EULAR年会报道:痛风和高尿酸血症领域新进展

 方坤若水 2019-06-25
hello,你们好朋友smile童鞋又来啦。EULAR大会已经告别一周了,想必大家一定了解了不少风湿病的新进展,还想了解更多新进展吗,那么接下来这篇文章你一定感兴趣,一起来看看EULAR大咖们在痛风和高尿酸血症领域带来哪些新进展。

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是指血液中尿酸水平异常升高的疾病。在中国,成人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为8.4%,痛风患病率为1%~3%,并呈逐年上升趋势。

HUA是痛风发生的最重要的生化基础和最直接病因,也是代谢性疾病(糖尿病、代谢综合征、高脂血症等)、慢性肾病、心血管疾病、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下面,我们来看看在2019年的EULAR 年会上痛风和高尿酸血症领域有哪些新进展。

 关于影像学检查在痛风和高尿酸血症诊疗中的意义

1、超声和双源计算机断层扫描(DECT)在痛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15年ACR-EULAR的痛风分类标准包含了临床表现、生物学指标和影像学表现3个方面,共8个条款,累计23分。当得分≥8分时可诊断为痛风。其中,影像学检查除了X线检查外,还包括以双轨征(DC)为主要特征的超声和第一跖趾关节双源计算机断层扫描(DECT),二者任一指标阳性计为4分。然而,在常规治疗中,超声和DECT是否可以提高影像学检查的准确性仍不清楚。

本次大会上报道的一项法国的单中心前瞻性研究验证了DECT和超声在诊断疑似痛风性关节炎方面的可行性。其结果显示,在常规治疗中,超声(仅双轨征)和DECT对痛风性关节炎具有相似的诊断性能。超声在痛风患者中能较敏感发现双轨征和/或痛风石(不包括在ACR-EULAR标准中),临床上可将超声作为一种优先选择的影像学筛查方式。与DECT相比,超声的敏感度更高,假阳性率相对较低。(2019 EULAR Abstract THU0596)  

2. 超声可用于预测痛风和高尿酸血症患者的心血管并发症

自身免疫病(autoimmune disease,AID)患者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人群,尤以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TS)相关疾病的高发和早发为特点。AID以系统性或局限性慢性炎症为特点,而ATS的病理基础也是动脉内膜的慢性炎症,两者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此外,有证据表明,动脉粥样硬化和原发性高尿酸血症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通过超声(US)评估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是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一种非侵入性的指标,对血管事件具有预测价值。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增厚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亚临床改变,被认为是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重要标志,墨西哥学者利用超声(US)评价了痛风和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中cIMT增厚的患病率。 结果显示,在无明显心血管疾病的痛风和高尿酸血症患者中,动脉粥样硬化(cIMT增厚)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47.10%、47.62% vs.0.09,P=0.0001)。回归分析结果进一步显示,痛风患者的病程与cIMT的增加呈显著正相关(P=0.001),而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中血尿酸水平与cIMT的增加呈显著正相关(P=0.009)。(2019 EULAR Abstract THU0597)  

关于痛风/高尿酸血症并发症的治疗

痛风患者通常有多种并发症,如高血压、肥胖、慢性肾病和心血管疾病等。痛风是慢性肾脏病(CKD)的主要危险因素,约25%的痛风患者患有CKD。痛风的治疗在并发症的情况下通常更为复杂,并可能面临很大的挑战。

下面我们来了解下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XOI)对于高尿酸血症合并CKD的治疗情况。 

1、新的临床资料表明,可通过减少蛋白尿和延缓CKD进展来降低血清尿酸(SUA)从而保护肾功能。美国Robert Terkeltaub团队评价了新型尿酸盐转运蛋白1(URAT1)抑制剂Verinurad(RDEA3170)和非布司他联用对伴有蛋白尿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结果显示,Verinurad+非布司他治疗可显著降低T2DM患者的血尿酸和尿蛋白水平,并且起效很快,疗效可以持续24周。提示,URAT1抑制剂与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联用的强化降尿酸治疗方案可保护肾功能、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安全性方面:在Verinurad/非布司他组仅报告了一例痛风发作(3%)。该研究观察到的大多数不良事件(AEs)为轻度到中度。(2019 EULAR Abstract OP0207)

2、高血尿酸(SUA)水平与肾小球滤过率(eGFR)下降有关。别嘌呤醇等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XOI)在治疗慢性肾病和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的疗效目前已经得到广泛认可。尽管有几项研究已经证实了XOI治疗痛风的疗效和肾脏安全性,但很少有人评估XOI对伴有中度CKD的痛风患者eGFR的影响。

西班牙一项多中心回顾性研究评价了XOI对伴有中度慢性肾病的痛风患者eGFR的影响。该研究所纳入的患者伴有3期慢性肾病的痛风患者,分别给予非布司他和别嘌呤醇治疗,随访12个月。结果显示,XOI降低痛风患者血清尿酸有助于改善3期CKD患者的eGFR。在降尿酸治疗的头6个月,eGFR即得到显著改善(P=0.0081),6~12个月期间,SUA水平和eGFR均处于稳定状态。(2019 EULAR Abstract SAT0439)

 3. 除CKD之外,另外一个值得我们关注的是降尿酸治疗对血压的影响。目前,血清尿酸水平与高血压的关系仍存在争议。既往的动物实验和在青少年人群中进行的研究表明,降尿酸治疗(ULT)可以改善早期高血压,但最近的一项关于成人随机对照研究并没有发现降尿酸对于血压改善的益处。

为评价别嘌呤醇是否可通过降尿酸作用来降低青壮年高血压,美国学者进行了一项单中心的双盲、交叉试验。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相比,使用别嘌呤醇进行降尿酸治疗并未使患者血压显著降低(P=0.52)。亚组分析显示,别嘌呤醇的血压降低可能仅限于基线血尿酸水平较高(>6.5 mg/dL)的患者。(2019 EULAR Abstract OP0208)  

新药研发进展

1、MICRORNA-223(miR-223)参与了多个系统的功能调节(包括血液系统、心血管系统、骨骼、肌肉等)以及炎症和免疫应答过程,与多种自身炎症性疾病有关。迄今为止,还没有相关研究报告痛风患者中的miR-223的表达情况,也未见评估miR-223是否可通过靶向结合NLRP3炎症小体来调节IL-1β、TNF-α、IL-37和TGF-β1等细胞因子的表达、进而参与痛风的负反馈调节。

本次大会上,中国学者报道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miR-223可通过抑制IL-1β和TNF-α的产生(而非调节IL-37和TGF-β1)对痛风相关的炎症反应进行负反馈调节,而miR-223对细胞因子的调节是通过靶向结合NLRP3炎症小体来实现。上述结果为我们进一步了解miR-223在急性痛风性炎症自发缓解中的作用机制提供了新的线索,并提示靶向巨噬细胞中的miR-223有可能成为治疗痛风发作的潜在治疗策略。(2019 EULAR Abstract THU0004)

2. 聚乙二醇尿酸酶是治疗慢性严重痛风的有效药物,但其较强免疫原性使其应用受到限制。既往研究已证实,包含有雷帕霉素的免疫耐受性纳米颗粒(ImmTOR,以前称为SVP-雷帕霉素)与尿酸氧化酶联用可以剂量依赖性方式阻止抗药物抗体(ADAs)的形成。SEL-212是一种含有尿酸氧化酶和ImmTOR的新型复合剂。早期的1b其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单次输注SEL-212单次给药可使血尿酸(SUA)水平持续稳定30天以上。

本次大会上,美国学者报道的一项2期临床研究评价了多次给药方案对痛风患者的疗效、安全性以及抗药抗体的产生情况。结果显示,SEL-212具有良好的免疫耐受性,患者在接受5次(每月1次)SEL-212治疗后抗药抗体水平很低或未产生抗药抗体。治疗期间,患者的血尿酸水平持续控制良好、痛风复发率较其降尿酸药物更低(29% vs. ImmTOR组 35%)。上述结果提示,SEL-212免疫原性低、可持续反复多次给药,治疗期间痛风发作率较低,并且每月1次的给药方式较为方便,可满足慢性严重痛风患者的需求。(2019 EULAR Abstract SAT0402)

紫鑫药业四妙丸联合问问风湿倾情打造“妙眼探EULAR”专题栏目~锁定问问风湿,热点不能错过!


作者: 木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